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区慢行交通系统城市设计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城市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系统开发利用的背景下,研究慢行系统在城市设计层面上对城市的塑造,通过对安阳地区滨水区慢行空间的调查,发现该地区滨水区慢行系统串联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得出慢行交通系统与滨水周边的空间环境关系。从城市设计层面出发,以慢行空间构筑为出发点,重塑城市滨水区及周边历史文化区、商业区、景观区、居民区的空间形态,由慢行空间网格促进城市各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点、线、面四通八达的慢行空间网格,提升城市活力。
  关键词:城市设计;滨水空间;慢行系统;发展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是目前许多城市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国外许多国家的滨水公共空间开发对城市文化、经济的复兴有重要意义。滨水区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和标志,特别是滨水空间的慢行交通系统与人们的生活出行息息相关。慢行系统的建立可将城市的多种功能整合起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愉悦和便利。目前,我国对于滨水区域的开发模式,注重的大多是滨水景观设计等,往往忽视了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形态延续性的考虑,尤其忽视了慢行交通系统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城市滨水空间慢行交通体系的塑造有必要展开研究。
  (二)选题意义和目的
  滨水空间慢行系统对城市空间整合具有深刻意义,针对我国城市滨水区日益凸显的问题,迫切需要从城市设计层面出发,提出对于滨水慢行空间的更新改造和优化策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安阳地区滨水空间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该地区滨水慢行交通系统的现状,力求针对现阶段安阳地区乃至国内滨水空间的特点,寻求发展出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文化精髓。
  (三)课题研究动态综述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城市滨水空间交通系统在城市设计方面的研究,本文是在城市滨水区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深入发展来的,具体研究交通系统中的慢行交通空间系统。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做了深入研究,如学者陆晓明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中从城市整体结构、开放空间、道路、实体景观等几方面的整合来谈滨水区城市设计问题;汪淑芳在其论文《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中也提到国内滨水区发展现状并对比了国内外滨水区城市设计方面的差异,从道路等方面强调了城市滨水空间的整合。在实践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大量的滨水城市在急剧的外延式扩展中[1],不少城市对滨水地区的开发十分活跃,有些已成规模,并带动整个城市发展,如上海的陆家嘴地区。由于我国滨水区开发研究注重的多是水体整治、滨水绿地景观,往往忽视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延续性。本文的研究方向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对道路系统中的慢行交通空间进行深入研究。
  二、调查现状及问题
  (一)调查分析
  安阳的主要河流有卫河、漳河、洹河等,安阳的城市发展与滨水环境密切相关。如安阳市内最主要河流洹河穿安阳市区北部向东流去。其西北部有著名的殷墟历史保护区,殷商历史文化厚重,对于历史区的保护加速了西北部的建设。本次调查的区域为安阳市老城区的护城河及周边,“城内街区布局具有中国典型的古城风貌,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整个道路布局呈片字形,”[2]安阳护城河通过万金渠与洹河相接,城中的坑塘通过暗河与护城河相通,所以安阳市的滨水空间串联了整个城市的脉络,与城市设计息息相关。调查中发现,安阳护城河沿岸的慢行空间基本以步行道为主,西、北、南部几乎没有看到沿滨水区的慢行空间,比较完整的基本只有老城东部河道部分(图1),但东护城河道的步行空间也并不连贯。从老城区东北角过了一座桥进入北护城河段开始,便没有了沿河岸的任何慢行交通空间的痕迹。此处是安阳的商业中心,又有一重要的景区公园,结合滨水空间的开发力度不够。城市慢行交通空间的不连续性使城市设计面临着窘境,未涉及到的空间被闲置。安阳市老城区以大量的居住區为主,若以护城河为基础形成的环城慢行步行系统形成,将老城及周边连接起来,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出行方式带来较大的改变,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居民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同时环城慢行步道的形成使整个城市每个区域的重要节点可相互连接,文化历史区得到保护和发展,景观娱乐区可达性增强,各个空间的相互连接可以让城市的点、线、面各系统都得到激活。
  (二)总结
  调查发现,安阳地区滨水空间慢行系统的开发缺乏整体控制,每一区域的开发往往只考虑所属地块内的功能形式,忽略了周边的城市交通脉络和相邻区域的开发情况,城市空间支离破碎,缺少便捷连贯的慢行交通系统与滨水空间相连,缺少了滨水空间的亲水性。由于缺乏连续的慢行交通系统,人们出行困难,可达性差,割裂了滨水空间与城市功能的关系,使各功能空间的综合利用性差,因此对滨水区慢行交通系统的开发应给予重视。
  三、滨水区慢行交通系统研究
  (一)滨水空间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滨水区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许多有关的历史文化空间、景观空间及商业空间,使其具有了“自然性、社会性、文化性以及空间性”[3]。滨水空间是城市最具识别性和整体感知意义的元素。
  (二)慢行系统空间
  慢行交通系统是慢速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目的是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出行便捷、可达性强。同时人们在行走当中得到锻炼,形成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从而营造便捷、舒适、环保、宁静的城市环境。人们可以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我国已有些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开始尝试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
  (三)慢性交通系统与滨水区周边的发展关系
  慢行交通系统的形成与人们的出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公共空间的联系息息相关。首先,慢行空间的形成促使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慢行出行方式:步行与公交、步行与水上交通结合,弥补了慢行交通短距离出行的不便;其次,慢行空间可以将滨水区分散的历史文化遗产区与城市的空间串联、整合,有利于人们感知城市历史风貌,实现滨水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最后,从慢行空间与城市其他公共空间关系出发,促进城市滨水区各开放空间相互协调发展,形成点、线、面四通八达的慢行空间网格、提升活力。
  (四)慢行交通系统城市设计策略
