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sgx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现阶段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听清听懂中国声音,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①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强调创新对外话语的表达方式。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此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传播中国学术话语,提升和构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学术话语权,是当前中国学术界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学术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学术成果水平不高、学术理念创新不够和学术传播效果不佳是导致我国学术话语权无法与自身实力匹配的主要原因。要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就必须提升学术质量、创新话语体系和推动学术传播。同时,提升中国话语权还必须有效应对来自现有国际话语格局和国内学术发展既有模式的阻碍与挑战。
  一、中国学术话语权存在的自身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当前中国提升学术话语实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③
  学术成果水平不高。从我国学术成果整体情况来看,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居世界首位,但是公认的、具有国际水准的、能够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仍然偏少,这使得中国学界在国际学术领域发声频度和力度都存在不足。由于世界话语体系主要由西方国家构建,中国在早期学术建设过程中大量借用西方话语,用西方理论范式分析中国实践问题,话语解释力受到西方国家话语体系制约,难以深入探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导致话语解释力不强。此外,学术期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学术期刊的进步却没有实现同步发展,如期刊质量参差不齐、吸引国际优秀研究成果的能力不强、期刊受众局限于国内、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等,导致国内许多新的研究成果都选择在国外的权威期刊上发表,这些都对提升中国学术影响力产生了阻碍作用。
  学术理念创新不够。当前,我国学界普遍使用的概念、话语、观念、学科建制、评价体系等大多源自于西方国家,尤其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在很多方面以借用西方学术界的主流话语为导向,而具有中国原创特色的学术话语和学术概念却很少运用甚至被边缘化。实际上,中国现在还处在学术发展过程的初级阶段,对立足于本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的建构意识和创新意识较为薄弱。国内一些学者对西方思想和研究模式盲目推崇,忽略了对中国智慧的吸纳和思考,有可能会失去对具有中国标识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创新和追求,因此很难创造出充分体现中国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的学术成果,无法助力中国学术研究在国际领域获取相应的学术话语权。
  学术传播效果不佳。我国对外传播在语言、内容和方式上存在的不足,直接影响了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效果。一方面,英语的国际通用语言地位决定了当前英文学术期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这也导致中文期刊很难被世界认同,加之语言转换的难度,如何把中国研究成果准确地转换为国际社会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成为中国学术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④另一方面则是议题设置能力的问题。议题设置能力是一个国家对外传播的核心和关键。我国学术界围绕学术热点设置研究议题的敏锐度不够,话题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会错失中国学术话语权在国际传播的机会。⑤
  二、中国提升学术话语权面临的外部挑战
  学术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学术话语权之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之争。在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进程中,国际话语格局现状和国内学术发展的对外依赖将对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构成严峻挑战。
  从国际话语权格局现状来看,“西强东弱”是中国学术话语面临的现实挑战。西方国家凭借学术研究的先发优势,占据了国际学术话语的主导地位。无论是主要的国际学术组织,还是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活动,西方国家在研究导向、议题设置、成果发布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优势。然而,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东升西降”的国际格局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构建与自身实力相称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建设的必要内容。近年来,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内容,也成为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重大契机。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学术话语权也得到明显提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國的国际话语地位与中国迅速提升的综合国力并不匹配。在国际学术界,中国学术话语在国际学界的影响力依然较为薄弱。西方国家的学术话语权甚至学术霸权,已成为中国提升学术话语权面临的必然挑战。
  从西方学术话语对中国自身话语的影响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发展积极与国际接轨,通过借鉴和使用西方学术制度、学术话语、学术规范、学术评价等既有成果,推动构建中国学术发展模式,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西方学术话语的路径依赖。这些举措虽然客观上促进了国内学术研究发展,但以西方学术话语解释和解决中国问题,不仅难以全面准确地体现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会束缚中国本土学术思想制度的健康发展。以西方话语讲述中国故事,往往会产生“不土不洋”的结果,难以在国际学界产生积极共鸣与回应。因此,现有学术发展模式的固有弊端已成为制约学术发展的突出障碍。
  三、中国提升学术话语权的路径思考
  提升学术话语权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艰巨任务,需要在提升学术质量、创新话语体系和推动学术传播等方面积极进行能力建设。
