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拉队在19世纪的美国橄榄球运动中萌芽,现如今已是美国每场赛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ESPN国际拉拉队比赛的转播,以及2000年电影Bring It On的全球发行,很好地带动了21世纪拉拉队的全球流行。
很多人一想到拉拉队,脑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健康自信的美国女郎”,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拉拉队最初招募的只有男性成员,且全是品学兼优并受人尊敬的男性。直到1920年左右,女性才开始在这项运动中崭露头角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发展到现在,拉拉队已经成为了一项纯女性的运动。
“H u r r a h! H u r r a h! Hurrah! Tiger! S-s-s-t! Boom! A-h-h-h!”这是第一支有组织的拉拉队记录在案的第一种欢呼口号,这种欢呼口号也叫作“火车头”(Locomotive),意思是(拉拉队)节奏由慢到快的欢呼声。拉拉队最早本是一种全男性的加油活动,男同学们为了激励自己场上的好友或者热爱的球星,自发地想出了欢呼口号,在场外为他们加油打气。
1869年,普林斯顿大学和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之间举行了首届美式橄榄球校际比赛,并将这个比赛一直延续了下去。到19世纪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组建了一个专门为场上球员欢呼加油的俱乐部,且俱乐部的成员全为男性。这之后,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托马斯·皮布尔斯将普林斯顿大学的“欢呼传统”带到了明尼苏达大学。1898年,明尼苏达大学正处于比赛连连失利的状态,一位名叫强尼·坎贝尔的医学生自发地组织了一批学生,为学校球队送去了欢呼和鼓励。由此,强尼也被认为是史上第一位拉拉队队长。
很长一段时间,拉拉队都是一项“纯爷们”的活动,一些著名的拉拉队队员还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塞缪尔·杰克逊和史蒂夫·马丁等人。如今,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出全由男性组成的拉拉队。事实上,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1923年,明尼苏达大学第一次让女性加入了拉拉队。1955年,一篇概述拉拉队现状的文章描述说:“现在在较大的学校里,(拉拉队)偶尔也包括男孩和女孩……但在较小的学校里,男孩通常都去体育项目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拉拉队则完全是女孩的天下。”
这之后,女性在这项运动中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拉拉队也越来越有名。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拉拉队。拉拉队的历史是短暂的,但拉拉队的发展却是令人瞠目的。
1948年,被称为“拉拉队之父”的劳伦斯·赫奇·何凯玛在萨姆·休斯敦州立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州立大学)开设了第一届夏季拉拉队训练班,但当时只有52个女生和1个男生参加,次年增加到了350人。随着拉拉队文化的流行,训练班的人数逐年增加,最多的一次竟有两万余人。
接着,何凯玛又设计了拉拉队跳跃动作“何凯玛跳跃”,并将拉拉队手摇花和彩球引入了拉拉队运动中。1961年,何凯玛成立了美国拉拉队协会(NCA),以此来促进美国各地拉拉队的交流学习,随后还成立了拉拉队用品公司,创办了拉拉队杂志“Megaphone”。可以说,何凯玛以个人之力推动了整个美国的拉拉队行业。
20世纪60年代,拉拉队已成为美国高中和大学的主要体育项目之一。197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度转播大学拉拉队锦标赛,带起美国竞技拉拉队的风潮。同一时期,专业球赛的职业拉拉队也渐渐走入了人们视线。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现代拉拉队的萌芽期,许多高难度的特技和体操技巧融入到拉拉队的基本训练中。要知道,竞技拉拉队的评分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拉拉队队员本身,他们的编舞、队形、特技和叠人塔等动作都是加分点。根据《运动医学百科全书》的概括,拉拉队运动有两个目的——在场边为其他运动员加油,以及成为一名“富有技巧的竞技运动员”。
