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体系协调发展模式探索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f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一:由政府主导,建构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从体制上保障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体系的协调发展。
  发现二:社区教育学校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实体,在整合教育资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组织、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
  发现三:通过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
  发现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有利于达到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
  
  青少年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成长的,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的生活系统中实现身心成长、知识增长和逐步社会化的。其中,学校教育有着理论系统性、群体竞争性、参与性、科学艺术性和形式规范性等特征;家庭教育因其血缘继承性和社会细胞的小空间、小结构的特点,体现出亲切感人、及时具体、持久面广的特征;社会教育的优势则体现在空间广泛、形式多样、人际广涉、贴近实际等方面。三者的辩证统一则体现在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中。因此,三种教育形式合力作用下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目标,而构建协调统一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体系是实现教育创新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形式有着相互无法替代的个性优势功能,只有三者合力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本课题研究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入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网络的建设及协调运作的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结合立体教育的有效模式,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优势互补、互动共进、协调发展的运作机制一体化体系。
  通过三年的深入研究与积极探索,北京市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体系,实现三方的资源共享与互补,在其机制、路径和建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协调发展的可操作、有优势、有特点的四种重要模式。
  
  模式之一:政府主导,建构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从体制上保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体系的协调发展
  
  这一模式主要建立在子课题组之一——北京市西城区教委、西城区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的研究基础上。
  1.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的总体构想。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北京市西城区提出了政府统筹领导、街道社区与教育部门共管,社会、学校、家庭相互结合,即:“一个主导,两条渠道,三位一体,七个体系”的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框架结构。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主导,是政府主导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二条渠道,是街道社区与教育部门两条渠道共同管理,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三位一体,是社区、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合作,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七个工作体系,是从管理、课程研发、实践活动、教科研、队伍建设、资源统筹、保障七个方面加强建设,促进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
  2.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的网络化。网络化是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实现了纵向对接、横向联动。纵向对接,体现在管理层面上,北京市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和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对接,他们是上下级关系;体现在教育层面上,则是三级纵向青少年教育网络的内部对接,即西城区社区学院——街道社区学校——居委会市民文明学校。其中以西城区社区学校为龙头,以七个街道社区学校为骨干,以148个居委会市民学校为基础,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同时辅以学校资源开放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横向联动,一是区级单位横向联动,西城区政府所属的一些职能部门成立“专项教育指导中心”,如司法局成立“普法教育中心”,妇联成立“妇女教育中心”,计生委成立“婚姻教育中心”、科委成立“科普教育中心”等,从不同角度和内容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二是街道一级的辖区(社区)横向联动,由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牵头,街道和驻区的相关单位签署协议,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共同开展青少年专题教育活动。
  3.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1)政府主导是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的关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不断加强统筹领导、制订规划、增加投入,为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奠定可靠基础。例如北京市西城率先确立社区教育目标是“大力促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决定组建西城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并对机构的组成、职责、任务予以明确规定。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在构建社区教育体系,特别是形成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早在2005年,北京市西城区就下发了“关于成立社区教育学校促进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对社区教育学校的性质、职责、任务、工作机制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向全区公示了七所社区教育学校的位置、面积、校长等相关信息。七所社区教育学校总建筑面积达16140平方米,区政府为七校前期投入3200万元。社区教育学校的建立标志着社区青少年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社区教育学校上承区社区教育学院,下接全区148个居委会市民学校,其准确定位和功能发挥,使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切实把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落在实处。总之,政府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形成和发展中,切实发挥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2)科学指导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导向作用。如北京市西城区建立了一支社区教育专家队伍,并经常聘请国家与北京市著名专家学者来区培训、评估、指导。近年来,西城区开展了政府社区教育管理职能转变、剥离及形成“购买”服务机制研究;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社区教育学校为主体、市民学校及其他各类学校为载体的教育培训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形成和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科研、评估、培训、指导的社会参与机制及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等。
  (3)社区自主。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完善政府、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在对“区—街—居三级管理”体制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三个层级的管理职能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在政府主导下,“三级管理”的重心在街道,“三级管理”的基础在社区居委会。尤其是在街道社区与教育部门共管的运行机制中更加突出了社区的自主地位,不断增强社区意识、强化社区行为。
  (4)特色品牌引路。北京市西城区重视加强青少年教育活动的载体建设,把学习周、青少年科技周、社区学校教育活动展示月、青少年艺术节等作为常年固定的活动,大力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青少年志愿者特色服务活动,全面推进社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坚持特色品牌引路,各社区、社区教育学校或单位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时因地制宜,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和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教育活动品牌,推动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发展。
  (5)管理走向社会化。近年来,北京市西城区十分重视推动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管理,开展了一系列推进社会化管理实验,区政府充分发挥全区社区教育协会、社区学院、区职成教中心社会组织或单位的作用,利用协、学会和教育实体自身团队性强、社会性强及人才资源丰厚等优势,通过社会组织或社会单位,加强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工作部门与国内外社区教育组织、机构、专家的联系,加强社区教育科研工作,提高理论水平,深入开展社区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模式之二: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实体——社区教育学校,以社区教育学校为中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网络模式
  
