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uy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于微信平台混合式学习模型图
  如图1所示,基于微信平台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模型图。该教学模式模型的构成主要有:前端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学习方法的开发、教学实施过程控制、反馈评价与修订五个部分。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5个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前端分析为前提,以学习过程设计与学习方法与评价为核心,以教学实施过程的把控为关键环节,以反馈评价与修订为整体保障,构成一个系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实施设计案例
  (1)学生添加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学习平台后,系统将自动推送欢迎学习的界面,让学生了解目前学习课程的名称。
  (2)线上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输入操作框回复任意内容,微信公众平台将推送相应的关于学习方式的操作说明,学生根据操作说明回复相关内容,获取预习资料、课后答案指导等材料。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功能,在课前布置相关任务,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最大化。
  (3)线下学习
  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后台,将其设置为为教师线下授课的一个工具。“素材管理”可以保存课件信息,作为课堂演示文稿进行授课。“消息管理”则可作为课堂上的互动工具,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面向全班同学,解决课堂提问面向学生数量窄的问题。“用户管理”则可以选择每次上课班级的学生。
  (4)个别指导
  学生在对话界面输入“答疑”,微信公众平台则可以推送一条关于教师的个人微信账号,学生通过选择并且添加适合教师的微信进行答疑,可以使用:文字,语音,必要时也可以推送视频信息,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亦可以加入到学生的班级微信群或者学生自行组建的讨论组中,参与到班级同学或讨论组的交流。
  (5)作品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图文推送功能,将学生中较为典型的作品及其对作品的自我评价发布到微信公众账号中或者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众,教师亦可以附上点评,其他同学则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对该学生作品做出评价和提出修改意见。
  三、效果分析及反思
  1.教学模式的优势
  (1) (1)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向教师,同学诉说困扰自己问题,也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自己最近的学习问题,寻求学习同伴的帮助,微信朋友圈的仅好友可见的功能,很好的保护了学生个体的隐私。而教师可以主动的与那些遇到学习问题的学生进行私下的沟通,维护学生的自尊,了解学生的最新的学习动态,辅以个性化的教学辅助,使得学生更加信赖教师。
  (2)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知识,更好的管理知识
  微信平台中的公众号能每天定时的推送有助于学生课程学习的经过教师分割后的学习内容,这些经过分割后的学习内容知识容量小,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且短时间的学习使得学习者的注意力不易分散,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也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灵活的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流量便可浏览学习内容,不受学习线性时间的约束可以选择自由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对自己学习有帮助有启发的内容。
  (3)有利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功能不仅满足了学习学习前对知識的预习、学习的需求,对于旧知识也可以进行复习。只要客户端内的学习资源没有被删除,学生便可随时随地的通过微信公众号找到之前学过的知识,人性化的数字便捷回复查找功能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中的“群发助手”向学生推送复习材料,复习自测题等。
  (4)有利于学生学习素质的整体提高
  首先,学生个体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自助式选择学习的内容;然后通过微信群组进行小组协助式的学习,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提出有创意的新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充电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发表自己的作业或者作品,并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其他学习伙伴也也可对其进行大胆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为其提供有效的意见或建议,教师则从整体上把控交流评价的过程,避免主题的偏离和部分学生的捣乱行为,促进学生之间大胆的进行评价。
  (5)有利于调动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和微信官方提供的开发接口,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课堂互动系统,将社交的实时性和参与性引入课堂。而整个互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学生的微信端、老师的手机控制端和课堂大屏幕,这三者之间,利用微信公众账号进行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调动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2.教学模式的不足
  (1)盲目跟风,没有分析课程是否使用与微信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使用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以及语言类的学习,其他课程在考虑使用该模式时应适当的考虑并做修正,避免盲目跟风。
  (2)对微信平台的认识度不足
  微信平台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仍然只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并非教学的全部。
  (3)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把控不到位,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
  微信平台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并不符合全部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积极的引导学生使用,通过鼓励与刺激的手段增加其趣味性,保持学生积极参与到线上学习的环节,保证课前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在一定的水平线上。
  (4)学生之间实名制的互评模式,导致学生之间不能客观的进行互评
  实名制的评价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之间为估计颜面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情问题出现评价不客观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互动评价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水平的过程。
  (5)注意选择适合的时机使用
  面对面的授课交流学习时间短,如果一味的使用微信平台进行教学,学生从埋汰看教材到埋汰看手机,这并不能体现出微信在课堂教学的优势,反而变成课堂不鼓励面对面交流,仅用手机交流,本末倒置。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解析  (一)地位和前后联系  这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已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来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体验统计的思想的起始课。另外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和进行“统计案例”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实施步骤及
期刊
随着高效课堂的深入与探究,在实施高效课堂这一过程中,课堂的创设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来完成。要彰显课堂生命力,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是课堂生命力的关健。了解学生,给予课堂积极的情感,让学生感受课堂成功感。美国心理学家默瑞提出,人格的中心有一系列需要构成,其中之一即成就需要。现在成就动机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学习动机的重要内容,它也是我们生命化课堂的一部分。 课堂上如何彰显课堂生命力?具体的设计如下。  1.
期刊
《田徑-蹲距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教案
期刊
水平二(四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课的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第一中心小学 庄春玲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兴趣和技能为目的,将幻想的“龙的传说”有机地融入到篮球教学中,通过情景教学“龙的传人”,把球当成“龙珠”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球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是篮球比赛中组织进攻、摆脱防守的重要手段。  三、学情分析  小
期刊
目标游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以《故都的秋》为例  四川省崇州市蜀城中学 王婷玉  一、理论基础  目的游离(goal-free)评价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在他看来,目标评价模式只考虑到预期效应,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  斯克里文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2. 课文生动有趣,层次清楚,第二、三自然段是讲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第五到第七自然段讲风娃娃想为人们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以后,让学生围绕“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  二、 学情分析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正如崔峦老师所言“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警惕偏于人文性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 基于以上认识进行了本教学设计力求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试图将零乱无序的问题进行整合,由一个主问题引领不断深化,最终领悟课文的主
期刊
一、活动目的  通过叶脉标本的制作,掌握制作叶脉标本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制作叶脉标本的基本技能;通过选叶、煮叶、刷叶、染色等工艺,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在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通过对树叶、叶脉的认识和研究,激发学生爱树、护树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二、活动时间  周六下午3:00至5:00。  三、活动地点  融水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
期刊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基于课程标准许的教学设计,我结合初中年级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来向大家说一下我是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许的教学设计和完成目标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解读,学情分析,三维目标重难点制定及依据,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方面  对教学情况作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设计结构  《师友结伴同行》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而第一单元如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3—64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对的意义,说出某一物体的确定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3)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会用“第几排、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