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道德,陶冶情操的地方,对于德育教育应该坚持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初中德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011年教育部对初中德育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最新修订,2011年修订版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及课程须达成的整体目标。以科技进步、社会日新月异为大背景而修改的初中德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德育教育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既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还是我们初中德育课程的重要引领与规范。初中德育课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为教育内容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为特点的初中德育课在尊重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下面笔者将以现阶段德育课程存在问题入手来谈谈如何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
1、当前学校德育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1、当前我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加速期,尤其是思想观念,伴随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带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由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念的源源不断地输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人们领略到了这场伟大变革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彻底解放和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人们也为社会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所困惑,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须的“代价”,还是为社会机制运行本身所固有,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1.2、德育精细化是由初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管理对象决定的。初中学生年龄偏小,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伤害,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特殊保护。特别在强调人本的今天,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成才需求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学校已成为焦点,责任重于泰山。如果不注重细节管理而出现疏漏,轻者影响几个家庭,重则影响社会稳定。
1.3、精细化管理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新课程的推行着力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它特别关注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纳入“三维”教育目标,意味着教育普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必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构建学生的成长记录。这要求德育的精细化。
2、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的涵义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我们认为,学校德育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3、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规范学生道德品行
德育工作大到宏观管理,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都需制定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度做到了健全完善,才能使学校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有了健全的制度,怎么去“落实”,这至关重要。学校把规范学生道德品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德育处采用了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执行,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从细小的常规做起,力争做到精心。例如,让学生能够牢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这些常规和制度,德育处号召学生根据常规开展“创编儿歌或三字经”竞赛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规范意识。通过让学生自己创编三字经等形式,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小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规范,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仅靠教师在晨会、班队会中一味地讲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那制度就犹如摆设,将成为一纸空文。
3.2、创新德育精细化活动,强化学生自我教育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既是学生自我展示、自我飞翔的平台,也是学生自我教育、深受思想和心灵启迪的契机。学校德育处、少先大队部紧密结合思想道德实际,不仅发挥两会(晨会、班队会)、一话(国旗下讲话)、一室(心理教育咨询室)、一课(品德课)的教育作用,还坚持每月一个教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感染、受教育。
比如说,我培养学生对父母、朋友的感恩之心,举行“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学生有了对生命尊敬的意识,对于弱小以及需要帮助的人群给予充分的关注。
3.3、注重管理手段精细化,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德育成果的显现,往往很多体现为生活中的细节,体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德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应如何采取措施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答案是这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精细化管理。既要“管”又要“理”,这需要每一位德育管理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立足点滴,从身边做起;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逐步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3.4、授课方式多种多样注重课堂生动重要途径
初中德育授课方式相对传统枯燥是阻碍德育教学的另一重要问题。因此,德育教学方法应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灌输式变为启发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本人认为德育教育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体会”出来的,告诉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如告诉学生“自己如何去做”。根据初中生的成长特点,我有针对性的利用网络生动性的特质来进行道德宣传,PPT形式或者Flash动画的讲解形势有力的激发出学生的德育学习热情。另外,积极参与实践是德育教学的另一创新之路。通过社区服务活动、社会职位换位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高尚道德与职业情操的珍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
3.5、注重“以情促教”加强情感交流是关键
对于初中德育教学来说,教师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外还应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我们知道,德育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说教,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也只能弥补德育教育课堂枯燥、死板的问题而学生的思想问题还需教师的及时沟通了解,给予争取的指导。加强这种情感上的交流能令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困惑与疑问,这才是德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那就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与正确价值观。
比如说我在批阅学生周记之时发觉学生甲的周记之中有一种悲伤的,也不是青春期的小孩“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牢骚,接着在其他学生的周记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原来是同学间发生了误会,我班有九个住校生,五个人一个宿舍,女孩子在一起,肯定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闹小脾气。为了促进班风建设以及德育建设的进行,进行了如下工作。
第一步:分别找她的室友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找出同宿舍同学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二步:再找同学甲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
第三步:利用得到的结论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对同学甲再度造成影响。
3.6、关注、关爱、尊重问题学生
在班集体中,不是每个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都完全正确,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对待问题学生,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我们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帮助他们改变自我。我们要格外关注他们,在纠正他们不良行为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爱,温暖他们的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尊。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尊重之后才会想起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尊严,竭尽全力去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们在转变问题学生时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尊重他们,要让班级的成员都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改正过错,重新认识自我,向温暖的集体靠近。
问题学生是班级中的一分子,问题学生没有得到转变,班级的管理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制约,班上学生的思想认识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问题学生,使他们不再带着“问题”,使他们不再拖德育教育工作的后腿,从而提高班级德育教育的实效。当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健康发展时,这才体现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7、勤抓家校联系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脱节了,教育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除了要重视校内教育外,还要重视校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我们要经常家访,和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们多了解自己的子女,教给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学生在校内所受的思想教育在家中得到延伸,行为习惯得到巩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件关系到国运兴衰的大事,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更应该切实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重视他们努力后的结果,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做得更完美,最终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4、結语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就是生活中一个个“小细节”。如果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那么儿童则是祖国的花朵。组成“花朵”的根系就是日常生活的那些细节,细节做好了,花的根系才能粗壮;根系粗壮了,“花朵”自然开得更加鲜艳。小细节,大德育,如果做到管理精细化,德育定有大变化。
参考文献:
[1]赵海军.浅谈如何在实训中实施精细管理[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124-125.