  1.社区教育学校的涵义、特征。社区教育学校是新型的教育机构。它的特征是:(1)以政府名义规定学校的职责,学校享受相关政策保障。(2)是一所没有围墙,面向辖区全体成员的超大型学校。(3)它要结合区域教育资源,引领区域教育需求,衔接区域内各种教育因素和教育力量。(4)社区教育学校由西城区教委与辖区街道办事处共同领导,实行双重管理。社区教育学校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教育机构,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连接社会各方面教育因素,整合社会各方面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职责。
  2.社区教育学校的作用。(1)组织作用。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网络具有许多功能,主要是教育功能。进行教育离不开活动,开展活动就要有人组织。由于各方面情况各异,隶属关系不同,整合资源、组织活动的重任由社区学校承担,再恰当不过。社区教育学校有良好的设施设备,专业教育人员是开展社区教育理想的专门机构,组织辖区内青少年、市民及机关单位参与各项教育活动责无旁贷。(2)示范作用。社区教育学校是在“以人为本”、“学习社会”理论引导下,为辖区所有成员提供教育服务。(3)引导作用。社区学校面对全体市民,在满足教育需求的前提下,要引领教育需求,将零散的教育转向规范化教育,将自发教育转向自觉教育,将即兴式教育转向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4)辐射作用。各项教育活动要辐射到辖区各个学校、家庭及单位,起到辐射地区、影响地区的作用。(5)教科研指导作用。社区各项教育活动,应该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有严格科学规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项工作,更要成为一项科学研究、科学探索,特别是所开展的工作多是创新活动,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工作。
  3.社区教育学校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学校的网结作用主要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德胜社区教育学校确定了以活动为主的基本工作形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完成各种教育任务,在市民和青少年踊跃参加的前提下达成教育目标,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实现立体教育网络中的网结作用。
  社区教育学校活动形式多样化。(1)主题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学校要向市民和青少年传达中央的精神和政府的决策。从国民教育出发,加强正面教育、提高政治素养。如奥运精神传播、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意识教育等。(2)专项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学校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如普法宣传教育等。(3)艺术社团活动。社区教育学校充分整合地区内的多种资源,组织了多种艺术社团,开展大面积、大规模的艺术实践活动。如协助五路通小学成立了舞蹈艺术团,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帮助学校突出办学特色。(4)专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学校充分发挥教育、教师、设备诸多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各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专项培训。
  
  模式之三:通过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学生团队,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体系的协调发展
  
  1.在校外教育机构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北京市密云县青少年宫通过课题研究发现,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体系协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活动的开展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是联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其衔接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学校教育的内容,需要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实践、去检验,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补充和完善;二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社会实践活动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家庭教育计划得以满足和科学地实现;三是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课堂在社会,社会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的社会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健康、劳动技能教育的宝贵财富;四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的主阵地是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建社会实践的大舞台,才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促进理想的升华。
  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北京市密云青少年宫课题组将协调三种教育形式、有效促进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作为研究专题,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了校外教育联席会会员单位、学生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共建单位的机构职能,从活动的场地联系、设备设施准备到活动的多元评价,均体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特点。
  2.在校外教育机构中建设学生团队,以学生团队的建设与活动开展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发展。北京市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课题组主要以学生团队——小荷艺术团的建设与活动开展为切入点来探索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途径,达到了多种力量的汇合,从而大大拓展了学生从课堂到社会的视野,使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真正落到了实处。课题实践充分证明:学校、家庭、社会可共享资源具有公益性、公共性、整体性特点。合理共享资源,可有效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潜在效益;共享优质资源,使得资源效益最大化成为可能。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性研究价值体现在:资源共享促进了学校及校外教育的发展;学校联手校外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德育主题活动,有效促进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横向沟通、开展联动活动是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有效运作模式。
  
