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方式,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真正实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合优化
  历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培养思想品德、历史责任感等。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历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内容、教材呈现的方式,影响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甚至影响到教学的检测与评估。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终极目的,那么,在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的实践提供了许多的途径的有利条件下,如何实现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呢?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原貌,为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创造条件
  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历史是不能进行试验、重演的,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而言,即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因此很难向学生表述清楚。另外还有抽象的概念也难以解释。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强调了直观性教学的重要性。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不足,强调直观教学,视演示法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多种多样的历史资料用最为丰富、生动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綜合起来,再现历史原貌,使历史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把千百年前以至上万年前的中外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间距离,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去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探索历史。它的另一优点,就是能简便快捷地制作二维、三维动画、或模拟某些场景,并可将多种媒体组合在一起,做到图、文、声并茂,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将难以表述的“时”、“空”与抽象的概念解释清楚,为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创造了最理想的条件,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例如,出于地域的关系,学生较难把握的历史事件,就可以用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一课中,张骞通西域是课文中的重点,其中通西域的意义又是难点之一,书本的叙述和教师的讲解显然是不够的。可以先通过电脑呈现出张骞通西域路线图,让学生先找出西域的大致地理范围、出发点、最远点,所经主要国家、主要山脉,然后电脑生动地展示出路线,既形成了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的印象,又能学习识读地图的方法。这样,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可以想象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西行之路的艰难;也使学生在无限感慨中学习了张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辱使命的精神,从而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和充实课程资源,实现课堂内外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化,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都把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环境的改善作为重要内容。在一些发达国家,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具,早已走入课堂,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美国历史影片已成为大、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国的中小学历史课也配有不少历史教学电影,各个学校都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租借。实践证明,影视录像声形并茂,生动形象,在诸多电教媒体中异军突起,教学效果尤为显著,特别是对“历史”这样直观性较强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大课堂容量,拓展和充实课程资源,改变了过去以教科书为唯一资源的状况,有很强的优势。但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质,使得它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因而在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去粗存精,精心筛选。所选的课程资源必须反映教育的理想目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学习内容的整合逻辑和师生的心理逻辑。这样,才能使课程资源达到最优化。
  教学中,我们如何实现课堂内外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对历史教科书资源的科学处理
  教科书一直是课程资源的核心,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对历史教材的处理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突出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有益的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展现全面而有特色的历史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知、提高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对教材内容的优化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是采用逆推法。教师可以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教材原有框架,重新编排教材内容。例如,我在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争时,就没有采用原教材先分析原因,再讲述过程,最后分析影响的编排,而是先播放一段新闻,由“美国是否将攻打伊朗,迅速成为让全世界惴惴不安的大悬念。美国和以色列频频放出狠话,称不惜动用武力,坚决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伊朗也强硬相向,暗中扩军备战,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你们认为美国会PK伊朗吗?”的现实引出战争的话题,从战争的结果、影响逆推到战争的原因,这样的编排令学生耳目一新,很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二是对原有教材进行有选择的增减,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和谐因素。而一些新增内容必须要展示给学生看,才能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这就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这些优化措施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借现代信息技术把教材变成了“活”的脚本,使教材变得更丰富,更有立体感,充实了课程资源,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了课堂内外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了条件。
  2.合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
  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真实的历史记录片、录音,也包括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两者在实际使用上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的内容科学可信,真实地展现了某一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后者是现代人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再加工再创作,虽然它们或多或少地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一定可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但使用要慎重,尤其是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往往带有戏说性质,不能作为历史课程资源。如讲授“西安事变” 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我有选择地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①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②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③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④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⑤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出问题: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3.科学大胆运用网络资源
  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使历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发展。这些图书资料能够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时,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范非常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的知识,我就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外交风云》一书并介绍相关网站。第二天,我发现这一本书出现在学生的课桌上。一星期后,我与这位同学聊天,得知班上很多同学都看了这本书,有的还上网查阅了关于新中国外交的相关资料,普遍感觉上课时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在通过阅读和查找后都迎刃而解,并更全面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及周恩来个人风范。之后,我在上历史课时,经常有意的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课外读物及学习网站。一段时间过去后,我发现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明显提高,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锻炼。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成绩的不断上升。由此可见,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当然,对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们必须明白,先进的技术只是一种学习工具,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手段,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新奇而忽视其实用性。另外,我们在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要反对那些把多媒体教学当摆设以及将教学过程复杂化的情况。
