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岸的经济纽带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两岸三地的商人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过从甚密。我们试图找寻两岸三地老板个性之外的“共性”,探讨三地商人的经营理念、性格特征、行为差异。但任何规纳总结都难免挂一漏万,因此,我们放弃了形而上的总结,而就特定的案例,管窥三地商人的特点差异。
案例:
小曾是一名年轻的职员,在最近部门经理竞聘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人。然而,公司董事长却陷入了为难之中:小曾太爱“表演”了。在日常工作中,不论在老板还是员工面前,总是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一有机会就要把自己的“优势”淋漓尽致地表演一番,有员工私下戏称他为自恋的“孔雀”,
问题:如果你是那位董事长,对小曾这样的“孔雀员工”是否提拔重用?
台湾嘉正电气公司董事长 郑雅眠
台湾老板:古今中外集大成者
如果“孔雀”是自恋、自大、自我的代名词,我想,我不会提拔这种类型的员工。90
我和我的同伴都明里暗里听过这样的议论:台湾人最难打交道,台湾老板最刻薄,诸如此类的吧,都没什么好话。我们听在耳里不好听,但也得承认,台湾企业受日本企业影响较深,管理较着眼于细处,特别强调节约。钱一抠得紧,各方面自然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用人也讲效用最大化。有次我听公司一位大陆员工跟人电话聊天,说台湾老板比外国人剥削得还厉害。我听到这话,悄悄地走开了,自己想想,大概是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所以在制度设置和管理当中没有空子可钻吧,外国人的制度拿过来,走样是肯定有的。
再说为什么不提拔重用“孔雀员工”。
对内地、港、台三地企业,一般人认为台资企业有三多:忌讳多、吩咐多、规矩多。我不否认这一点,这其实是管理规范的体现。台湾的企业受传统文化和日本企业影响较深,管理讲求团队精神,行为讲求一致性。换句话说,比较喜欢听话的员工。所谓“孔雀员工”,自恋、好表现,个人主义,这样的人往往难以管教,常常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这样的人如果只是普通员工还没什么,如果担任重要职务,就免不了突出个人作用,追求个人业绩,就会影响团队合作,并且做出一些短期行为。从老板的角度,这是不愿意看到的。
再一点,台湾企业普遍重视TCftotal cost,即总体拥有成本。就是说,在相同业绩的情况下,你的公司到底消耗了多少资源和成本。“孔雀员工”做同样的事情,可能花费更多的成本,因为他除了事情本身,还有个人的表演,这也是要成本的。这类人一旦掌握了调动资源的权力,一定会玩一些不实用的花架子,造成资源浪费。
那么我会提拔什么样的人?除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个人修养跟品质。中国文化讲率先垂范,一个毫无修养的人怎么能够服众呢?台湾人注重国学,讲温良恭俭让,即使是做生意也是如此。“孔雀员工”太过自我,不会韬光养晦,这是生意场的大忌。对管理者而言,一定要有自己的威严,要得到下属尊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自己本身的修养、学识、眼光。而修养则包括学识、做人等。
其实台湾企业除了受日本影响,受美国文化影响也大。像我们这批四五十岁的人,是非常典型的中西结合。我们背过诗经、论语,写过毛笔字,后来又在美国接受教育,对美国的商业理念理解得非常透彻。这种中西文化融汇贯通的背景让台湾企业兼具美日管理的优点。
所以我们看重的管理者也是兼具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对市场有高度判断能力,行为举止注重规矩,能够大胆地去做事同时又受到约束;同时要有很高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有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精确地把握民主和集权的尺度。显然,“孔雀”型员工太注重自我,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恒信资讯(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中则
性格美键词:自信、实在、专业
所有的老板用人的标准我想都是差不多的,就是这个人在他所处的位子上对企业有益。那么就需要公正地看待每个人的能力。要做到公正,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值千金。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别喜欢和不喜欢的人,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管理者,作为老板,即使心里不喜欢某个同事,也一定要公平地对待,他如果有条件被提拔录用,就不能掖住不提。
香港400年来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尤其是企业界人士,接受得更多的是西式管理思想。要说香港商人有什么特点,应该是丰富的专业经验、丰富的管理经验、西方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用人上呢,就特别讲纪律、秩序、勤勉。香港老板一般是“吃硬不吃软”,看重你的能力、学历,而不会去挖你潜在的东西。“孔雀”员工自信,而且勇于展示自信,这是很得老板喜欢的。