  提升学术质量,提高话语实力。学术质量是学术话语权的关键,只有拥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才会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地位。首先,要培养学术领军人才。依托智库建设,打造具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培养一批拥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学术领军人物,由他们作为学术话语代表在国际舞台上表达中国思想、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⑥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发扬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不骄不躁的学术风气和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杜绝学术造假、学术抄袭等陋习,推动学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在学术评价体系中,去除机械照搬西方模式,废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标准,根据中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水平,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案。最后,要遵循学术规范。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提升学术成果的国际认可度和接受度。   创新话语体系,坚定学术自信。提升学术话语权必须进行学术创新。话语创新的首要问题是打破西方概念、理论、制度的束缚,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和话语体系,提高学术成果的解释力,最终实现引领作用。⑦提升学术话语权还需要提炼拥有中国标识属性的概念,打造国际社会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新思想、新概念、新表述、新理论。对于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引导国内外学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等理念,不仅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标识性概念,而且使中国在国际人文社科领域获得了极大认可。提升学术话语权还应注重借鉴西方学术话语的合理成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只有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永葆学术话语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才能积极推动国际学界的共同发展。
  推动学术传播,掌握学术话语权。学术期刊是学术话语权竞争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术领域表达理论创新的重要媒介。中国应积极进行学术期刊国际化建设,打破语言障碍,改革国内期刊体制,创新学术评价体系,提高国内期刊的整体质量。⑧学术期刊应聚焦国际热点问题,发掘有创新性的议题,以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国内外学者进行多方面研究。中国学界应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与国际学界开展富有成效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中国学术特色和学术成就,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学界还应加强国际学术传播能力建设,发挥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增强学术话语的创造力、公信力、影响力,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话语魅力。
  四、结语
  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的学术话语首先必须为中国的发展服务,以中国智慧、中国气魄和中国价值创新与时俱进的新概念、新表述和新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有力支持。中国的学术话语还要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服务,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校和谐学术生态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E4060)
  「注释」
  ①《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新华网, http://www. xinhuanet.com//local/2017-05/08/c_129593485.htm. 2017年5月8日。
  ②《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新华网,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6/c_1120982602.htm. 2017年5月16日。
  ③習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新华网, 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2016年5月18日。
  ④金鑫荣:《重构与反思:中国学术走出去核心要素探析 》,《中国出版》2019年第1期。
  ⑤顾岩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中国语意、现实缺憾与提升策略》,《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⑥胡解旺:《加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11日,第8版。
  ⑦戴光荣:《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月10日,第4版。
  ⑧许莲华、肖雪山:《论中国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年第2期。
  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为研究胶东白垩系泥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抗剪强度特征,选用胶东某铁路项目泥岩设计了一种干湿循环直剪试验对其干湿循环过程中的吸水率、凝聚力、内摩擦角以及岩样的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岩样的裂缝条数、裂缝宽度、裂缝深度不断增加,岩样中的裂缝开展具有不可逆性;干湿循环次数对岩样的吸水率影响较小,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岩样的吸水率略有增加;干湿循环作用下,岩样的凝聚力、内摩擦角
一、2012年农村水电主要工作2012年,水电局紧紧同绕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水利部党组工作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打造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
水利声像档案,是指在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中产生,以声音或影像为记录,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照片、底片、录音带、录像带、唱片及相关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全国各地在水利工程建设
介绍了Lanstar网络还原大师的功能特点,并将它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图书馆使用“网络对拷”功能实现初次安装及使用的情况加以了详细说明,以期利用它达到对电子阅览室的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各行业企 业运行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引领下,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为依托,从农村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农
电力企业的输电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项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情况。基于科学技术的 发展进步,电力企业也在积极的研究优化电力传输技术的
近年来,巴中市恩阳区为破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探索构建“一核四化”治理体系,努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突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基层治理方向不偏、目标不散。调整充实区委基层治理委员会力量,研究制订专项改革方案,项目化制订推进清单,健全评估考核办法,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组织保障。开展基层党组织评先定级,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
从流域水资源管理层面,对我国水法规体系建设及依法行政状况进行分析讨论,在肯定水法规体系建设、依法治水取得明显进步,促进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指出水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离心式空气压缩机运行时,会产生一种沿径向运动的气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离心式空气压缩机有其特殊性。离心式空气压 缩机虽然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