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题写的锦幛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幅锦幛,长2米,宽0.6米,上书“兴盛番族”4个大字,落款为“贺龙”。这幅锦幛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了,那曾经浓烈的鲜红色,如今已发暗褪色,而就是这幅锦幛见证了一段佳话。
  1936年4月底,长征中的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并按原计划进军云南西北部的中甸地区。
  中甸位于滇西北藏民聚居区,人烟稀少,贫穷落后,藏民笃信喇嘛教。中甸是这一地区的一座只有几百户人家的荒僻山城。城外有一座很大的喇嘛寺,即“归化寺”,是当地藏民区的宗教圣地,也是政教合一的农奴制统治中心。寺内僧侣很多,最高统领是松本活佛。在红军到达中甸前,很多藏民听信反动宣传,躲进山林。归化寺的松本活佛也心存戒意,令僧徒紧闭寺门,防范红军。
  4月30日,红二军团前卫四师十二团进驻中甸县城,按贺龙等事先的指示,找了当地的翻译,撰写宣传标语,四处张贴,如“红军是番民的好朋友”、“番民群众各安生业”、“蒋介石的十大罪状”等标语和布告。
  为了在中甸顺利休整,补充给养,并通过藏族地区,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于5月1日,即进驻中甸的第一天就及时向广大指战员介绍藏族的情况,进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教育,强调要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切实按照党的民族政策行事。之后,贺龙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滇康分会主席的名义颁发布告,声明:“本军以扶住(助)番民、解除番民的痛苦,兴番灭蒋,为番民谋利益之目的,将取道稻城、理化进康川。军行所至,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幸望沿途番民群众以及喇嘛僧侣,其安居乐道,勿惊惶逃散……”
  贺龙首先以身作则,总指挥部设在县城经堂(寺庙)两侧的耳房里,带头不进寺庙的大殿,尊重藏族宗教信仰。红军广大指战员身体力行,公平买卖,凡筹措物资均用现金交易,取用藏民的粮、盐,均折价留下银元和字条;坚持不进民房,注意保护寺院。有个红军战士的枪走火,打死了当地一个居民的马,部队干部亲自上门赔礼道歉,并以250块银元的高价赔偿;六师十八团的一位司务长,因在藏胞不大愿意的情况下,买了2只羊,查出后被关了禁闭,藏胞们知道后都赶来叩头求情。
  如此种种,使藏民和归化寺僧侣也有感这支部队确实不一般。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天下的好人哪里比得上红军好!”
  为了顺利与当地宗教领袖取得联系,通过多方努力,贺龙于5月1日在中心镇经堂接见了归化寺的代表夏拿古瓦(夏拿为姓,古瓦为职务名称,负责保管寺内的青稞和跳神用的衣服,在喇嘛寺中是一种低级职务)和当地几位头人,给他们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对他们提出的很多疑问作了回答,并以个人名义向八大“老僧”写了一封信。信中记述:
  贵代表前来,不胜欣幸;红军允许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对贵喇嘛寺所有僧侣生命财产绝不加以侵犯,并负责保护;你们须即回寺照安生业,并要所有民众,一概回家,切不要轻信谣言,自造恐慌;本军粮秣请帮助操办,决照价支付金钱;请即派代表前来接洽。
  5月2日,喇嘛寺的八大老僧见红军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且真是夜宿街头,不进扰民宅和寺院,纪律严明,非常感动,相信贺龙的来信所写应当为真。于是,决定破例举行“跳神”仪式(一种每年冬月举行的庆祝丰收和吉祥如意的宗教仪式),正式欢迎红军,并恳请贺龙题词留念。
  通过夏拿古瓦的联络,贺龙于当日率40余名着装整齐的红军代表应邀赴会,受到归化寺全寺众僧的热情接待。掌教八大老僧及30余名喇嘛身着盛装,以极为隆重的仪式将贺龙请进大寺直仓(即佛厅)。在“跳神”仪式上,贺龙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我们是为各民族人民的解放来到中甸地区,我们还要北上抗日,和日本帝国主义打仗。喇嘛寺对红军支持帮助很大,我们表示感谢。讲话后,贺龙将一幅大红锦幛赠送给归化寺,锦幛上书“兴盛番族”,抬头为“中甸归化寺存”,落款为“贺龙”。这是贺龙事先亲笔题写的锦幛,用以表达希望藏族人民繁荣昌盛的良好心愿。归化寺的僧众并不知晓此事,松本活佛接旗后,深为感动,当场表示要帮助红军筹集粮食等物品。赠送仪式后,归化寺的僧众举行了隆重的“跳神”仪式。
  仪式结束后,归化寺不仅开仓卖粮给红军,还令当地商人、富户、喇嘛把粮食、马料、盐、糖等拿来出售,有的藏民还无偿地把粮食捐送给红军。在归化寺和当地藏民鼎力相助下,红军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就筹集了10万斤粮食,同时还为红军筹备了过雪山的牦牛和必备的辣椒水,这对于仅仅几百户人家的中甸来讲,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了。
  5月3日上午10时,贺龙又专门写信,请归化寺派兵护送红二、六军团通过藏区。归化寺遂派出护寺武装人马数骑为向导,准备带红军顺利通过藏区。
  5月5日,红二、六军团从中甸出发,在藏民的帮助下,连续翻越几座终年积雪的高山,终于在1936年7月2日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如今,这幅大红锦幛仍被完好地悬挂在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馆内,向人民展示着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光辉。
其他文献
彭雪枫是我党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军事将领。抗战时期,他率领部队转战豫南、豫东、苏北等地,屡屡重创日军,立下了卓越功勋。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彭雪枫还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获,那就是结识了妻子林颖。    一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奉命率领部队来到了位于津浦路东段的淮北地区休整待命。中共淮北区委书记刘子久和行署主任刘瑞龙,见彭雪枫都34岁了还是单身,便萌生了给他介绍对象的念头。由于他
期刊
