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天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e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天麻产业现状


  达州市地处秦巴腹地,野生天麻分布较广、品质优良,主要分布在万源、宣汉海拔较高的山区。万源乌天麻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分析测试,天麻素含量高达1.35%,是药典标准的5.4倍。上世纪50年代末,达州市天麻以采挖野生天麻为主,年采挖量达1.5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天麻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达州市开始人工种植天麻。
  近年来,本市天麻种植面积有少量增长,在一些乡镇呈现出栽培管理水平高、种植产量高、销售价格高、产品品质好、经济效益好的良好态势。截止目前,全市人工栽培面积达3500余亩,主要分布在万源、宣汉、开江,渠县也有少量栽培,亩产维持在1500~2000公斤,大部分天麻以鲜销为主,少部分进行粗加工销售。从事天麻生产经营的企业、合作社20余家,天麻饮片生产企业只有1家,合作保健酒生产企业1家,中药、化学药、原料药、保健品生产企业仍是空白,而四川自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麻直服饮片原材料采购以及达州市医疗机构的天麻普通饮片采购却大量来自外地。天麻产业从育种、种植、初加工到制品、仓贮、物流、销售闭合产业链仍未形成,规模效益不显著。近年来,达州市引进和培育了如宣汉川汉、万源尚品、万源蜀峰等一批初具规模的种植加工企业,在“公司 协会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下,达州天麻产业将得以快速发展。

2 存在问题


  2.1 野生资源锐减
  天麻生长方式独特,野生资源日益匮乏,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近年来,达州市本已稀缺的野生天麻种源被大量麻农无序采挖,加剧了天麻野生种质资源数量的锐减,以致其资源濒临灭绝,优良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形势越来越严峻。
  2.2 栽培水平不高
  达州市天麻种植水平普遍较低,导致种性退化、病害严重、出现畸形、产量不高、品质不佳。此外,一家一户依然是天麻栽培生产主体,在天麻质量和安全管理上制约了天麻栽培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2.3 “两菌”来源混乱、生产落后
  目前,达州市天麻生产应用的萌发菌、蜜环菌种源均来自湖北、陕西、云南、贵州等地,菌种来源混乱。同时,麻农购买的“两菌”转接代数不详,退化现象严重。部分散户自己生产“两菌”,由于生产设施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导致成品率低,加之规模不大,造成生产成本过高,严重影响菌种生产质量和产量。
  2.4 抵御风险能力弱
  目前,达州市天麻产品主要以鲜销为主,天麻产品多处在原料初级加工阶段,加工方式粗放、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价格调控与平衡体系,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2.5 科技薄弱
  目前,达州市天麻产业研发投入几乎为零,缺乏自主研发平台及专业人才,对本地“两菌一种”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以及人工栽培技术的创新研究均还是空白。

