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私德及道德危机

来源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1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今的道德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人的良心变坏,而是道德模式的错位运用,即由于公德缺位从而不得不用传统的私德伦理来解决现代工业社会的公共生活伦理问题。公德与私德虽然各自对应着不同的社会文明,但在当代社会里又各有其不可忽缺的功能。私德与公德在各自的领域里共同发展才是我国未来道德建设的合理选择。
其他文献
(四川警察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聘请外教除了要结合高校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遴选和聘用,还要考虑到外教的口音、性格、年龄以及资质等是否适合在高校任教;外籍教师的管理工作是一种两国的文化交流,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等因素。既要妥善安排外籍教师的日常生活工作,加强对外籍教师的人文关怀,又要做好外教教学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保证聘用效益。  关键词:高校;外教;聘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
明代中期之前,独<草堂诗余>广泛流行于文人雅士与市井百姓之中,嘉靖之后<花间集>始与之并行词坛.<草堂诗余>民俗性的分类、明人对词体言情浅俗的认同以及明人对总结词乐的热
<正>近几年,气象部门因遭受雷击,致使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损坏,业务工作被迫中断的事故屡见不鲜.如1994年“6.22”雷电击中中国气象局中心大楼,中心计算机室的大型、小型机网络
<正> 《沫若自传》四卷,洋洋洒洒,百万余言,显示了郭沫若传记文学创作的成就。它不仅广泛反映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和生活面貌,在
<正> 郭沫若的小说,历来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因他的诗和历史剧的光辉成就所掩盖,所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虽有一定的依据和道理,但终究还不能从根本上说明问题的实质。从历史
苦难成为底层文学描写的一个焦点,备受底层文学作家的关注。受大众文化的影响作家对苦难的关注变成"比惨比狠"的残酷叙事。这种对苦难的过分渲使底层文学中的底层形象与官方底
中国郭沫若学会顾问王瑶先生,生前十分关心郭沫若研究工作。值此王瑶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特发表王瑶先生1987年在四川郭沫若学会召开的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和两篇回忆文章
<正> “五四”文学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冲击的结果。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革新中国文学,促进中国社会改革,一致的把目光转向西方。他们热情地研
<正> 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不如鲁迅、茅盾等作家高,从郭沫若本人来说,他的诗歌、戏剧的成就也比小说高。但是,从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来看,郭沫若小说的
产品的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核心,本文重点论述设计阶段的可靠性管理,以突出可靠性管理中预先管理的重要性.文中提出了企业可靠性管理在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具体开展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