对于“孔雀员工”,我不会去管他的生活方式怎样。在我的公司里,虽然讲纪律,但并不扼杀个性的东西,相反,个性的东西恰恰是要提倡的,有个性才有创造性,发挥其个性才能调动他的积极性。我会考察他的实际能力怎样。如果他是一面放大镜,只放大能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干的话,当然是不会重用的。但如果确有真才实学,只是个性比较张扬,当然也会重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自我表演”不是坏事。当一个组织每个人都愿意充分自我表现时,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做到人尽其才。从这个角度讲,不是“孔雀”们表演得过火,而是大多数的人太不善于表演。
香港的老板跟台湾的老板有一点不一样,香港商人更多的是一些小资本家,基本上是求生存型的,崇尚的是个人奋斗。在管理上呢,注重专业化和制度化。跟我接触过的人,开始都认为我狡猾,慢慢地觉得我认真、专业。开放之初进入内地的“港商”,无一不是头发梳得精光,戴大戒指的形象,开口就是“我们香港人啦”。现在三地的商人很多外表已经看不出来,特别是内地的一些“海归”,他们的思维跟港台的商人都已经非常接近,但骨子里是不同的。内地商人的专业是表面的,台湾商人的专业又是变通的。
台湾商人和内地商人有一点特别接近,都倾向于政治化,同样精于人际关系,给人感觉比较社会化,台湾人更兼有管理经验。凡事喜欢跟政府沾上关系,这也是受东方文化的影响。香港人则不然,对政治比较冷淡,只看重市场本身。做起事来是非分明,简单明了,什么都有条款在那里。但是应变能力不强。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香港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占优势的。而且香港经济受惠于房地产、物流、贸易运输和劳动密集等简单行业,并且是在内地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相当数量的香港企业家是因从事这类简单的行业而成功。由于竞争异常激烈,香港人普遍急功近利,重短期利益。香港企业在内地常常不如台湾人做得好,就是这个原因。
内地老板:难得糊涂
施美侬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 赵骁
栏格关键词:聪明、灵活、江湖气
对于小曾这样的“孔雀”型员工,我认为应该大力提拔重用。
众所周知,在国内当前的经营环境下,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关系。有句俏皮话说:“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以前制度不健全,常常要靠拉关系才能做生意。现在各方面日渐完善,但关系还是少不了的,不过现在的说法是“人脉”。你光有钱,光有人,不行,你得有关系。有跟银行的关系,就能四两拨千金,有跟政府的关系,那更是有无数想都想不到的好处。在中国,先做人后做事几乎成了共识。怎么做人?就是做关系。管理也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孔雀员工”,我且不管他能力究竟如何,我看中的是他的交际能力。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两个字最重要:厚和黑。我研究了案例中的小曾,我认为他的行为符合厚的要求,不管别人怎么想,我认为我是最优秀的、贡献是最大的,越这样想越认为自己优秀。在生意场上,把尊严放进口袋,别人笑也好,骂也好,全不在乎,这才能够永不气馁。至于黑,案例中没有谈及,但具有“厚”的品质的人,一般也具备“黑”的素质,因为你要夸赞自己,就免不了靠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所以有小曾这样的员工,无论对内对外都大有用处。对外,他是公关的干将,他爱表演的天性会让他在社交中如鱼得水。对内,他谙熟职场的规则,会把员工管理得服服帖帖。
中国的企业现阶段还是能人经济,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有一个几个能人就够了。一百个不能的人有什么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至于能力,那要看你看重的是哪方面的能力。要办具体事情,那一个称职的普通员工就行了,用不着部门经理。管理虽然要有制度,但操作的时候得有弹性,凡事不可认真。你说我强调能人,是个人主义,不对,我也强调团队,能人下面得有一个班子,这个班子离了能人却不行。所以我们内地的企业,再怎么向西方学习管理,都脱不了中国文化的中庸、变通,你可以说是不规范,但这种不规范是合乎具体情况的。为什么说中国人聪明,就聪明在这个变通上,一切都在变,你的制度、标准甚至是非观都得变,所以中国人的生存力和应变力特别强。非要给内地商人给个形容词,还真找不出来,没有个性其实就是一种个性。
但说实话,虽然重用,我不会真心喜欢这种人。人都有向善的追求,都喜欢真善美的东西。喜欢和重用是两回事。我也不怕他踩到我的头上,资本的力量毕竟还是要大一些。
(编辑 谢豪英)
案例:
小曾是一名年轻的职员,在最近部门经理竞聘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人。然而,公司董事长却陷入了为难之中:小曾太爱“表演”了。在日常工作中,不论在老板还是员工面前,总是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一有机会就要把自己的“优势”淋漓尽致地表演一番,有员工私下戏称他为自恋的“孔雀”,
问题:如果你是那位董事长,对小曾这样的“孔雀员工”是否提拔重用?