3 发展建议


  3.1 抢抓机遇,推进天麻产業发展
  由于连作障碍(天麻土壤需间隔7~8年才能复种),达州国先期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供天麻栽培的土地资源、菌材生物资源愈来愈少,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天麻医药使用及健康保健食用市场愈来愈大,发展天麻产业市场机遇窗口期难得,达州市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天麻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3.2 加强野生天麻资源保护和利用
  野生资源的减少导致天麻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减少和退化,达州市应加强天麻野生资源保护宣传工作,利用媒体宣传,加强野生天麻资源保护的普及教育。同时,依托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山大峡谷等自然保护区建立野生天麻自然保护区,严厉打击滥采滥挖、破坏资源行为,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3.3 建立标准体系,推进天麻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因地制宜研制符合达州生态气候条件的天麻栽培生产技术规程、天麻有性繁殖生产技术规程、天麻加工技术规范等,建立达州天麻标准生产体系,规范天麻栽培;加强天麻栽培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天麻规模化发展;规范天麻“两菌”市场、菌种来源,建立菌种保障制度和有一定规模的规范化“两菌”生产厂,提高“两菌”质量,促进天麻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3.4 整合资源,协同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加大整合力度,协同开展天麻科研。以市农科院为依托,联合市内天麻种植企业成立达州市天麻研究中心,着力在野生天麻、萌发菌、蜜环菌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评价,“两菌”筛选,天麻道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规程研制,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储藏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研究,以科技支撑达州市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唱响“达州天麻”品牌。
  3.5 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效益
  达州市海拔在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可利用林地有效面积超10万亩,按照“立足道地、因地制宜、扩面提质、延伸链条”的发展原则,大力发展以万源市的竹峪、丝罗、罐坝、赵塘、石人、黄钟、草坝、魏家、柳黄、玉带、蜂桶、庙坡、花萼等为重点,快速建立“集中连片”的天麻种植基地集群,辐射带动宣汉峰城、龙泉、樊哙、新华、厂溪等北部山区形成天麻种植产业带,打造集育种、种植、初加工到制品、仓贮、物流、销售的闭合产业链,可实现规模效益20亿以上,将为达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添砖加瓦。
其他文献
截至2021年7月23日,河南省全省农田积水面积754667.67 m2,农作物受灾712000 m2,占秋作物面积的9%;成灾72000 m2,占秋作物面积的0.9%;绝收23333.33 m2,占秋作物面积的0.3%。其中,短暂田间积水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不大,积水时间较长的低洼地块和泄洪区的农作物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绝收。全省受灾规模养殖场1678个,占受灾地区规模养殖场总数约的3.7%,养殖圈舍受灾面积10
本文通过分析易地扶贫搬迁中存在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现象,探讨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如何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规划中存在的村民就业等问题.此外,结合云南省澜
2021年7月12日-15日,河南省辣椒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在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田朝辉副所长带领下,申爱民研究员、赵香梅副研究员、陈曼副研究员、张新岭博士和李志萌助理研究员一行6位同志到柘城县接受2020年度服务团工作考核并开展技术服务工作。7月13日上午,河南省辣椒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在柘城县委大院8楼会议室接受考核。考核组由商丘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张来民、科技局农村科科长顾洪敏、副科长冯皓等同志组成。考核组对河南省辣椒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具体的考核,并进行了实地考察。考核组对河南省辣椒产业
为了解云南省楚雄州生猪规模养殖场猪饲料及原料受黄曲霉毒素B 1(Aflatoxin B1,AFB1)污染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从13个生猪规模养殖场采集的100份猪饲料、原料样品进行AFB 1定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玉米和豆粕原料样品中,AFB1检出率分别为50.0%(7/14)和12.5%(1/8),麦麸原料样品中未检出;饲料原料中,玉米的AF
目前,海南省的旅游产品大多缺乏国际竞争力,与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海南省要想建设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必须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开发新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其中,热带水果“农游”一体化特色园区具有观光、住宿、购物等功能,符合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所需要的旅游项目条件,因此,未来海南省要重视开发建设热带水果“农游”一体化特色园区。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为各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了巨大动力。本文分析了采用“互联网+”营销手段,有利于农产品销售市场范围不断扩大、有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有利于降低销售成本,同时指出“互联网+农产品”市场营销中还存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互联网销售平台监管不足、专业团队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民的互联网使用意识、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加强互联网销售平台监管力度、运用互联网提升农民的专业度等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地不断加深,社会总人口中的老年群体比重不断上升,农村老年群体数量增长趋势更加明显。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地理环境限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村老年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贫困群体。他们不仅生活存在困难,而且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渠道。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实施和完美收官,农村老年贫困群体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对农村老年贫困群体加大了帮扶力度,但由于帮扶对象年龄较大、多患老年疾病等各种因素,帮扶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一种“嵌入式”的工作方法,运用专业的社会工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与“三农”最为密切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如何在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从地理标志内涵出发,探讨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更高要求。但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也不断凸显出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本文从城乡经济发展比较分析的角度出发,对2001—2020年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数据进行阶段性分析,然后应用SPSS做相关性分析,最后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方竹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多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地,也是该地区农民获取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就目前方竹林栽培情况分析,其产量并不高,不能满足销售的实际需要,也无法将其变为持续发展的具有特色化的产业,无法让居住于山区的农民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需要对方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开展分析与研究。本文围绕育苗、栽培、病虫害、低产林改造以及采收与储存多方面展开分析,探究提升方竹林产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林业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