  三、借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思维,促使新的课程资源的生成和物化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中,重新构建历史学习环境,实现“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机整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①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③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主要的智慧努力不应该放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多媒体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人点,它能开启学生闭塞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新的课程资源的生成。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活学生思维,把课堂上的一句话、一个疑问、一个错误或一个灵感转化为教学资源,促使新的课程资源的生成。
  如上《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我选择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一切按着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就在这时,一位同学举起了手,提出了一个谁都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有人说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清军虽然配备了世界上先进的武器,但每上战场,却不瞄准,只是拼命朝天放枪,直到打完子弹。等敌军冲上来时就跑。这是真的吗?”一时间,大家都怔住了。我灵机一动,马上调整教学策略,作了如下布置:通过网络查寻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这一另类原因的正确性。通过一张张网页的展示,我引导学生鉴别材料的真伪并不断的思考,最终得出结论:这一现象在清军中还相当普遍。因为使惯了鸟铳的清军还不会瞄准。也因为此,才有了后来国民革命军军事训练课上专门练习瞄准的一幕。通过探索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由清政府战败原因而生成的新的课程资源转化新的知识定格在学生和教师的脑海中。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满足了学生认知上的相互启发和生成,以及情感上的支持和互动,使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经验成为学习的重要资源,并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历史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使历史课堂由狭变广、由静转动,历史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2] 李国民.《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广州黄埔教研室
  [3] 郭仁贵.《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备课方略》.《扬州教育》,2006年第2期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远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电力生产的稳定性有直接的关联,也影响电厂的发电效益,所以必须加强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减少故障发生率。因此本文对电厂电气运行中的故障、诊断与应对之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火电厂;电气设备;运行;故障;诊断;对策  电厂电气设备相当于电厂的中枢神经与动脉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对电厂的整体运行会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电厂瘫痪,给电厂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电气设备的运行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宝贵,建筑结构向高层以及超高层发展。钢结构则以其诸多优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据了突出地位。以后随着钢材强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钢结构在未来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宽广。  关键词:钢结构;特点;前景  1引言  钢结构是采用钢板、型钢通过型钢连接而成的结构,其延塑性好,强度也比较高,抗震性能良好。另外,钢结构主要以钢材为材料,而钢材具有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蔗糖铁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策略。方法:对10例慢性肾脏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蔗糖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铁相关指标血清铁、铁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静脉用蔗糖铁患者的血清铁、铁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蔗糖铁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药物,有效的护理是保证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蔗糖铁;慢性肾脏病;
期刊
摘 要:电力机车作为城市交通增速的重要交通工具,其逐渐成为了现代城市先进化程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当前国内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机车在重载铁路交通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并逐渐从一二线城市向三线城市渗透,并且,在城市间动车组、国际范围内的交通网络构建中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而其稳定与持续的运行,将能够为日常使用提供巨大的便利,并有助于功能性特点的发挥;为此,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该领域工作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硬件及软件的角度概括了设计机电系统时应采用的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方法。  关键词:硬件;软件;稳定;系统  一、软件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硬件要根本消除干扰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时,要进行抗干扰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当使用按钮、开关、继电器接触器触点作为PLC输入信号时,会不可避免产生抖动,引起系统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定时器延时方法
期刊
摘 要:刑事申诉制度在我国承担起纠正裁判错误的重要作用,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纠正冤假错案,实现最终的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刑事诉讼法》对申诉的受理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导致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随意性大大增加,申诉难、滥申诉现象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提出我国刑事申诉检查制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我国的刑事申诉制度的改革尽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刑事诉讼;申
期刊
摘 要:围绕高职院校纪检监察部门如何有效履职的问题,本文通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高职院校纪检监察部门履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聚焦主责主业、改进监督方式和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的途径,提高履职效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履职效能  随着依法治国和廉洁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笔者通过对13所在榕公办高职院校调查发现,纪检监察部门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期刊
一、简要案情  2014年8月25日晚,犯罪嫌疑人朱某某与其朋友在一KTV内唱歌、喝酒。散场时,朱某某的一朋友向被害人李某某(KTV陪酒小姐)提出前往其家中吸食冰毒。后犯罪嫌疑人朱某某及其朋友与被害人李某某一起前往朱某某朋友家吸食毒品。次日凌晨,犯罪嫌疑人朱某某与被害人李某某在该房三楼独处时,犯罪嫌疑人朱某某欲亲吻、拥抱被害人,被害人拒绝。后二人不慎摔下楼,摔至客厅二楼大厅地板上(三楼地板中间是镂
期刊
摘 要:从上世纪末的第一起公益维权案发生至今,我国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未在立法上对该制度作出具体规定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力图在总结我国与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现状概况的基础上,大胆对我国未来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提出合理设想,并希望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早日建立起来。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立法;原告;检察机关  一、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概述  我国第一部行政诉讼
期刊
摘 要:无论是逻辑学专家发表的论文,还是有关逻辑的教材,在讲述归纳推理时总是专业化解释程度高,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对初学逻辑的人来说,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引入宇宙虚拟模型,以此来开展有关归纳推理的新探索。  关键词:归纳推理;宇宙虚拟模型;必然性推理;或然性推理  无论是逻辑学专家发表的论文,还是有关逻辑的教材,在讲述归纳推理时总是专业化解释程度高,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对初学逻辑的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