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刻骨铭心的爱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晨三点,发热门诊室外等候诊治的队伍还是一眼望不到头。这时,轮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接诊的张医生连忙扶老太坐下,问:“阿婆,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一个人来?体温测过了吗?多少度?”
   老太说:“我没发烧,我是来找人的。”
   张医生睁大眼睛:“阿婆,你没发烧怎么会说胡话?找人应该到派出所去,这里实在太危险了!”
   老太泪眼闪烁,哽咽着说道:“医生,上次我陪老头来找你看病,你说他得了一种传染病,把他给关起来治病了,现在已经十多天了还没回来,我不跟你要人,找谁去要?”
   张医生听了,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天下竟有这种奇事!看老太排了这么久的队,只为见一面丈夫,他有点心软,但理智告诉他,非常时期,不可能!
   “阿婆,阿公是确诊病人,需要严格隔离,没治好不会出来的。”张医生耐心地劝道,“这么晚了,你自己当心点,快回去吧!”
   老太哽咽了,一边向张医生鞠躬,一边说:“医生,要么我写个纸条,你帮我带给他?就说我想他了。” 面对老太的再三恳求,张医生点了点头。
   老太从包里掏出老花眼镜和纸笔,靠到桌旁,仔仔细细地写了起来。
  老头:
   我想你了!我们约好了,不能同生,但可以同死,你千万不能一个人先走。我要等你出来,牵着我的手一起去看日出……
   寫完后,老太把纸条折成了千纸鹤,在上面写下了丈夫的名字和自己的联系方式。她郑重地递给张医生,又深深地鞠了一躬,道了声:“谢谢医生!”说完,她依依不舍地走了。
   张医生接过千纸鹤,感到了深深的信任和沉甸甸的责任,但是后面的病人这么多,他也只能先把千纸鹤塞进兜里,继续工作。
   早上七点,终于有医生来换班了,张医生打了个哈欠,虽然疲惫,但他惦记着那位老太的嘱托,就联系到了老头所在的病房护士。护士告诉了他一个让他都难以接受的事实,老头已于凌晨两点离世了。
   张医生拿着这只千纸鹤,感觉它有千斤重。老太年纪这么大,怎么承受得起这件事?虽然这个老太和他非亲非故,但他陷入了无限的痛苦和矛盾中。回到家,他辗转反侧,忍不住把千纸鹤拿出来看了又看——老太已经拿不稳笔了,字写得歪歪斜斜,可字里行间充满深情。盯着这封永远送不出去的信,他沉思了许久,终于按下了上面的电话号码,手机那头传来老太的声音:“喂,老头子吗?”
   “阿婆,是我,我是昨晚的医生小张。医院现在管得很严,千纸鹤我让护士转交了!阿公现在挺好的,正积极配合治疗呢。你好好待在家休息,别出来啊!”
   “好的,谢谢你,张医生,你真是个好人啊!”
   挂了电话,张医生的心扑通直跳,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撒谎,而且撒了这么大的谎。
   特殊时期,张医生每天的接诊量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尽管很累,但他心里会时不时想到那位老太。于是,他坚持每天给老太打个电话,报个老头平安的消息。
   两个多星期后,当张医生再次给老太打电话时,手机里传来老太惊喜的声音:“张医生呀,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老头今天终于回家了!”
   张医生惊得目瞪口呆:“阿公回去了?”
   老太说:“对呀,今天一早,居委会领导送他回来了。”
   这下轮到张医生搞不懂了,是护士搞错了,还是有两个同名同姓的病人?张医生决定探个究竟。于是,他不顾劳累,下班时买了点水果,来到了老太的住所。
   老太见了张医生,像是见了久别的亲人,紧紧地拉着张医生的手不放。张医生问:“阿婆,你说阿公今天回来了?”
   “对,他回来了。是居委会的赵书记送他回来的。”老太说。
   “那阿公人呢?”
   老太的精神看起来已经不大正常了,她神秘兮兮地凑到张医生旁边,痴笑着轻声说:“我那老头子都这把年纪了,还像个三岁小孩一样,做错了事难为情,躲在箱子里不肯出来。”
   “躲在箱子里?”
   “是呀。”老太说着,把张医生拉进了卧室,指着床头柜说,“他就躲在上面那个箱子里。”
   张医生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这才发现,那里竟放着一只骨灰盒!
