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6月以来,中国遭遇强烈的股市波动。7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宏观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企稳中仍然面临一定压力。
当下,在国内外极端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中国仍是国际直接投资重要的流入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在迅速增加,中国的外贸状况正趋好转。“中国经济在2015年企稳向好,而且这种企稳的态势会进一步加强。”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有完全的、充分的信心,2015年全年能实现年初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并在“十三五”期间将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至8%。
《财经国家周刊》:近期中国股市出现了大幅调整,一度造成市场恐慌,你如何看待这次波动?
朱光耀:2015年6月15日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调整进程。其原因是中国股市在过去五六年间一直低迷,自2014年年中以来出现了迅速上涨的势头,上证综合指数从2014年7月11日的2047点快速上涨到2015年6月12日的5166点,涨幅为150%以上,且期间基本没有出现大的回调。
近期中国股市出现大幅回调,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股市本身在快速大幅上涨后面临自然回调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股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特点,特别是市场融资的杠杆率过高。成熟市场投资者融资的杠杆率一般不超过1倍,而中国股市投资者融资的杠杆率最高甚至达到5?6倍或以上。一旦市场出现大幅震荡,使用过高杠杆的投资者被强制平仓,导致股市下跌幅度进一步扩大,造成市场恐慌。
朱光耀:针对市场的恐慌情绪,中国监管部门参照成熟股票市场国家应对剧烈震荡的处理方式,及时采取稳定市场的综合性措施,包括暂缓IPO、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等,目标不是拉升股市指数,而是制止市场恐慌。
7月17日是关键的一个交易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三大股指期货7月合约都在这一天到期交割。当天上证指数报收3957点。从技术层面分析,这意味着本轮股市震荡阶段基本结束。股市从大涨大落到基本平稳的事实表明,中国监管部门稳定股市的政策措施方向是正确的,行动是及时的,力度是适当的,达到了制止市场恐慌、稳定市场的目标。
朱光耀:下一步中国股市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监管部门如何平稳退出市场干预措施,让股市按照市场规则正常运行,处理好近期效应和长远制度安排的关系,防范道德风险等。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保持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这个信心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中国经济基本面健康。中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国正在深化结构改革,推动经济增长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此过程中,尽管面临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但通过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采取政策措施进行微调,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企稳向好,而且这种向好态势愈加明显和巩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4个关键因素构成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2015年财政赤字率2.3%,高于去年的2.1%。二是推进结构性减税和系统性清理行政事业收费,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三是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定要体现应有之义,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币值稳定,防范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6月末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1.8%,接近12%的年度目标。
201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CPI增长1.3%,投资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新增城镇就业718万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6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升至49.5%。下半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造福中国人民,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根据IMF最新预测,2015年全球GDP增长3.3%,中国对全球的贡献预计将达到28.5%。
第二,中国正在不断全面深化改革。为使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需要更加坚定地推进更多改革和结构调整措施。在股市震荡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国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开放力度,就是一个事例。今后,更多的改革措施将付诸实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及7%的GDP增长?
朱光耀:国家统计局全面、详细公布了数据的构成,7%这一数据是实事求是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9%以上,因此,7%的增速反映出中国经济面临一定压力。
目前国际经济复苏非常缓慢,而且极为不平衡,不久前IMF再次下调了2015年度全球经济增长率,从3.5%下调到3.3%,WTO关于全球贸易的预测现在也下调到了3.3%。权威的国际金融经济机构对2015年全球经济贸易的预测,都不是很乐观。从中国内部看,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挑战继续存在。
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推进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改革开放举措,来确保2015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实现。
《财经国家周刊》:不久前,IMF的报告显示,在2002年至2007年之间,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在5%?6%之间,2008年到2013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下降到了2%?3%之间,你如何看待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朱光耀:IMF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下降原因主要是两条:第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化,随着中国创新水平同国际全年水平日益接近,在年度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方面的贡献就逐渐下降,这是积极的一面;另一个方面,制约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是中国的科技转化能力仍然较低,也就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商业的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方面的差距造成了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IMF有充分的研究数据支撑它的判断。比如IMF分析,如果中国把目前正在试点之中的城市贸易变化推广到全国,仅这一项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年度贡献就是0.8%,同时,如果中国把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在内的社会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和落实,将进一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年度增长率1.3个百分点。正是基于这些分析和具体的数据支撑,IMF判断未来五年,中国全要素劳动率的年均增长率是4%?5%之间。
客观地说,IMF的研究报告基于大量信息收集和专业分析,它的结论和建议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当下,在国内外极端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中国仍是国际直接投资重要的流入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在迅速增加,中国的外贸状况正趋好转。“中国经济在2015年企稳向好,而且这种企稳的态势会进一步加强。”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有完全的、充分的信心,2015年全年能实现年初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并在“十三五”期间将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至8%。
稳定股市政策正确、及时、适当
《财经国家周刊》:近期中国股市出现了大幅调整,一度造成市场恐慌,你如何看待这次波动?
