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越秀,是岭南教育的繁荣地,越秀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区内拥有12所百年老校,名校名园众多,教育普及程度高,基础教育优势显著。
【关键词】理论讲座 主题研讨 专家评课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02-02
2007年,越秀区被指定为“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中心城区试点区。越秀区创新思路,在全省开创性构建起学区管理模式,通过全面整合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多个学校组成的教育联合体,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共享及整体发展,中小学教育达到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的高度优质均衡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世界级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先行区域,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其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長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充分发挥越秀教育强区的优势,来推动港澳教育合作发展,进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语文教学交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与教师教研结合路径,研讨粤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岭南文化视野下的香港澳门语文教育发展”支撑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分会与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于2019年4月18日至19日联合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估”研讨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有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周小蓬会长及学会成员,香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UPDP)院士、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执委陈坤德博士,香港浸信会吕明才小学黄洁莲校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岭南文化视野下的香港澳门语文教育发展”主持人林晖副教授及项目组成员,广州市“董小移名师工作室”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及广州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
活动由《香港语文课堂教学评估》专题讲座与交流团到东山培正小学听评课两部分组成。
一、理论讲座 阐港澳教学理念
2019年4月18日下午,《香港语文课堂教学评估》专题讲座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602高清录播室举行。讲座由林晖副教授主持,陈坤德博士与黄洁莲校长担任讲座嘉宾。
讲座前半部分由陈坤德博士分享“香港语文课堂教学评估”的相关理论。首先,陈坤德博士介绍了香港在回归前后不同的教育模式,指出当今的教育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需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位学生学习的共通点。共通点并不是快与慢的问题,而是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即是否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object of learning),是否具备关键技能(critical features)以及如何量度学习结果(learning outcome)。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评价学生所呈现的学习成果,还需要关注更多的内容。
其次,陈博士分享了香港当前的“教学评估制度”。香港教学评估关注三个维度——学生、教师和课程设计。1.学生层面,评估聚焦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兴趣及应用情况。评估人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前测,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和希望学到什么,从而打造“师生共学”的画面;2.教师层面,注重教师集体负责、分享教学和专业交流的理念,力图通过教师共同备课、集体负责的行为,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关键能力的教学目的;3.课程设计层面,根据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手段、成果等评估课程内容。
最后,陈博士总结了评估的具体方法(如录像、量表等)并分享了自己对评估目的的认识。教学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教有所长,学以致用,发掘兴趣,延伸所学。对待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心比心。
讲座后半部分黄洁莲校长以自己任职的学校——浸信会吕明才小学为模本,详细分析了他们推行“香港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制度的具体方式。在每一类评估形式中,浸信会吕明才小学会在香港教育局的总体要求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细致、操作性强的评估考核表。评估结果将由校长、副校长或科主任反馈给具体教师,教师可将本次评估结果与上一次评估结果比较,发现问题,找出改进方向。
最后,黄校长总结了香港学校评估的类别。在香港学校中,除了需要评估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对学生的评估注重多元化,不仅有学生、同伴、家长与教师等多元化的评估主体,还包括进展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校内评估与校外评估等多种形式。由于家长知识水平和评估能力各不相同,为了确保家长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学校会为家长提供一些评估课堂的方法,并且建议家长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而不仅仅是打分。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主题研讨 呈现原生态课堂
4月19日上午听评课活动于广州东山培正小学礼堂举行,上述专家领导及研究生们继续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广州市越秀区教研员刘敏老师莅临观摩和指导。东山培正小学全体语文科教师全程观摩学习。通过观课议课认识了解粤港两地的语文教学,气氛热烈和谐,研讨效果理想。
根植课堂,示范引领。本次活动的两节研讨课均由广州市“董小移名教师工作室”的老师承担。第一节由佟蕾老师以“byod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效能”为研究专题进行一年级平板课例《端午粽》的展示。
2019年9月起,小学将全部采用统编版教材,为此,统编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对比衔接教学研讨极具意义。如何将统编教材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笔者作为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率先通过执教五年级阅读课例《桥》进行了研讨,我着重关注文体意识,通过思维可视化模式,聚集深度学习,向专家领导和听课教师展示了以统编教材的理念教人教版教材的策略,该课例我通过五大板块展开教学。板块一:初识小说,激发兴趣。课前,以一篇小小说《最后一个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学生寻找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并总结了阅读小说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联系环境描写、根据情节展开预测;板块二:初读小说,把握内容。板块三:梳理情节,感受人物。提示学生用文中关键词语概括描写雨水或洪水语句的小标题,结合情节体会作者奇特的构思,为聚焦人物做铺垫;板块四:深入文本,体会小说环境描写之“妙”。引领学生从语言表达、修辞手法两个方面体会环境描写的“奇妙”特点;板块五:体会小说情节安排之“妙”和人物描写之“妙”。通过如山一般的板书设计及前面总结的环境描写及情节发展的小标题,引导学生横向看情节发展,体会情节推进之“妙”,通过情节的结尾和伏笔之处,体会人物描写之“妙”。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及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读读另外一部小说《在柏林》,进而掌握小说的学习方法。 三、专家评课 粤港教学新碰撞
