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规模无效益?6步摆脱经销窘境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步:产品引进
  严格来讲,经销商的产品管理,首先是从产品引进开始的。
  选择经销产品,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你所代理的产品一定要是优质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同时又跟自己目前代理的产品互补。这点非常关键。
  那种不切实际或一味顾及面子而盲目引进产品的做法,注定会让经销商“尾大甩不掉”,无端增加损耗,浪费人财物,带来显性或隐性损失。
  比如,某经销商跟某方便产品企业的一位业务员关系较好。后来,这位业务员跳槽到一家饮料企业,他找到这位经销商,承诺给一些“特殊政策”。碍于情面,该经销商就进了一大车产品。但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产品在当地非但不好卖,而且还出现了漏液等质量问题,最后只好亏本处理。
  第2步:功能定位
  产品管理一定要清晰产品群的功能定位。这个定位,笔者认为应分为两种:
  一是对外,即在市场上扮演的角色,比如我们通常说的“低档产品抢市场,中档产品求销量,高档产品树形象”。其实,无论是不同厂家的产品品牌,还是一个厂家不同的产品系列;不论其扮演的是“搅局”,还是“炮灰”,抑或是长线产品培育市场,塑造品牌,以谋求长远利益等等,都要有一个清晰的产品角色定位,并尽量避免错乱。
  二是对内,即哪些品牌或产品是摊薄成本的,哪些品牌或产品是谋求利润的,都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判断。高档产品不一定能获得高利润,低档产品也不代表一定没有作为,一切都要在仔细分析之后再下决定。
  有的经销商就做得很好。他把自己代理的产品分为有量无利、有量有利、无量高利和无量无利四种;之后,取消无量无利产品,通过有量无利的畅销产品捆绑后两类产品,从而改善产品结构,带动整个产品群的销售,最终构建起一个运作良好的产品利润平台。
  第3步:推广销售
  这是产品管理的重点,但要管到过程。所谓管到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是否能够被下游渠道,比如分销商、零售商接受。如果不能接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品牌问题还是产品质量缺陷?是价格过高还是性价比不足?抑或是促销不到位或缺乏创新?如果接受了,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认可?这些因素能否复制和推广?
  二是消费者接受度如何。消费者是一个品牌或产品能否在市场上站住脚的试金石。产品的口感、包装、价位、顾客回头率,需要经销商团队仔细观察;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是关注品牌、产品、产地,还是购货渠道、价格、促销,其先后顺序是什么等等。这些也需要经销商团队的认真研究分析,并能够及时跟厂家沟通,以便改进。
  三是相比于竞品,多做SWOT分析。比如,产品的优势或劣势在哪里?威胁和机会呢?市场实际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调整或改善的?
  四是产品动销工作,包括:产品陈列与生动化、促销设计及其执行效果、终端客情关系打造等等。这些工作成效如何?有没有做到位,有没有做到竞品前面?这些都需要经销商进行检核和总结。
  第4步:流转管理
  产品的流转管理,包括产品库存及存货周转。
  我们可以采用目前快消品领域常用的1.5倍安全库存法则,保持产品合理库存量,避免缺货、断货或者压货过多而造成资金积压。
  需要提醒经销商朋友的是:千万不要贪图厂家一些富有诱惑力的政策,而接受远远超出自己实际消化能力的产品,最后造成产品顶期、临期甚至过期。无论是自己出钱处理,还是让厂家“出血”,都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弄不好,不仅仅是双亏,说不定还会翻脸甚至分道扬镳。
  而存货周转,就是终端巡访人员在理货时,及时把下游渠道仓库里的产品,运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摆到货架上,以方便顾客选购。这是经销商在制定终端巡访标准时需要重点明确要求的内容。
  第5步:考核淘汰
  经销商要定期(比如每季度、半年或年度)梳理自己代理的产品,并设计一定的销量或利润标准予以考核。合乎标准的,保留下来,不合乎标准的“鸡肋产品”,要及时予以淘汰,并制定淘汰计划。
  对于保留的产品,要根据二八法则,确定哪些产品是要重点销售或重点投入的,哪些产品是需要培育或推广且需要厂家支持的。
  第6步:生命周期管理
  在新产品导入期,经销商要给下游分销商高于竞品的利润水准,做好产品调研与预测,与厂家保持及时而良好的沟通;
  在产品成长期,大力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网点,提高覆盖密度,并做好销售服务工作;
  在产品成熟期,配合厂家采取更多形式的促销方式拉动销售,实现销售网络的无缝隙对接,建议企业改良和升级产品,注意培育新产品;
  在产品饱和期,不断拓展新渠道,比如团购渠道、互联网渠道等等,还要重点推广改良和换代产品,弥补产品老化带来的销量亏缺;
  在产品衰退期或死亡期,采取自然销售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当机立断,采取早退早主动的方式,及时推广新的品牌或产品,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转及增长。
  产品是销售的基础,也是利润的源泉。经销商只有做好产品管理,充分发挥各个产品群不同的功能,才能真正地把握生意全局。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让自己更加积极主动,才能让自己的销售步入良性循环,而不断地创造更大的发展平台。