[2]蒋旗.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研究[J].成功(教育),2010,06:142.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初中德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011年教育部对初中德育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最新修订,2011年修订版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及课程须达成的整体目标。以科技进步、社会日新月异为大背景而修改的初中德育新课程标准要求德育教育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既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还是我们初中德育课程的重要引领与规范。初中德育课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为教育内容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为特点的初中德育课在尊重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下面笔者将以现阶段德育课程存在问题入手来谈谈如何提高德育课程实效性。
1、当前学校德育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1、当前我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加速期,尤其是思想观念,伴随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带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由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念的源源不断地输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人们领略到了这场伟大变革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彻底解放和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人们也为社会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所困惑,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须的“代价”,还是为社会机制运行本身所固有,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1.2、德育精细化是由初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管理对象决定的。初中学生年龄偏小,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伤害,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特殊保护。特别在强调人本的今天,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成才需求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学校已成为焦点,责任重于泰山。如果不注重细节管理而出现疏漏,轻者影响几个家庭,重则影响社会稳定。
1.3、精细化管理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新课程的推行着力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它特别关注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纳入“三维”教育目标,意味着教育普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必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构建学生的成长记录。这要求德育的精细化。
2、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的涵义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我们认为,学校德育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3、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规范学生道德品行
德育工作大到宏观管理,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都需制定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只有制度做到了健全完善,才能使学校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有了健全的制度,怎么去“落实”,这至关重要。学校把规范学生道德品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德育处采用了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执行,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从细小的常规做起,力争做到精心。例如,让学生能够牢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这些常规和制度,德育处号召学生根据常规开展“创编儿歌或三字经”竞赛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规范意识。通过让学生自己创编三字经等形式,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小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规范,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仅靠教师在晨会、班队会中一味地讲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那制度就犹如摆设,将成为一纸空文。
3.2、创新德育精细化活动,强化学生自我教育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既是学生自我展示、自我飞翔的平台,也是学生自我教育、深受思想和心灵启迪的契机。学校德育处、少先大队部紧密结合思想道德实际,不仅发挥两会(晨会、班队会)、一话(国旗下讲话)、一室(心理教育咨询室)、一课(品德课)的教育作用,还坚持每月一个教育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感染、受教育。
比如说,我培养学生对父母、朋友的感恩之心,举行“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学生有了对生命尊敬的意识,对于弱小以及需要帮助的人群给予充分的关注。
3.3、注重管理手段精细化,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德育成果的显现,往往很多体现为生活中的细节,体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德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应如何采取措施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答案是这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精细化管理。既要“管”又要“理”,这需要每一位德育管理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立足点滴,从身边做起;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逐步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3.4、授课方式多种多样注重课堂生动重要途径
初中德育授课方式相对传统枯燥是阻碍德育教学的另一重要问题。因此,德育教学方法应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灌输式变为启发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本人认为德育教育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体会”出来的,告诉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如告诉学生“自己如何去做”。根据初中生的成长特点,我有针对性的利用网络生动性的特质来进行道德宣传,PPT形式或者Flash动画的讲解形势有力的激发出学生的德育学习热情。另外,积极参与实践是德育教学的另一创新之路。通过社区服务活动、社会职位换位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高尚道德与职业情操的珍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
3.5、注重“以情促教”加强情感交流是关键
对于初中德育教学来说,教师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外还应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我们知道,德育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说教,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也只能弥补德育教育课堂枯燥、死板的问题而学生的思想问题还需教师的及时沟通了解,给予争取的指导。加强这种情感上的交流能令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困惑与疑问,这才是德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那就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与正确价值观。
比如说我在批阅学生周记之时发觉学生甲的周记之中有一种悲伤的,也不是青春期的小孩“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牢骚,接着在其他学生的周记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原来是同学间发生了误会,我班有九个住校生,五个人一个宿舍,女孩子在一起,肯定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闹小脾气。为了促进班风建设以及德育建设的进行,进行了如下工作。
第一步:分别找她的室友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找出同宿舍同学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二步:再找同学甲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
第三步:利用得到的结论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对同学甲再度造成影响。
3.6、关注、关爱、尊重问题学生
在班集体中,不是每个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都完全正确,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对待问题学生,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我们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力量,帮助他们改变自我。我们要格外关注他们,在纠正他们不良行为的同时,给他们更多的爱,温暖他们的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尊。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尊重之后才会想起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尊严,竭尽全力去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们在转变问题学生时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要尊重他们,要让班级的成员都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改正过错,重新认识自我,向温暖的集体靠近。
问题学生是班级中的一分子,问题学生没有得到转变,班级的管理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制约,班上学生的思想认识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问题学生,使他们不再带着“问题”,使他们不再拖德育教育工作的后腿,从而提高班级德育教育的实效。当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健康发展时,这才体现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3.7、勤抓家校联系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脱节了,教育的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除了要重视校内教育外,还要重视校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我们要经常家访,和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们多了解自己的子女,教给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学生在校内所受的思想教育在家中得到延伸,行为习惯得到巩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件关系到国运兴衰的大事,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更应该切实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重视他们努力后的结果,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做得更完美,最终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4、結语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就是生活中一个个“小细节”。如果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那么儿童则是祖国的花朵。组成“花朵”的根系就是日常生活的那些细节,细节做好了,花的根系才能粗壮;根系粗壮了,“花朵”自然开得更加鲜艳。小细节,大德育,如果做到管理精细化,德育定有大变化。
参考文献:
[1]赵海军.浅谈如何在实训中实施精细管理[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124-125.
[2]蒋旗.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研究[J].成功(教育),2010,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