2007年8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也是党中央下决心走出的第一步棋。这步棋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使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进攻;也为下一步棋,就是以中原为前进基地,再来一个跃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刘邓大军在大别山能站稳脚跟,实施战略展开,成功地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无
期刊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过程中,军旅歌曲作为我军军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大众音乐文化的一个特殊品种,以其特有的品质和影响力,在特定的文化历史阶段中发挥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以替代的作用。军旅歌曲始终肩负着战斗与宣传的双重任务,在战争年代激励官兵浴血奋战,在和平年代则鼓舞官兵保家卫国。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军旅歌曲    学堂乐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文艺观念以及新文艺形式的出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
期刊
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大跃进”的失误,1959年和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连续两年遭受困难,特别是遭遇了未曾预料的严重的粮食危机。为了尽快扭转局面,在1960年底1961年初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工作中要做到三条: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情况明是第一条,是工作的基础,情况不明,一切无从谈起。他要求大家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紧接着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已步入人生晚年的陈独秀,对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些重大问题重新进行了深入思考。当时,他思考得最多的是关于民主政治的问题,尤其是与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有关的民主政治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陈独秀晚年对民主政治所做的宝贵探索,主要反映在他当时所写的一部分文章和书信中。但在陈独秀生前,上述绝大部分文章和书信并未公开发表,直到陈独秀逝世六七年之后,才由陈独秀的学生和香港自由
期刊
方志敏是我党早期著名革命家、军事家,他壮烈的革命生涯早为人们所熟悉,而他在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却较鲜为人知。    发愤读书 抵制日货    1919年,方志敏满怀“实业救国”的抱负,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江西弋阳考进了位于南昌的“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和当时许多爱国的热血青年的想法一样,他认为要使国家兴旺起来,就要振兴落后的民族工业。因此,学业出众的方志敏选择了有些枯燥的工业学校。
期刊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诞生了许多荡气回肠、意义深远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以其内容直白、旋律动听、朗朗上口等特点广为传唱,历久不衰,并成为永恒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打动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民,而且还赢得了不少外国人的喜爱。见证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国际著名记者、波兰人爱泼斯坦就是其中之一,他早在中国革命的战火纷飞时,就与大家耳熟能详的《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等歌曲结缘了。    最先报道《义勇军进行
期刊
李达是一个辅佐过11位著名将帅、担任过各级参谋长达33年的“参谋上将”,从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神头岭战斗、白晋战役、百团大战、安阳战役,到解放战争期间著名的邯郸战役、上党战役、定陶战役、鲁西南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无不体现着他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可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战功卓著的战将,在爱情路上却演绎了一段不寻常的动人故事。    “马其诺防线”    说起李达上将与夫人张乃一的故事,还得先从张乃一说起。
期刊
2007年9月份,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亲身感受半个多世纪前老一辈革命家曾经生活、战斗过的艰苦环境,追寻那段不同寻常的岁月,心情格外激动。  革命圣地西柏坡三面环水,碧波荡漾,松柏苍翠,是我国五大革命纪念地之一。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进驻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在这里,我党胜利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期刊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粟裕大将从来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著名的常胜将军。而在悄无声息的情场上,粟将军却屡屡受挫,好在他情深似海,忠贞不贰,在挫折面前毫不气馁,终于赢得了意中人的芳心。    一    1938年4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召见粟裕,让他担任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先期进入苏南敌后,执行战略侦察任务。粟裕不负众望,很快就在南京韦岗地区打了一个伏击战,取得了骄人战绩。韦岗伏击战的胜利,大大振奋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