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重复性快速射电暴的母星系是个谜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短而又明亮的无线电波爆发被追溯至一个看起来与银河系很像的星系——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在那里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无线电爆发与之前看过的颇为类似。
  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与此相同的周期性快速射电暴的已知来源是一个微型的、正在形成恒星的矮星系,而非重复性的爆发往往被追溯至更大、更成熟的星系。这意味着此2 种快速射电暴或许拥有不同的来源。
  但是天文学家已经将第2个重复性快速射电暴钉在了1个完全不同的宿主星系:它是1个恒星正在形成的漩涡,与我们的星系大小类似,距离我们大约5亿光年远。这项观测于1月6 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上,它显示出1个完整的星系环境就可能会产生快速射电暴。
  “现在需要一个能够解释这种环境多样性的理论,对于快速射电暴来说存在有多个不同的来源。”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Jason Hessels说道。
  为了确定第2次快速射电暴的来源,Hessels的团队使用欧洲甚长基线干涉网络(VLBINetwork)的8台射电望远镜对2019年6月的爆发进行了观测。将这些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结合起来使得研究人员对快速射电暴在天际中的准确位置做出三角测量。之后,它们使用位于夏威夷的GeminiNorth望远镜绘制出它的螺旋星系宿主的形象。
  这个星系的属性暗示着快速射电暴除了矮星系中的转发器,或许还拥有一个不同的引擎,它被认为具备了制造高磁化中子星的必要条件,从而能够给这些重复性的爆发提供能量。但是在这个螺旋星系的案例中,“沒有原因能够说明为什么这个类型的星系可以制造出任何奇异的中子星。”Hessels说道。相反,他猜想狼吞虎咽吞噬物质的黑洞或许能够对这个闪烁的快速射电暴作出解释。
其他文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科学家的眼中,一粒沙有时候真能让人窥见一个失落已久的世界。当然,确切来说,并不是真的一粒沙,而是一块编号NWA 11119的陨石。对这块陨石的研究,刷新了人类以往的认知。  这块年龄比地球还要古老的陨石,透露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地球引以为傲的环境——那孕育了生命、自称独一无二的环境——在地球诞生之前,可能早就出现在其他星球上了。  流星的馈赠  所谓陨石,字面意义不外乎
第七步:实施研究和探究。到了这个步骤,大家感觉好像所有的前期过程都是为了这里,这才是所有过程中的落脚点。是的,这里就是要“做事情”了(从准备好的基础知识和已有知识出发,深入认识、加深理解并集成新知识、融合多方知识、形成新知识),相比而言,前期只是“想事情”(当然,在STEM教学与学习中,对学生而言前期一样是属于学习的过程,前述已经说明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要加强的,因为其作用更多和更重要地在于搜集和准
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场所,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然而在各国文化思想交流频繁的今天,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培养出的学生为幼儿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人
用2801西林电桥研究了0℃~160℃聚丙烯腈(PAN)碳纤维的介电损耗因数ε、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的频率特性;用微电导测试仪研究了温度、电场对PAN碳纤维的电导率γ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尼龙1010/66共聚物的熔点、熔程、熔融热和熔融熵等热力学参数与其组成的关系,其相图中最低共熔点时尼龙1010重量比为60~70%,与理论值相近,此时熔点、熔融热和熔融熵
2020年3月7日是竺可桢(1890.3.7—1974.2.7)诞辰130周年。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竺嘉祥找到镇上的私塾先生,给刚刚出生的男孩取名叫“可桢”。先生解释说:“‘桢’字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坚实的木头,二是古时候筑土墙立的柱子称作桢干。‘可桢’就是将来可以成为国家栋梁的意思。”  竺可桢读小学时,中国正饱受帝国主义
随着我国各类新型计量器具、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对于眼镜配装质量的整体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进行眼镜参数检测主要应用自动焦度计,与传统的手动调焦式焦度计相比,其具有误差小、操作简便、精确度高等特点,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测量方法、环境、标准等原因的影响和限制,顶焦度示值误差的现象较为普遍,文章将对误差现象进行分类并阐述初步的调校方法。
本文在偏氯乙烯-氯乙烯重量配比等于85/15的条件下,着重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温度等主要因素对悬浮共聚速率的影响,提出了共聚速率模型。在35-65℃温度范围内,建立了模型参数与聚合温度的关系式
由目前盛行的两大教学理念——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着手,从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入理论出发,对其提出的学习中心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并探究性地将学习中心说延伸到其
科学写作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科学写作(Science Writing)指的是学习者通过文字或图表等载体,把输入的信息通过解释、组织、回顾、反思或联结,将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具体地呈现出来的过程[1]。语言可以塑造并影响思维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了解和理解科学语言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科学写作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教师的科学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