台湾嘉正电气公司董事长 郑雅眠
台湾老板:古今中外集大成者
如果“孔雀”是自恋、自大、自我的代名词,我想,我不会提拔这种类型的员工。90
我和我的同伴都明里暗里听过这样的议论:台湾人最难打交道,台湾老板最刻薄,诸如此类的吧,都没什么好话。我们听在耳里不好听,但也得承认,台湾企业受日本企业影响较深,管理较着眼于细处,特别强调节约。钱一抠得紧,各方面自然让人觉得难以接受。用人也讲效用最大化。有次我听公司一位大陆员工跟人电话聊天,说台湾老板比外国人剥削得还厉害。我听到这话,悄悄地走开了,自己想想,大概是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所以在制度设置和管理当中没有空子可钻吧,外国人的制度拿过来,走样是肯定有的。
再说为什么不提拔重用“孔雀员工”。
对内地、港、台三地企业,一般人认为台资企业有三多:忌讳多、吩咐多、规矩多。我不否认这一点,这其实是管理规范的体现。台湾的企业受传统文化和日本企业影响较深,管理讲求团队精神,行为讲求一致性。换句话说,比较喜欢听话的员工。所谓“孔雀员工”,自恋、好表现,个人主义,这样的人往往难以管教,常常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这样的人如果只是普通员工还没什么,如果担任重要职务,就免不了突出个人作用,追求个人业绩,就会影响团队合作,并且做出一些短期行为。从老板的角度,这是不愿意看到的。
再一点,台湾企业普遍重视TCftotal cost,即总体拥有成本。就是说,在相同业绩的情况下,你的公司到底消耗了多少资源和成本。“孔雀员工”做同样的事情,可能花费更多的成本,因为他除了事情本身,还有个人的表演,这也是要成本的。这类人一旦掌握了调动资源的权力,一定会玩一些不实用的花架子,造成资源浪费。
那么我会提拔什么样的人?除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个人修养跟品质。中国文化讲率先垂范,一个毫无修养的人怎么能够服众呢?台湾人注重国学,讲温良恭俭让,即使是做生意也是如此。“孔雀员工”太过自我,不会韬光养晦,这是生意场的大忌。对管理者而言,一定要有自己的威严,要得到下属尊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靠自己本身的修养、学识、眼光。而修养则包括学识、做人等。
其实台湾企业除了受日本影响,受美国文化影响也大。像我们这批四五十岁的人,是非常典型的中西结合。我们背过诗经、论语,写过毛笔字,后来又在美国接受教育,对美国的商业理念理解得非常透彻。这种中西文化融汇贯通的背景让台湾企业兼具美日管理的优点。
所以我们看重的管理者也是兼具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对市场有高度判断能力,行为举止注重规矩,能够大胆地去做事同时又受到约束;同时要有很高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有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精确地把握民主和集权的尺度。显然,“孔雀”型员工太注重自我,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恒信资讯(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中则
性格美键词:自信、实在、专业
所有的老板用人的标准我想都是差不多的,就是这个人在他所处的位子上对企业有益。那么就需要公正地看待每个人的能力。要做到公正,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值千金。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别喜欢和不喜欢的人,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管理者,作为老板,即使心里不喜欢某个同事,也一定要公平地对待,他如果有条件被提拔录用,就不能掖住不提。
香港400年来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尤其是企业界人士,接受得更多的是西式管理思想。要说香港商人有什么特点,应该是丰富的专业经验、丰富的管理经验、西方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用人上呢,就特别讲纪律、秩序、勤勉。香港老板一般是“吃硬不吃软”,看重你的能力、学历,而不会去挖你潜在的东西。“孔雀”员工自信,而且勇于展示自信,这是很得老板喜欢的。