在美国拉拉队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也兴起了职业拉拉队和竞技拉拉队比赛。德国是欧洲最早兴起拉拉队运动的国家;而英国拉拉队协会则由官方组织;澳大利亚不仅认可拉拉队运动是一项集艺术、韵律和杂技于一体的“体操运动”,而且还在澳大利亚全国橄榄球联赛中引入了职业拉拉队;而巴西最有名的拉拉队莫过于他们的“足球宝贝”,这是巴西运动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拉拉队的表演令人赏心悦目,倍感振奋,但想成为一名拉拉队队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选拔校内拉拉队队员时,学校会先和教练一起制定拉拉队的选拔标准。成为拉拉队队员后,学生必须按时参加训练,刻苦训练,与其他队员配合默契;保管好自己的服装,包括衣服、鞋子、装饰品、花球等,没有齐全的装备不能进行训练;在场上为队员加油时必须精神饱满,不可擅自行动;在训练和上场时不能使用手机……
但这些标准在选拔职业拉拉队队员时,都成了小巫见大巫。
职业拉拉队的选拔更加严苛。以NBA的拉拉队选拔标准为例,首先,参选人不能从事不正当的行业,以前从事过的也不能参与选拔;其次,参选人的舞蹈功底必须足够扎实;最后,拉拉队的工作和其他工作不能有冲突,只能二选其一。在选拔通过后,拉拉队队员需要着重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如果你不能融入这个团体,甚至与其他人发生了冲突,那就可能会被球队以“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名义开除出球队。最重要的一点,拉拉队队员不能和球星有过多的私人接触,如果队员和球星有了亲密关系,那球队会对双方都进行惩罚,队员一般都会遭到退队处理。 美国拉拉队的选拔标准和朝鲜有异曲同工之妙。2005年,朝鲜派出一支拉拉队参加了在仁川举行的亚洲田径锦标赛。据《纽约客》报道,朝鲜拉拉队成员的挑选标准十分严苛,她们的年龄大约在十几岁到二十岁出头,身高也至少在165厘米左右,160厘米以下不能参选,且参选队员的家庭背景也十分重要。
拉拉队的训练和工作都很辛苦,然而,队员们的工资却很少。此外,拉拉队还是一个淘汰率相当高的行业,队员的职业生涯大约只有3—5年。在任职期间,球队会对这些拉拉队队员进行重复考核,一旦身体素质无法达标,轻则警告,重则被解雇。所以说,拉拉队也是一个压力山大的职业。
对一些人来说,拉拉队运动似乎是一项轻松愉快的活动,但是根据美国国家灾难性运动损伤研究中心2009年发布的年度统计数据,拉拉队运动导致的致命伤害概率排在世界前三。
如果拉拉队队员没有得到适当的训练,在练习或正式比赛时很可能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2006年3月5日,在南伊利诺伊大学和布拉德利大学的一场篮球比赛中,拉拉队发生了失误,克里斯蒂从叠人塔上摔落,而这场摔落引起了“全国性的关注”,因为克里斯蒂即使被抬上了担架,也坚持不下场。所幸的是,她没有被允许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后,最终全面恢复。
这场事故之后,部分学校禁止了拉拉队再叠两人以上高度的人塔。而美国拉拉队教练协会也制定了新的规定,要求拉拉队在进行高难度的特技动作时,下方需有铺垫材料,一些翻滚和扔投的动作只能在半场休息时进行,而在比赛中将被禁止。
在美國290万名女高中运动员中,只有3%是拉拉队成员,然而65%受到灾难性伤害的女高中运动员都是拉拉队成员。美国的全国大学体育协会并不承认拉拉队是一种大学体育项目,所以关于大学拉拉队的受伤情况并没有官方确切的数据,但就各所大学每年统计的运动员受伤情况来看,有大约67%的女运动员的受伤是由拉拉队事故引起的。
美国国家灾难性运动损伤研究中心的数据还显示,拉拉队作为一项竞技运动,绝对是学校最危险的娱乐性活动之一。最常见的拉拉队相关伤害是脑震荡,96%受到脑震荡伤害的拉拉队成员是在表演特技时发生的事故。其他轻微损伤还包括脚踝扭伤、手腕扭伤、背部损伤、头部损伤、手臂骨折、肘部损伤、膝盖损伤、鼻子骨折和锁骨骨折等,严重的损伤如颈椎骨折、椎骨骨折和死亡等,有时也会发生。(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
