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中ICU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优质护理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95-02
颅脑损伤是比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降低致死率和病残率是临床上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目标。除了正确的治疗方法,护理干预也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我院神经外科从全面了解、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工作模式、排班模式进行积极改革与探索,自2011年12月以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头颅损伤时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均经临床、影响学诊断确诊,CT显示脑挫伤或脑干损伤,但无明显占位病灶;除颅脑损伤外,其他部位外伤没有致命伤。无高血压,脑血管病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11,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12~65岁,平均42.5±4.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2例,跌伤12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7例,其他原因损伤3例。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6h;保守治疗36例,手术治疗34例。将该组患者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小组包干责任制。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划分责任小组。责任组长一名由主管护师担任,每个护士负责3~5个患者,做好患者入院开始到留观期间的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所有基础护理、出院后的随访工作及病历质控等工作。制定三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一级护士休息时由二级护士代理责任组长,履行职责。二级护士和三级护士参加病区晚夜班轮转,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护理组长由护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由年资相对较低的责任护士负责,责任组长负责对同班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业务指导[1]。
1.2.2优化排班模式。根据每天患者数、护理工作量、难易程度增减上班时数,护士长上行政班,实施责任班相对固定,大小夜班双班制[2],严格实行8h在岗,24h负责制。增派早晚班次,加强晨晚间护理的人力,保证晨、晚间基础护理质量。11∶00、17∶00主班有半小时的就餐时间。
1.2.3无缝隙护理服务。对日常护理服务、疾病护理等制定标准流程,实现全程服务无缝隙;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细化服务,实现主动服务无缝隙;重视患者知情权和参与权,将治疗方案和护理内容及时告知,实现透明服务无缝隙;增强骨科护士的应急处理、临床观察及沟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专业技术无缝隙;对不同病种及人群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进行有步骤、有技术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实现心理干预无缝隙。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皮肤受损、泌尿感染等)、后遗症(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静脉血栓等)以及自理能力(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及不能自理)。
1.4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分别97.7±5.2、85.7%(30/35)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5±4.6、60.0%(2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11.4%(4/35)、8.6%(3/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3/35)、22.9%(8/35)、17.1%(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外科ICU的患者常合并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疾病,病种复杂,住院时间长,病情不稳定,康复时间较长,护理起来难度较大。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该类患者的需求,必须转变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35例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小组责任包干制、优化排班模式和无缝隙护理服务,其中责任包干制对各级责任护士的职责进行细化,工作责任到人,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就开始收集其资料,住院时又完成其治疗、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健康教育[3]。排班模式的优化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排班制度的弊病,不仅确保了护士的休息,而且保证了各班护士与患者收治情况的匹配,提高了工作效率。无缝隙化护理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断在护理过程中查找漏洞,通过消除服务中的缝隙,达到适合个人最佳服务的目的[4]。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谭莉萍.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7):97-98
[2]洪艷,周文胜.APN派班结合小组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实践与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179-180
[3]郭莹,张莉.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老年干部病房的实施与体会[J].天津护理,2012,20(1):39-40
[4]蒋玲俐,沈国玉,孙海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军队干部病房的应用效果[J].西南军医,2012,14(2):357-358
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优质护理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95-02
颅脑损伤是比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降低致死率和病残率是临床上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目标。除了正确的治疗方法,护理干预也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我院神经外科从全面了解、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工作模式、排班模式进行积极改革与探索,自2011年12月以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头颅损伤时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均经临床、影响学诊断确诊,CT显示脑挫伤或脑干损伤,但无明显占位病灶;除颅脑损伤外,其他部位外伤没有致命伤。无高血压,脑血管病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11,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12~65岁,平均42.5±4.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2例,跌伤12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7例,其他原因损伤3例。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6h;保守治疗36例,手术治疗34例。将该组患者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小组包干责任制。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划分责任小组。责任组长一名由主管护师担任,每个护士负责3~5个患者,做好患者入院开始到留观期间的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所有基础护理、出院后的随访工作及病历质控等工作。制定三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一级护士休息时由二级护士代理责任组长,履行职责。二级护士和三级护士参加病区晚夜班轮转,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护理组长由护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由年资相对较低的责任护士负责,责任组长负责对同班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业务指导[1]。
1.2.2优化排班模式。根据每天患者数、护理工作量、难易程度增减上班时数,护士长上行政班,实施责任班相对固定,大小夜班双班制[2],严格实行8h在岗,24h负责制。增派早晚班次,加强晨晚间护理的人力,保证晨、晚间基础护理质量。11∶00、17∶00主班有半小时的就餐时间。
1.2.3无缝隙护理服务。对日常护理服务、疾病护理等制定标准流程,实现全程服务无缝隙;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细化服务,实现主动服务无缝隙;重视患者知情权和参与权,将治疗方案和护理内容及时告知,实现透明服务无缝隙;增强骨科护士的应急处理、临床观察及沟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专业技术无缝隙;对不同病种及人群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进行有步骤、有技术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实现心理干预无缝隙。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皮肤受损、泌尿感染等)、后遗症(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静脉血栓等)以及自理能力(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及不能自理)。
1.4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分别97.7±5.2、85.7%(30/35)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5±4.6、60.0%(2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11.4%(4/35)、8.6%(3/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3/35)、22.9%(8/35)、17.1%(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外科ICU的患者常合并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疾病,病种复杂,住院时间长,病情不稳定,康复时间较长,护理起来难度较大。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该类患者的需求,必须转变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35例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小组责任包干制、优化排班模式和无缝隙护理服务,其中责任包干制对各级责任护士的职责进行细化,工作责任到人,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就开始收集其资料,住院时又完成其治疗、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健康教育[3]。排班模式的优化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排班制度的弊病,不仅确保了护士的休息,而且保证了各班护士与患者收治情况的匹配,提高了工作效率。无缝隙化护理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断在护理过程中查找漏洞,通过消除服务中的缝隙,达到适合个人最佳服务的目的[4]。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谭莉萍.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7):97-98
[2]洪艷,周文胜.APN派班结合小组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实践与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179-180
[3]郭莹,张莉.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老年干部病房的实施与体会[J].天津护理,2012,20(1):39-40
[4]蒋玲俐,沈国玉,孙海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军队干部病房的应用效果[J].西南军医,2012,14(2):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