对于“孔雀员工”,我不会去管他的生活方式怎样。在我的公司里,虽然讲纪律,但并不扼杀个性的东西,相反,个性的东西恰恰是要提倡的,有个性才有创造性,发挥其个性才能调动他的积极性。我会考察他的实际能力怎样。如果他是一面放大镜,只放大能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干的话,当然是不会重用的。但如果确有真才实学,只是个性比较张扬,当然也会重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自我表演”不是坏事。当一个组织每个人都愿意充分自我表现时,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做到人尽其才。从这个角度讲,不是“孔雀”们表演得过火,而是大多数的人太不善于表演。
香港的老板跟台湾的老板有一点不一样,香港商人更多的是一些小资本家,基本上是求生存型的,崇尚的是个人奋斗。在管理上呢,注重专业化和制度化。跟我接触过的人,开始都认为我狡猾,慢慢地觉得我认真、专业。开放之初进入内地的“港商”,无一不是头发梳得精光,戴大戒指的形象,开口就是“我们香港人啦”。现在三地的商人很多外表已经看不出来,特别是内地的一些“海归”,他们的思维跟港台的商人都已经非常接近,但骨子里是不同的。内地商人的专业是表面的,台湾商人的专业又是变通的。
台湾商人和内地商人有一点特别接近,都倾向于政治化,同样精于人际关系,给人感觉比较社会化,台湾人更兼有管理经验。凡事喜欢跟政府沾上关系,这也是受东方文化的影响。香港人则不然,对政治比较冷淡,只看重市场本身。做起事来是非分明,简单明了,什么都有条款在那里。但是应变能力不强。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香港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占优势的。而且香港经济受惠于房地产、物流、贸易运输和劳动密集等简单行业,并且是在内地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相当数量的香港企业家是因从事这类简单的行业而成功。由于竞争异常激烈,香港人普遍急功近利,重短期利益。香港企业在内地常常不如台湾人做得好,就是这个原因。
内地老板:难得糊涂
施美侬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 赵骁
栏格关键词:聪明、灵活、江湖气
对于小曾这样的“孔雀”型员工,我认为应该大力提拔重用。
众所周知,在国内当前的经营环境下,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关系。有句俏皮话说:“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以前制度不健全,常常要靠拉关系才能做生意。现在各方面日渐完善,但关系还是少不了的,不过现在的说法是“人脉”。你光有钱,光有人,不行,你得有关系。有跟银行的关系,就能四两拨千金,有跟政府的关系,那更是有无数想都想不到的好处。在中国,先做人后做事几乎成了共识。怎么做人?就是做关系。管理也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孔雀员工”,我且不管他能力究竟如何,我看中的是他的交际能力。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两个字最重要:厚和黑。我研究了案例中的小曾,我认为他的行为符合厚的要求,不管别人怎么想,我认为我是最优秀的、贡献是最大的,越这样想越认为自己优秀。在生意场上,把尊严放进口袋,别人笑也好,骂也好,全不在乎,这才能够永不气馁。至于黑,案例中没有谈及,但具有“厚”的品质的人,一般也具备“黑”的素质,因为你要夸赞自己,就免不了靠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所以有小曾这样的员工,无论对内对外都大有用处。对外,他是公关的干将,他爱表演的天性会让他在社交中如鱼得水。对内,他谙熟职场的规则,会把员工管理得服服帖帖。
中国的企业现阶段还是能人经济,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有一个几个能人就够了。一百个不能的人有什么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至于能力,那要看你看重的是哪方面的能力。要办具体事情,那一个称职的普通员工就行了,用不着部门经理。管理虽然要有制度,但操作的时候得有弹性,凡事不可认真。你说我强调能人,是个人主义,不对,我也强调团队,能人下面得有一个班子,这个班子离了能人却不行。所以我们内地的企业,再怎么向西方学习管理,都脱不了中国文化的中庸、变通,你可以说是不规范,但这种不规范是合乎具体情况的。为什么说中国人聪明,就聪明在这个变通上,一切都在变,你的制度、标准甚至是非观都得变,所以中国人的生存力和应变力特别强。非要给内地商人给个形容词,还真找不出来,没有个性其实就是一种个性。
但说实话,虽然重用,我不会真心喜欢这种人。人都有向善的追求,都喜欢真善美的东西。喜欢和重用是两回事。我也不怕他踩到我的头上,资本的力量毕竟还是要大一些。
(编辑 谢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