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注释辨析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韩愈《师说》一文,对“吾师道也”中的“师道”的注释是:“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作动词。”这个注释很值得商榷。“道”解作“道理”、“师”解作“学习”,文意上可通,但似乎过于简单化,有损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韩愈倡扬师道的本意。
  这里的“道”,应是指儒家之道;“师”,应当看作名词的意动用法,理解为“以道为师”、“把道当做老师”。所以这样解释,理由如次:
  一、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看,以“道”为师、唯“道”是师是韩愈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于异说蜂起、佛老横流的中唐之世,以儒家道统继起者自命,以平治天下的名世之臣自居,大力倡扬儒家之道,企图通过道统的整顿、文体的复古,达到振兴唐室的目的。“道”是韩愈一生事业和文章的中心。从韩愈《原道》一文可知,“道”就是孔孟之道,就是儒家以仁、义、道、德为中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整套理论。而要整顿儒纲,恢复道统和文统,就必须扩大影响,发扬师承。因此韩愈针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耻师风气,高标师道,抗颜流俗。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在韩愈提出的老师“传道、受业、解惑”三大职能作用中,“传道”即传授儒家的道义,“受业”即授予六艺经传和古文,这些都是用来载道的,传道与授业实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解惑”则是解除学者在学习道业中的疑问,是传道、授业的补充。《师说》在论述怎样从师、选择什么样的人为师时,观点明确,层次清晰。韩愈先说应该怎样从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再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最后推论出择师的原则和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出生在我前面的人(年龄比我大的人),他懂得“道”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年龄比我小的人),他懂得“道”也比我早,我跟从他并拜他为老师。我是以“道”为师,哪里去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无论地位尊贵还是卑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幼,“道”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韩愈所说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实际上是说在“道”面前人人平等,谁懂得“道”就向谁学习,拜谁为师,也就是以“道”为师,能者为师。因此,“吾师道也”顺理成章应当解释为“我是以道为师、把道当作老师”。
  二、从“师”作意动用法的用例看。“师”字是《师说》的“关键词”,在文中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笔者统计,“师”字在《师说》中一共使用了26次。这么多个“师”字都作何种解释?从文中的使用情况来看,不外乎以下几种:(1)老师,教师。这种用法占了总数的一半。“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表明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中,“师”字均作“老师”解。(2)乐官,乐师。先秦时各诸侯国设有乐官,如春秋晋国的师旷,名旷,“师”是乐官;后来指从事音乐职业的人。文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师襄”中的“师”,均是这种意思。师襄是春秋卫国的乐官(课本注释为鲁国乐官,误,见《辞源》修订本第二册979页),名襄,也称师襄子,孔子曾经向他学习过弹琴。(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这在《师说》中也出现了几次。如第一段中两处:“吾从而师之”的“师”,即是“以之为师”的意思;“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向、老聃”中的“师”,就是“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4)师法,学习。如“不耻相师”的“师”,“相师”就是互相学习。(5)求师,从师。“或师焉,或不焉”、“则耻师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等句中的“师”,都是从师学习的意思。《师说》一文中已经存在着“师”作意动用法的用例,书中明白注出的就有“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把“吾师道也”的“师”看作名词的意动用法也并非标新立异,望文生义。
  值得高兴和庆幸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求学之道”板块,对《师说》“师道”的注释便是:“以道为师。即学道。”“闻道,得知真理。道,这里指儒家之道。”
  [作者通联:徐州高等师范学校沛县分校]
其他文献
路遥,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一生共计创作了17部小说。其中,《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被节选人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或课外教材,被一代一代的广大青少年所熟知。他的文风朴
最近我的一位学生在课间向我问了一个字——“吊”的释义问题。因为我刚刚在课堂上讲了一些汉字构造法方面的知识.可能这个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我沉思了片刻,从字形的角度作了
开机,上网,打开PEP,检索“人教中学语文教师论坛”,翻到名“支离破碎”(以下简称“支”)者“‘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语文课堂概述”条,点击,得全文如下:
<正> 2001年,全球13个主要医药市场的销售额比11月为止的前一年增长了11%,这已是全球医药市场连续第二年增幅超过10%。在2000年,这13个主要医药市场的销售额为2366.9亿美元,
2007年武汉市高三年级4月调考的文言文,是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其中有一道翻译题,是翻译“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一句。命题人所给的答案,是把“责”字解释为“指责”。我在网上搜寻对这句话中“责”字的解释,或者解释为“指责”,或者解释为“责备”。我又查阅了一些古代散文阅读方面的书籍,解释都与上面的差不多。  但是我们仔细研读苏辙的这篇文章,再结合苏轼的遭遇和他的思想,就会发现这个解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