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提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xu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现代高中教育中,由于地理教学侧重于解决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倡导通过探究地理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人类提供对策服务,因此学好高中地理已成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自身学习素质的重要手段。但受区域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部分地方,特别是农村高中的地理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的主观因素以外,一些学校以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为主,忽视学生智能的发展;以教师和教材为教学的中心,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的内容、结果,而忽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等情况,也是影响和制约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重要原因。现阶段,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和地理素质,我认为应该切实强化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提升。
  一、优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学生自己单纯依赖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再现地理环境本身和人地关系的种种特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幻灯、录音机、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的地理环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用具、教学手段和方法和谐融合的活动过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把握和调节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情感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兴趣、方法和效果。如何将学生的学习潜力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教师是一个重要因素,要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将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方法调控。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教师不能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语言调控。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是未经感知过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诗词,则能把一堂课上得诗情画意,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兴趣,令学生神往,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坚持互动教学、加强教学信息反馈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大,而学生反馈的信息源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也往往处于盲目状态。要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水平,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信息反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教师要善于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情境,开辟多种信息反馈的渠道,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哪些已达到了目标,哪些还有差距,并作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调整知识信息的再输出,扬长救失,亡羊补牢。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
  四、把握学科特点,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进行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地震观测、水文观测、酸雨观测,野外地质地貌、河流、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考察,自然资源、环境问题调查,乡土地理研究,这些活动都经历了明察问题、重现知识、知识迁移三种心理活动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学习、掌握地理知识、技能的心理规律,加强和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实践训练,将学科内知识的学习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仅仅围绕本专业的学习还是多方面培养学生,本文作者主要从非旅游专业的旅游地理课来总结出在当今人才培养、地理材料引用和拓展、学习与人沟通的方法、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 非旅游专业 旅游地理课 人才培养    旅游地理是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中等职业学校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了旅
摘 要: 语言是人思想的现实载体和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学术明星现象给社会带来的思考、启示,远远不止于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名利,而其是语言风格、语言方式给政治课堂教学语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中学政治课堂 语言风格 语言方式    语言是人思想的现实载体,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
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思想政治课不值得一学,理由是思想政治课听之无味,学之无趣;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听过忘记,考过抛弃。因此,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太枯燥,学生难学——太乏味。作为思想政治老师,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而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它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转变教育观念的好机遇,我们必须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中的思想教育就成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小学是国家和社会最主要的教育阵地,应当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思想教育 必要性 具体措施    思想教
“教无定法”,综合探究课更应如此,这也正是它独特的魅力所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切凝聚智慧的观点,都可以也应该为综合探究课的顺利进行而服务。下面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以几堂探究课程为实例,就当前政治课中探究课程的常见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反思,从而为进一步构建“有血有肉”、内容形式俱佳的探究课堂奠定基础。  一、挖掘“深度”,让“展示”感悟人心——谈“展示—感悟”法  “展示—感悟”
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贯彻这一精神,如何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呢?本文拟从问题和情境入手,探讨如何通过优化问题和情境设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1.来自实践的困惑:我们的课堂
一  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时事课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但是,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能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时事政治教学,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或者能在活动、课余时间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不是时事政策教育更为科学的途径吗?  1.当前教育改革方向是素质教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渗透时事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一语道出了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在各种情景中都能适应的教条,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并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被重新建构。这一建构过程也是真实生活的应用过程。目前,初中思品新教材就是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以生活为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所设计编排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材的范例价值的同时,还要结合学
第二期整党已经全面铺开,发展的势头很好。 第二期整党是在第一期整党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的,有许多成功烃验可资借鉴。在一期整党进行的期间,二期整党的单位已普遍组
和谐,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更是新课程改革中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怎样努力让历史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殿堂,使受教育者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培育融洽、愉悦的氛围,为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历史课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