  模式之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体系协调发展”的德育研究,是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德育要素的整体联系入手,深化多层面教育规律的研究与运用,构建德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强德育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德育活动课的主阵地作用,强化学生德育活动实践,切实让学生在德育课题研究中受益,同时,深入挖掘地方德育资源,深化校本德育教材的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校本德育教材;深入开展学校德育环境优化研究,包括学校文化环境研究,学校制度环境研究,学校物质环境研究和学校文化、制度、物质环境整体和谐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贯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这种模式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体系协调发展研究是在终身教育理论和大教育观指导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探究,同时也是一项动态的教育科研项目。随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人们教育需求的变化,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协调发展关系也将产生变化,所以要不断研究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的真谛。
  责任编辑/闫益佳
其他文献
广汽本田首款纯电动轿车绎乐EA6上市  2021年3月10日广汽本田首款纯电动轿车绎乐EA6上市。本次绎乐EA6共推出两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6.78万~18.98万元。绎乐EA6基于广汽埃安S打造,同时汲取了广汽本田先进、年轻化的品牌内涵,结合了广汽新能源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行优化与升级。车头使用“点阵式”下进气格栅配合上“L”型的导风式集成雾灯,尾灯同样采用“L”型设计,和车头形成首尾呼应。内部运用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了多项教育政策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98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和风气”。这一通知的颁布,有效地加强了我国中小学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一改“家长很少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很少指导家庭教育”的“双少”状况。2010年6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
反腐倡廉建设,教育是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廉洁教育对于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事业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发[2005]3号)明确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近年来,教育系统切实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在中央纪委的有力指导
课题类别:国家一般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王定华  工作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100816    目前,学校德育研究成果很多,也很有价值,然而这些研究并未全面触及问题之核,究其原因,一是经验总结性的成果依然数量很大;二是面对操作性极强的学校德育问题,有些研究者缺少应对问题的实际路径;三是研究者的视点较为分散,尚不能很好地集中攻克某一问题;四是与政府决策联系不多,未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这些实地预习《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孩子,  将保持终生仰望的姿势,  和父母温习一部大书。  母性般柔软的章节,  追寻着木勺中流漏的,  似断还连的线索,  我读出一种净朴似水的主旨。  源头,  在低处,  更在高处。  ……”    2011年4月18日,在辛卯年赣州(瑞金)第28届谷雨诗会上,面对一幅孩子仰望父母喝红井水的照片,一位老师朗诵了这首名为《井仰》的诗歌。  在这次诗会上,江西瑞
明亮、简朴、雅致,3月29日,我们《中国德育》杂志社的同事到滕纯先生家拜访,他和老伴亲自到门口迎接,满面笑容地把我们迎进客厅。  滕先生离休前曾担任过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副所长,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  《中国德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中国德育》是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全国德育重点刊物,滕先生一直对它关爱有加,我们刚一落座,话题就从这儿打开了。  “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强调育人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要成为传道者,教师自身需身正、学高。师德师风建设已然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而此过程却相当艰难。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美好的职业”,但是在社会飞速发展,价值多元的今天,教师对于职业的价值取向,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评价都众口不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美好的职业”似乎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对师德师风的共同认知及其核心价值理念的
作为奥迪的首款四门Coupe车型,A5 Sportback较之A5 Coupe在车身长度和轴距尺寸上均有所增加。一直担心双门Coupe的造型硬改成四门Coupe会出现严重的不协调,但是奥迪的设计师用一个掀背的造型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你甚至会觉得它天生就是为四门而生的。从外观来看,四门设计使得奥迪A5 Sportback与奥迪A4L有着极大的相似度,但是只要稍加仔细,就能发现这是一款与A4L完全不
张冲,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生  俞鹏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认为,幸福的校长容易带出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师容易教出幸福的学生。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实施的“名师强师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點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傅守祥  工作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310012    (一)选题意义     搭乘媒介快车的大众文化,受到青少年的热烈追捧,不仅成为他们耳熟能详的生活行为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思维。引导青少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参与青少年流行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或遏制其消极影响,是学校德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  青少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