写好自然风光的策略与妙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自然是神奇秀美的。走进田园,或采爛漫的野花,或掬甘甜的山泉,或品酸甜的野果,或看曼舞的彩蝶,这都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心灵上的愉悦。走向田园,还会有诸多的收获与发现。从小长在山村、活动于山野的孩子如何把熟悉的景物和田园经历的生活写下来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做了沟通与交流。
   一、写作范围界定好
   田园风光类习作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可以写田园风景,也可以写在田园中看到和听到的人和事等。那么,学生在写的时候应该写什么呢?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最深的,学生写起来一定得心应手;二是学生如果擅长写景或事,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写起来一定很流畅。
   有的同学会写在美丽的田野中发生的那些有趣的活动。这样景中有事,事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像一幅流动的画。可以参看下面这位同学所写的在树林里用篝火照蝉的情景,该文做到了情景交融,让人身临其境,向往不已。
   夜黑沉沉的,没有一丝风,天空中几颗稀疏的星星在闪烁着。爸爸对我说:“咱们捉蝉去。”我提着小水桶,跟着爸爸来到河边的杨树林里。树林里静极了,空气潮湿又清新,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吱吱啾啾”地叫着。我们打着手电筒寻了些干树枝,一堆篝火很快熊熊燃烧起来了,黑暗的树林顿时亮如白昼……
   接下去,有趋光性的蝉会怎样投向篝火?那情境会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
   强调一下,回顾一下这些有关范围的问题:在田园生活里,你亲身参与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是那里的美景,还是那里的人或某一件事情?抓准这一点,就为写好此类习作打好了基础。
   二、用细节写出新意
   走进田园,鲜活的景物会扑面而来,孩子们捉蚂蚱,采野花,爬树,看蚂蚁……很多同学都会选择这些内容来写。那么,怎么才能从常见的事件中写出新意呢?这就需要指导孩子们在细节描写上多下功夫。例如,有位同学在《捉鱼》中这样写道:
   爸爸撒着网,并根据河的宽度灵活地拉动着渔网,我则拽着渔网的另一头。这样,渔网始终能截断河面,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网墙”。水缓缓地流着,渔网随水缓缓地漂着,只有网上的浮子时隐时现。爸爸一边走,一边不停地用手向水边的草丛里泼水。这样,藏在草里的鱼就会纷纷逃向河中央。你别担心鱼会逃向下游,鱼是最喜欢逆水游泳的,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英雄的本色。这不,水边的鱼,河中心的鱼,都要一展身手,争着朝“龙门”跃来。
   写捉鱼的文章不少,但像上文这样写出新意的不多,这就是细节描写的作用。小作者抓住了捉鱼时的各种细节,如用“流动”的网改变了常用静止的网来捉鱼;再如爸爸泼水惊跑鱼儿的情景也让人感觉历历在目。
   三、让事件浸透情感
   无论是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写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感受,还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偶尔经历的乡村体验,我们都应该让孩子把对乡村的喜爱之情写出来。怎样表现喜爱之情呢?