  路网系统是滨水空间在城市设计中最核心的要素,滨水区慢行交通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特征,应尽量保护其整体性。在优先发展慢行交通的基础上,构建多层次的慢行系统,合理组织慢行道和驻留点等。这样一方面人们可以完整体验开敞的境界;另一方面,通过慢行交通系统将城市功能带与滨水空间串联形成有机整体。对于安阳地区滨水空间的发展,首先在滨水区慢行带内设置多种类型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其次依托主要的城市公园、历史文化保护区、商业区构建慢行区域,并在区域内部设置同样种类的慢行交通系统;再次,在滨水区的慢行带与这些慢行区之间设置步行桥、慢行道等建立线形关系;最后,开辟水上特色慢行交通,结合主要景点设置码头。就如,苏州的环古城河步道的建立,依据苏州古城现有河道(图2),水路交通格局的形成,应选取重要的节点向城市周边发散扩张,这些重要的节点有民居、园林、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景观,城市设计层面,可以将整个环城河设计为公共交通廊道,以各个景区空间为节点,设置慢行交通系统,带动沿岸娱乐休闲商业的发展和居民区的建设,通过慢行交通系统串联古城景区,打造具有特色的水上旅游线路,激活整个城市空间。
  四、结语
  在城市设计层面,滨水空间的慢行交通系统与人们的生活出行及城市的发展建设息息相关,可形成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标志。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系统的开发利用可将城市各商业、景观、文化历史区域结合串联,促进城市各开发空间协调发展。滨水区慢行系统可形成点、线、面的城市空间网格,改变人们出行方式,使城市各区域间可达性加强,同时促进各区域的协同发展,激发整个城市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舒.中小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以济宁北湖新区为例[D].青岛理工大学,2011.
  [2]王家豪,张洋.安阳护城河景观重建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8):18-21.
  [3]邬齐.秦安奈河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宋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汴绣,因其精细的制作工艺、秀丽的色彩搭配和高雅的艺术格调获得了与“四大名绣”齐名的称谓,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在自身的发展和政府的扶持下,不断地寻求着变与不变的平衡发展。试图从汴绣发展的“可变性”和“不可变性”的角度,来分析河南汴绣在激烈市场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不断发展?如何立足于现代,在弘扬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同时,将中国艺术推向世界?  关键词:
期刊
作者單位:  汉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期刊
摘 要: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是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集中呈现,在涂尔干看来宗教来源于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不会在现代社会理性发展之下走向消亡。在现代社会伴随着理性对宗教的祛魅,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混乱使原子化的个人再次将目光投向宗教来寻求认同和心理的安宁,再次赋予宗教仪神圣性。  关键词:集体制造;神圣帷幕;祛魅;再着魅  宗教是一个没有结论的开放议题,《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是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
期刊
摘 要:低碳设计是未来艺术设计的主流趋势,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浅显易懂的设计实例阐述了低碳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低碳的生活理念及设计观点。  关键词:低碳设计;碳排量;低碳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422 鄂教高函[2016]1号]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
期刊
摘 要:城市文化存在于多个领域中,多方面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城市的灵魂。要宣传好连云港的城市文化,就要做好本土的视觉形象设计。从把握地方文脉特征、城市建筑风格设计、旅游标志物设计等方面入手,再结合时代观念,为连云港文化发展寻求新的思路。  关键词:视觉形象;地方文脉;神奇浪漫  [本文系 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 《当代艺术环境下研究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当
期刊
摘 要:岭南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长河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岭南园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园林体系。岭南园林发展中心在广东,其四大名园就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从美学视域出发,概括总结岭南四大名园空间布局特征,挖掘和分析其审美意蕴,发现岭南园林中自然与建筑相互融合、相互辉映的关系,并针对其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与应用,将岭南四大名园的美学价值上升到理论实践,为岭南地区现代园林建设发
期刊
摘要: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每一个城市都呈现出几乎相同的城市空间的天际线。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其中书报亭作为一种城市公共艺术——城市“家具”,它以别具一格的魅力,展示着都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从城市家具的特点和楚文化形式入手,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分析书报亭独有的特点,将建筑空间智能化人性化设计其中,为人们未来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新的经验和新的感受。  关键词:城市家具;楚文化;智能
期刊
作者简介:  庞鲜,硕士,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室内与家具设计。  苏灵杰,福州市博诺森装饰有限公司室内设计师。  [2016 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壮族传统元素在主题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Y2016YB840]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园林设计也长足进步,但是城市狭小的空间与设计缺乏原创性等问题也制约了园林设计的发展。从写意化的园林设计出发,以日本传统园林为例,试图找寻以写意化设计的方式解决园林设计中的问题。  关键词:日本园林;景观设计;写意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园林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地发展。作为一个具有千百年园林设计传统的文明古国,园林设计从改革开放以来再次回到中国大地,并表现
期刊
摘 要: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脉络,是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在城市滨河景观改造过程中,应结合其地域及基址条件综合考虑。现以荆襄河生态公园规划为例,初步探讨滨河景观规划中地域认知与场地理解问题,规划在充分调查现状基址条件及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基础之上,力求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植物、园林建筑、景观雕塑、铺装、水体等关键景观的设计,进行公园空间塑造,探讨具有地域特质的园林空间营建。  关键词:风景园林;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