两节课例展示结束后,由林晖副教授主持“专家点评”环节。林老师分别邀请陈坤德博士、黄洁莲校长、刘敏老师和周小蓬会长对两位授课老师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让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从香港教学评估的角度、广州越秀区教研员的角度以及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全面了解两节课的优点及有待改进的内容。
黄洁莲校长高度赞赏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认为这两节课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课。谈及笔者的课例时,黄校长认为教学设计很新颖,思路很清晰,且整节课围绕小说三要素展开,内容十分集中。她尤其赞赏了我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教学有创意,导学很成功,品德培养特别到位;学生的语文根基扎实,共通合作能力强,沟通技巧流畅,重视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的教学行为。对五年级的阅读课,陈博士肯定笔者的提问方式,用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值得欣赏的课堂。
对于这两堂语文课,陈博士也提了一个建议,就是课堂要避免功能性。老师应当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规律,应把更多反思性问题留给学生,把他们的兴趣保持到下一次课堂。
随后,刘敏老师从教研员的角度对两节课例进行了点评。她赞赏香港的教育理念——关注差异,注重自主学习。谈到一年级课例时,她强调了平板课堂的特点:可用性强、可看性强、可学性强。
四、唤起自省 激发教学新思考
1)语文课要更多地发展自主学习、共学互学导学、活动教学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学生的差异,通过积极的教育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才能提高效能。
2)课堂不能过于功能性。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能教給他们过于功能化的知识,这样会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老师应当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规律,应把更多反思性问题留给学生,把他们的兴趣保持到下一次课堂。
3)陈博士提出香港“教无定法”的教育理念,鼓励在场的老师发挥自身个性特点,融合师生关系进行课堂教学。这理念在我国的教育中早就实行,略滞后,希望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运用,不断产生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我们的工作不断向前。
4)周小蓬会长作总结发言。她指出,过去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教师讲得很空泛,对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落实得不够。而今统编教材更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回归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从教的方面来看,两位授课教师教得很细致,但从学的方面,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时代发展得太快了,我们的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教育是指向未来的教育,教师应更大胆地进行新的教学尝试。
“鲲鹏水击三千里,勇立潮头意气豪”。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而本次活动在市区小学语文研讨活动中属于先行者,作为弄潮儿,笔者以及培正人充分发挥越秀教育强区的优势,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以良好的表现给同类研讨活动提供了学习和借鉴作用。活动不仅有理念的互通、教学的互动,更有文化的共享。相信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未来持续交流发展,必定能推动两地课堂教学改革和融合的纵深发展!
【关键词】理论讲座 主题研讨 专家评课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02-02
2007年,越秀区被指定为“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中心城区试点区。越秀区创新思路,在全省开创性构建起学区管理模式,通过全面整合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多个学校组成的教育联合体,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共享及整体发展,中小学教育达到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的高度优质均衡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世界级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先行区域,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其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長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充分发挥越秀教育强区的优势,来推动港澳教育合作发展,进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语文教学交流,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与教师教研结合路径,研讨粤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岭南文化视野下的香港澳门语文教育发展”支撑下,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分会与越秀区东山培正小学于2019年4月18日至19日联合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估”研讨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有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周小蓬会长及学会成员,香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UPDP)院士、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执委陈坤德博士,香港浸信会吕明才小学黄洁莲校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岭南文化视野下的香港澳门语文教育发展”主持人林晖副教授及项目组成员,广州市“董小移名师工作室”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及广州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
活动由《香港语文课堂教学评估》专题讲座与交流团到东山培正小学听评课两部分组成。
一、理论讲座 阐港澳教学理念
2019年4月18日下午,《香港语文课堂教学评估》专题讲座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602高清录播室举行。讲座由林晖副教授主持,陈坤德博士与黄洁莲校长担任讲座嘉宾。
讲座前半部分由陈坤德博士分享“香港语文课堂教学评估”的相关理论。首先,陈坤德博士介绍了香港在回归前后不同的教育模式,指出当今的教育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需要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位学生学习的共通点。共通点并不是快与慢的问题,而是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即是否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object of learning),是否具备关键技能(critical features)以及如何量度学习结果(learning outcome)。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评价学生所呈现的学习成果,还需要关注更多的内容。