朱光耀:2015年6月15日以来,中国股市出现了调整进程。其原因是中国股市在过去五六年间一直低迷,自2014年年中以来出现了迅速上涨的势头,上证综合指数从2014年7月11日的2047点快速上涨到2015年6月12日的5166点,涨幅为150%以上,且期间基本没有出现大的回调。
近期中国股市出现大幅回调,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股市本身在快速大幅上涨后面临自然回调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股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特点,特别是市场融资的杠杆率过高。成熟市场投资者融资的杠杆率一般不超过1倍,而中国股市投资者融资的杠杆率最高甚至达到5?6倍或以上。一旦市场出现大幅震荡,使用过高杠杆的投资者被强制平仓,导致股市下跌幅度进一步扩大,造成市场恐慌。
《财经国家周刊》:你如何看待中国监管部门的救市举措?
朱光耀:针对市场的恐慌情绪,中国监管部门参照成熟股票市场国家应对剧烈震荡的处理方式,及时采取稳定市场的综合性措施,包括暂缓IPO、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等,目标不是拉升股市指数,而是制止市场恐慌。
7月17日是关键的一个交易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三大股指期货7月合约都在这一天到期交割。当天上证指数报收3957点。从技术层面分析,这意味着本轮股市震荡阶段基本结束。股市从大涨大落到基本平稳的事实表明,中国监管部门稳定股市的政策措施方向是正确的,行动是及时的,力度是适当的,达到了制止市场恐慌、稳定市场的目标。
《财经国家周刊》:下一阶段将面临哪些挑战?
朱光耀:下一步中国股市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监管部门如何平稳退出市场干预措施,让股市按照市场规则正常运行,处理好近期效应和长远制度安排的关系,防范道德风险等。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保持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这个信心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中国经济基本面健康。中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国正在深化结构改革,推动经济增长从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此过程中,尽管面临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但通过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采取政策措施进行微调,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企稳向好,而且这种向好态势愈加明显和巩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4个关键因素构成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2015年财政赤字率2.3%,高于去年的2.1%。二是推进结构性减税和系统性清理行政事业收费,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三是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定要体现应有之义,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币值稳定,防范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6月末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1.8%,接近12%的年度目标。
201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CPI增长1.3%,投资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新增城镇就业718万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6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升至49.5%。下半年,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造福中国人民,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根据IMF最新预测,2015年全球GDP增长3.3%,中国对全球的贡献预计将达到28.5%。
第二,中国正在不断全面深化改革。为使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需要更加坚定地推进更多改革和结构调整措施。在股市震荡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国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开放力度,就是一个事例。今后,更多的改革措施将付诸实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有信心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及7%的GDP增长?
朱光耀:国家统计局全面、详细公布了数据的构成,7%这一数据是实事求是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9%以上,因此,7%的增速反映出中国经济面临一定压力。
目前国际经济复苏非常缓慢,而且极为不平衡,不久前IMF再次下调了2015年度全球经济增长率,从3.5%下调到3.3%,WTO关于全球贸易的预测现在也下调到了3.3%。权威的国际金融经济机构对2015年全球经济贸易的预测,都不是很乐观。从中国内部看,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挑战继续存在。
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推进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改革开放举措,来确保2015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实现。
《财经国家周刊》:不久前,IMF的报告显示,在2002年至2007年之间,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在5%?6%之间,2008年到2013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下降到了2%?3%之间,你如何看待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朱光耀:IMF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下降原因主要是两条:第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化,随着中国创新水平同国际全年水平日益接近,在年度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方面的贡献就逐渐下降,这是积极的一面;另一个方面,制约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是中国的科技转化能力仍然较低,也就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商业的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方面的差距造成了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IMF有充分的研究数据支撑它的判断。比如IMF分析,如果中国把目前正在试点之中的城市贸易变化推广到全国,仅这一项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年度贡献就是0.8%,同时,如果中国把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在内的社会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和落实,将进一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年度增长率1.3个百分点。正是基于这些分析和具体的数据支撑,IMF判断未来五年,中国全要素劳动率的年均增长率是4%?5%之间。
客观地说,IMF的研究报告基于大量信息收集和专业分析,它的结论和建议是值得我们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