   老太却喜滋滋地说:“张医生,你别见怪,我与他做了六十年的夫妻,每当我发脾气的时候,他就害羞地躲起来,到了第二天,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还是对我很好很好。相信他明天早上,一定会从箱子里走出来,牵着我的手去看日出……”
   张医生默默地走出卧室,看着这位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的八十岁老人,不觉心酸不已:她是凭着怎样的毅力,能从自己家赶到医院,排了那么长时间的队,只为见老头一面?她又凭着什么,相信老头会从骨灰盒里走出来,牵着她的手去看日出?
   那是刻骨铭心的爱!
   【原载《故事会》】
   插图 / 相濡以沫 / 佚 名
其他文献
2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好领导”的另面人生》,文章剖析了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巡视员曾某新严重违纪违法案。   曾某新,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正局级巡视员,曾先后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顺义区政府副区长,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2018年1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同年,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
期刊
海口市委原书记张琦腐败案审到近日,案里案外竟“牵”出他的驾驶员周某——这个坐在张书记前面的“一把手”,在为张琦开了十三年车的同时,受贿了四百五十万,颇为令人吃惊。   “开个车也能收钱四百五十万?”可别小看了这个“车夫”,周某收钱“办”的事儿,竟然是项目立项、贷款定盘、市场准入、规划变更等“大事难事”。他插手政商,打招呼“交底”的对象,多是海口市下属的市长局长们,而“百官”们为了与这个驾驶员“搞
期刊
中国检察网近日发布《张晓江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起诉书》(以下简称“起诉书”)。2018年,重庆市纪委以《一棵彻头彻尾的“烂树”》为题发布张晓江案件警示录。  向商人收取“砍头息”   公开资料显示,张晓江,男,汉族,重庆涪陵人,1962年生,1982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重庆市江津区常务副区长、武隆区政协主席等职,2017年1月21日落马。   张晓江受贿时间集中在2010年至2016年,
期刊
《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泾州刺史段秀实要赴京任司农卿,临行前再三叮嘱家人:“途经岐州,若将军朱泚送物,断然不可收。”到了岐州,果然朱泚送来粗绫三百匹,家人再三辞谢,不成,只好收下。段秀实知道后怒斥家人,下令将这三百匹粗绫悬挂于公堂梁上。一则明己心迹,二則警示家人。自此,再也没有行贿者前来。   拒贿成功,虽主要取决于段秀实的坚决,但也与他严格约束家人且家人积极配合大有关系。倘若家中有爱财之母、贪
期刊
近来似乎常听到在狱企业家“出来”、东山再起的“好消息”,但近日之间,却闻两条“企业家”下狱的新闻——甘肃知名商人张某,为取得项目,行贿武威市委书记火某贵,计现金和黄金首饰共值二百二十四万元,近日因行贿罪被判六年徒刑;北京蓝讯公司向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某行贿一千五百万元,其负责人王某、陈某、徐某分别以单位行贿罪被判刑两年至三年半。   两则“企业家”新闻,之所以值得注目,当然是由于向来舆
期刊
在比利时王国艾克兴市,市中心有一条大街被命名为“钱夫人路”。这位“钱夫人”,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凭一己之力,从德国盖世太保枪口下营救出一百多名比利时人的钱秀玲。为表彰她在二战时期的义举,比利时国王曾向她亲授“国家勋章”,她也被誉为“中国女辛德勒”和“比利时的中国母亲”,受到比利时人民的敬仰和尊崇。   2016年冬至,我应邀赴江苏宜兴祖籍出席“吴越钱氏学圩九修总谱颁谱庆典”大会,偶然得知:
期刊
年尾岁末,又一个轮回。   物价一直在浮动,波及方方面面。   我们也不例外。   纸张、印刷……杂志的成本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儿。   厂方来电:书本杂志都在提价,明年的《杂文选刊》怎么定价,有改动吗?   是啊,放眼望去,同行雜志要么悄悄改动版权页码的价格,要么是干脆销声匿迹,我们……我们要坚持。   一个图钉、两个办公灯泡、三张稿签纸……削减办公成本,压缩采编人员经费,我们想尽
期刊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诗人。一日,刘希夷写了一首诗,题目是《代白头吟》,他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刘希夷诵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情不自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说:“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
期刊
期刊
有一则消息说一个长期练习舞蹈的女孩,因为受到了称赞,于是感谢妈妈长久以来的“逼迫”;另一个长期超负荷学习的女孩,虽然上了名牌大学,却向妈妈抱怨自己没有童年。   两个女孩,两个母亲,两种结果。其实这背后折射的社会现象却是惊人的一致:功利色彩浓厚的教育贯穿我们教育的始终,尤以童年为甚,而这种教育方式的恶果是我们有了很多年少早慧的孩童,卻也多了不少“方仲永式”的悲伤。   中国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