   写前,需要让学生对自己所写的事件过程进行再回忆,也就是回忆一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具体的活动过程。回忆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先跟同学(其他人也可以)说说你那次的难忘之行,你能说出来的,都是事件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在与同学们的语言交流中,留意你说的哪些情节是听众最感兴趣的,这有助于学生写的时候重点用墨。
   写时,告诫同学们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等写清楚,尤其是在写最难忘的事件时,要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写细致,给人留下如见其事、如闻其声的效果。
   四、景物人情相适应
   走进田园,环境与活动不同,我们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山区的孩子喜欢山,水乡的孩子喜欢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写北方山区的孩子像南方水乡的孩子那样会划船会游泳,显然有张冠李戴之嫌。即使写自己在家乡的所作所为,也要与季节相适应,冬滑雪,春踏青,秋赏叶,这样留给人的不仅仅是活动的痕迹,还给人留下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美丽场景。所以景物变了,活动也要随之而变,地点变了,活动也要与之适用,学生置身于什么场景,感受到的就是什么场景给他们什么样的感受,所以抒发情感要自然真实。
   以上策略办法,逐一讲练,自然类作文会水到渠成,笔下景物人物也会栩栩如生。
其他文献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呢?   一、课前预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蜀道难》之前,要给学生布置以下预习任务:一是通读课文,将文章中的生僻词语通过查阅字典了解清楚,自行翻译文章,解决基本的词汇和翻译问题;二是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到言之有物,要看平时的积累,但考场上真正能用得上的,只有自己脑海中最熟悉的、融入血肉灵魂的、脱口而出的、熟之又熟的例子或者名言名句。下面展示、分析两次月考中老师的两篇下水作文,来看看如何从不同角度斟酌词句,将一个材料用到不同的主题作文之中。   一、第一篇,以“专注”为题  专注了,就精彩   小草专注于突破,岩石为绿色让路;雄鹰专注于天空,鹰翼掠过白云;人类专注
期刊
脑海深处,还残存着一些不完整的画面:   小学,语文课上,语文老师领着我们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嘻声闹声读书声响成一片,我们的作业只是可以唱着背过课文,于是,放学路上,我们如一只只欢快的雀儿引吭高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初中,语文课上,语文老师浑厚悲怆的喊声在简陋的教室里回荡:“周总理,你在哪里——”,秋风阵阵,呜咽声声,老师的眼里满含热
期刊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会把“时间还早,明天再做”挂在嘴边,只因为他们拥有口中所谓的大把时间,但他们眼中的“永恒”,只不过是时间长河中变化万千的一瞬。   陶渊明云:“盛年不重來,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会为树木添上一圈圈年轮,会在额头上刻下一道道皱纹,会给大地带来一道道沟壑……时间在流逝,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不虚度它,充实生活每一天。我们要善用时间,抓住当下的分分秒秒。   时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引导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指向课外阅读的。老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做些什么,来帮助学生在课外花时间读好“名著”呢?笔者以八年级上册的《昆虫记》为例,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关键字】整本书;阅读策略;指导;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引导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指向课外阅读的,老师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做些什么,来帮助学生在课外花时间读好“名著”呢?笔者以八年级上册的《昆虫记》为例,做了一些初
期刊
他所带给我们的心灵的触动,是瞬间的,也是永恒的。   记得90多年前,法国影评家埃利·福尔曾饱含感情地预言:“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和米开朗琪罗的活力。”现在看来,动画界最接近埃利·福尔梦想的,应当首推宫崎骏。   2003年, 美国《时代》杂志将宫崎骏为20位“亚洲英雄”之一,称他是日本动画的代名词。他的每一部作品,
期刊
亲爱的高三同学:   你们好!   处于紧张激烈的高三复习生活中,想必你们是忐忑的,也期待着的人生风帆扬起。你们将驶往不同的港口。而今天我不与你们说这些,我想与你们谈谈家国情怀。“天纵其苍,地履其黄”,中华民族经历过金戈铁马,也踏过滚滚长江,还曾在血与泪中荡涤过,在五千年历史上,为国请命者比比皆是。   黄大年教授曾说:“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当中,推动历史向前
期刊
【摘要】本文从《梁启超家书》中汲取智慧,针对新时代教师群体的家庭教育,提出发展良好的亲子教育生态的具体办法,从课程内容、教师素养、育人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在“人格教育”“爱的教育”“家庭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等实际操作层面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梁启超家书;教师;亲子教育生态  语文教师亲子教育如果想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良好的亲子生态系统。而家庭亲子生态系统的维护与发展,可以从近代著名学者
期刊
文言知识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包含的典故、传统文化的经典思想以及历代文人作家的精神境界等,对诗歌鉴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言知识迁移在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言实词知识迁移对诗歌理解的作用重大   1.实词词义迁移,正确理解诗歌字面含义。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是2020年全国Ⅰ卷诗歌鉴赏考查的一首诗,仅就对题目的理解而言,就需要文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至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写作中,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   一、运用多向思维   拿到一道文题,学生往往受思维习惯的影响,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例如阅读《南郭处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