其次,陈博士分享了香港当前的“教学评估制度”。香港教学评估关注三个维度——学生、教师和课程设计。1.学生层面,评估聚焦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兴趣及应用情况。评估人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前测,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和希望学到什么,从而打造“师生共学”的画面;2.教师层面,注重教师集体负责、分享教学和专业交流的理念,力图通过教师共同备课、集体负责的行为,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关键能力的教学目的;3.课程设计层面,根据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手段、成果等评估课程内容。
最后,陈博士总结了评估的具体方法(如录像、量表等)并分享了自己对评估目的的认识。教学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教有所长,学以致用,发掘兴趣,延伸所学。对待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心比心。
讲座后半部分黄洁莲校长以自己任职的学校——浸信会吕明才小学为模本,详细分析了他们推行“香港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制度的具体方式。在每一类评估形式中,浸信会吕明才小学会在香港教育局的总体要求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细致、操作性强的评估考核表。评估结果将由校长、副校长或科主任反馈给具体教师,教师可将本次评估结果与上一次评估结果比较,发现问题,找出改进方向。
最后,黄校长总结了香港学校评估的类别。在香港学校中,除了需要评估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对学生的评估注重多元化,不仅有学生、同伴、家长与教师等多元化的评估主体,还包括进展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校内评估与校外评估等多种形式。由于家长知识水平和评估能力各不相同,为了确保家长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学校会为家长提供一些评估课堂的方法,并且建议家长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而不仅仅是打分。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主题研讨 呈现原生态课堂
4月19日上午听评课活动于广州东山培正小学礼堂举行,上述专家领导及研究生们继续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广州市越秀区教研员刘敏老师莅临观摩和指导。东山培正小学全体语文科教师全程观摩学习。通过观课议课认识了解粤港两地的语文教学,气氛热烈和谐,研讨效果理想。
根植课堂,示范引领。本次活动的两节研讨课均由广州市“董小移名教师工作室”的老师承担。第一节由佟蕾老师以“byod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效能”为研究专题进行一年级平板课例《端午粽》的展示。
2019年9月起,小学将全部采用统编版教材,为此,统编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对比衔接教学研讨极具意义。如何将统编教材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笔者作为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率先通过执教五年级阅读课例《桥》进行了研讨,我着重关注文体意识,通过思维可视化模式,聚集深度学习,向专家领导和听课教师展示了以统编教材的理念教人教版教材的策略,该课例我通过五大板块展开教学。板块一:初识小说,激发兴趣。课前,以一篇小小说《最后一个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学生寻找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并总结了阅读小说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联系环境描写、根据情节展开预测;板块二:初读小说,把握内容。板块三:梳理情节,感受人物。提示学生用文中关键词语概括描写雨水或洪水语句的小标题,结合情节体会作者奇特的构思,为聚焦人物做铺垫;板块四:深入文本,体会小说环境描写之“妙”。引领学生从语言表达、修辞手法两个方面体会环境描写的“奇妙”特点;板块五:体会小说情节安排之“妙”和人物描写之“妙”。通过如山一般的板书设计及前面总结的环境描写及情节发展的小标题,引导学生横向看情节发展,体会情节推进之“妙”,通过情节的结尾和伏笔之处,体会人物描写之“妙”。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及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读读另外一部小说《在柏林》,进而掌握小说的学习方法。 三、专家评课 粤港教学新碰撞
两节课例展示结束后,由林晖副教授主持“专家点评”环节。林老师分别邀请陈坤德博士、黄洁莲校长、刘敏老师和周小蓬会长对两位授课老师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让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从香港教学评估的角度、广州越秀区教研员的角度以及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全面了解两节课的优点及有待改进的内容。
黄洁莲校长高度赞赏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认为这两节课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课。谈及笔者的课例时,黄校长认为教学设计很新颖,思路很清晰,且整节课围绕小说三要素展开,内容十分集中。她尤其赞赏了我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教学有创意,导学很成功,品德培养特别到位;学生的语文根基扎实,共通合作能力强,沟通技巧流畅,重视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的教学行为。对五年级的阅读课,陈博士肯定笔者的提问方式,用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值得欣赏的课堂。
对于这两堂语文课,陈博士也提了一个建议,就是课堂要避免功能性。老师应当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规律,应把更多反思性问题留给学生,把他们的兴趣保持到下一次课堂。
随后,刘敏老师从教研员的角度对两节课例进行了点评。她赞赏香港的教育理念——关注差异,注重自主学习。谈到一年级课例时,她强调了平板课堂的特点:可用性强、可看性强、可学性强。
四、唤起自省 激发教学新思考
1)语文课要更多地发展自主学习、共学互学导学、活动教学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学生的差异,通过积极的教育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才能提高效能。
2)课堂不能过于功能性。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能教給他们过于功能化的知识,这样会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老师应当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规律,应把更多反思性问题留给学生,把他们的兴趣保持到下一次课堂。
3)陈博士提出香港“教无定法”的教育理念,鼓励在场的老师发挥自身个性特点,融合师生关系进行课堂教学。这理念在我国的教育中早就实行,略滞后,希望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运用,不断产生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我们的工作不断向前。
4)周小蓬会长作总结发言。她指出,过去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譬如教师讲得很空泛,对于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落实得不够。而今统编教材更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回归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从教的方面来看,两位授课教师教得很细致,但从学的方面,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时代发展得太快了,我们的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教育是指向未来的教育,教师应更大胆地进行新的教学尝试。
“鲲鹏水击三千里,勇立潮头意气豪”。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而本次活动在市区小学语文研讨活动中属于先行者,作为弄潮儿,笔者以及培正人充分发挥越秀教育强区的优势,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以良好的表现给同类研讨活动提供了学习和借鉴作用。活动不仅有理念的互通、教学的互动,更有文化的共享。相信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未来持续交流发展,必定能推动两地课堂教学改革和融合的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