其他文献
龙卷风来的时候,猪都能飞上天。但,龙卷风总有过去的时候。  进入2012年以来,国内市场受到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往往忙于开疆拓土,一路高歌猛进;而一旦经济形势下滑,那些缺乏造血能力的企业就吃不消了。  6月12日,世界银行在其最新的经济展望报告中称,由于欧洲债务问题对投资者人气及经济增长前景的影响,全球经济将面临长达数年的动荡。这使得原本就不甚明朗的世界经济又蒙上
期刊
这真是个让人焦灼的夏天。对于很多快消品企业来说,眼前沉闷的市场太让人烦躁和不安。货铺下去了卖不动,不动销,甚至有部分企业现在还在消化春节时铺下去的产品,大量产品出现回流、退货现象。同时,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上下游同时吃紧,资金链更加紧张,很多企业有点吃不消了。  经济下滑使得行业内的企业呈现分化趋势。有远见的,并非都是那些资金雄厚、资源充足、竞争力强悍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同样可以具有差异化竞争
期刊
消费向下,成本向上  近半年来,我们非常明显地感觉到顾客的消费量在下降。据我观察,顾客手头上的可支配收入一旦减少,首先他会减少娱乐及服饰方面的消费,其次会控制饮食方面的开销,同时对价格也会更加敏感。而在饮食开销中,“不健康”的休闲类食品会大大减少,比例明显大于营养食品。消费总量下降了,我们的客单价也会受到影响。  除了消费量下降,我们也在承受着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带来的压力。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我们的
期刊
自去年开始,国内几大高端白酒相继提价后,仅短短半年多时间,价格又纷纷下滑。这种销售遭冷遇的现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决策需要理性  贸然提价忽视了市场规律,所以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没有考虑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企业提价的时候,市场销售确实较为红火,这就给决策者提供了一个貌似充足的理由。但它没有从长远考虑:这种高价销售会是常态吗?即使考虑了,也被实践证明是考虑不周。  如果决策者把高端
期刊
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经济下行给我们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我们1919连锁明显感觉到消费者购买频率及购买单价都在下降。普通民众的平均酒水消费下滑了30%,与“三公消费”相关的酒水销量更是下降了70%。  好消息是,因为三公消费多为关系型、交易型消费,1919连锁在这方面不占优势,我们一直以来也未将“三公消费”放在重要位置——占比不超过5%。所以虽然“三公消费”下降很大,但对我们总体
期刊
商超费用多如牛毛,算不完,理不清,无论哪一项费用,都一点点吞噬掉经销商的利润,加上难见起色的销售,遥遥无期的账期,随便一个都会让人深陷泥潭,脱身不得。  但是,商超作为白酒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如果想要在市场站稳脚跟,放弃商超显然是错误的。那么,白酒经销商该如何在与商超的博弈中保证盈利呢?    策略1:产品组合中寻找利润点  很多经销商在商超中之所以被动,就源于产品的组合,代理的产品单一。中低端产
期刊
食品行业有很多不利于新品招商的因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品类繁杂,品项趋同;老品牌少,新品牌多。  这无形中增加了经销商的选项资本,也增加了食品厂家招商的难度。面对食品厂商所宣扬的市场商机,经销商都会顾虑重重,并对生产企业、品牌、产品等方面存在种种疑虑。  其实,招商营销的本质就是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即招商要做好经销商的思想工作。  这就要求食品厂商的招商人员转变思维,针对经销商从资源置换到思维置
期刊
一定要创新  想在一个领域、一个行业里出奇制胜,取得好的业绩,那要有出奇制胜的东西,一定要创新。我们在创业过程中有几个创新,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一是工业上的创新。当时都是炒瓜子,我们做煮瓜子。煮瓜子的好处是味道能进去,还不容易上火。  第二个创新是纸袋包装,给人一种比较朴素和环保的感觉,有一种亲切感。  第三是销售渠道上的创新。我们在每个箱子里面放慰劳金,一块、两块、五块、十块、最高是五十块钱,
期刊
目前,众多国外洋品牌纷纷在中国市场开疆扩土,其行销中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文化先行,以产地、品牌、时尚、奢侈等众多卖点,掀起中国流行文化的一股股浪潮。  洋酒来势汹汹,中国白酒还有多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应该怎样引领消费?  按照社会学家的观点,一个国家人均GDP在2000美金以下,这个国家属于传统化的社会;人均GDP2000-4000美金,就出现全球化的趋势;人均GDP超过4000美金以后,这个社会又
期刊
认知1:成品白酒是酿出来的,还是调出来的?  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白酒第一阵营领导品牌,都从来不避讳说自己的成品白酒是调出来的,是通过将不同年份、不同工艺、不同风味、不同储存期的原酒和适量的软化水调和而成。  既然标杆品牌都已经率先承认成品白酒是调制出来的事实,白酒行业无需再有任何顾虑,完全可以将“原酒调和”作为好的成品白酒的标准工艺,向广大消费者输出正面的、积极的信息,改变消费者的固有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