很多人一想到拉拉队,脑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健康自信的美国女郎”,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拉拉队最初招募的只有男性成员,且全是品学兼优并受人尊敬的男性。直到1920年左右,女性才开始在这项运动中崭露头角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发展到现在,拉拉队已经成为了一项纯女性的运动。
拉拉队最初是“纯爷们”的运动
“H u r r a h! H u r r a h! Hurrah! Tiger! S-s-s-t! Boom! A-h-h-h!”这是第一支有组织的拉拉队记录在案的第一种欢呼口号,这种欢呼口号也叫作“火车头”(Locomotive),意思是(拉拉队)节奏由慢到快的欢呼声。拉拉队最早本是一种全男性的加油活动,男同学们为了激励自己场上的好友或者热爱的球星,自发地想出了欢呼口号,在场外为他们加油打气。
1869年,普林斯顿大学和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之间举行了首届美式橄榄球校际比赛,并将这个比赛一直延续了下去。到19世纪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组建了一个专门为场上球员欢呼加油的俱乐部,且俱乐部的成员全为男性。这之后,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托马斯·皮布尔斯将普林斯顿大学的“欢呼传统”带到了明尼苏达大学。1898年,明尼苏达大学正处于比赛连连失利的状态,一位名叫强尼·坎贝尔的医学生自发地组织了一批学生,为学校球队送去了欢呼和鼓励。由此,强尼也被认为是史上第一位拉拉队队长。
很长一段时间,拉拉队都是一项“纯爷们”的活动,一些著名的拉拉队队员还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塞缪尔·杰克逊和史蒂夫·马丁等人。如今,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出全由男性组成的拉拉队。事实上,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1923年,明尼苏达大学第一次让女性加入了拉拉队。1955年,一篇概述拉拉队现状的文章描述说:“现在在较大的学校里,(拉拉队)偶尔也包括男孩和女孩……但在较小的学校里,男孩通常都去体育项目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拉拉队则完全是女孩的天下。”
这之后,女性在这项运动中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拉拉队也越来越有名。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拉拉队。拉拉队的历史是短暂的,但拉拉队的发展却是令人瞠目的。
拉拉队的自我修养:从无到有,从业余到专业
1948年,被称为“拉拉队之父”的劳伦斯·赫奇·何凯玛在萨姆·休斯敦州立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州立大学)开设了第一届夏季拉拉队训练班,但当时只有52个女生和1个男生参加,次年增加到了350人。随着拉拉队文化的流行,训练班的人数逐年增加,最多的一次竟有两万余人。
接着,何凯玛又设计了拉拉队跳跃动作“何凯玛跳跃”,并将拉拉队手摇花和彩球引入了拉拉队运动中。1961年,何凯玛成立了美国拉拉队协会(NCA),以此来促进美国各地拉拉队的交流学习,随后还成立了拉拉队用品公司,创办了拉拉队杂志“Megaphone”。可以说,何凯玛以个人之力推动了整个美国的拉拉队行业。
20世纪60年代,拉拉队已成为美国高中和大学的主要体育项目之一。1978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首度转播大学拉拉队锦标赛,带起美国竞技拉拉队的风潮。同一时期,专业球赛的职业拉拉队也渐渐走入了人们视线。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现代拉拉队的萌芽期,许多高难度的特技和体操技巧融入到拉拉队的基本训练中。要知道,竞技拉拉队的评分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拉拉队队员本身,他们的编舞、队形、特技和叠人塔等动作都是加分点。根据《运动医学百科全书》的概括,拉拉队运动有两个目的——在场边为其他运动员加油,以及成为一名“富有技巧的竞技运动员”。
在美国拉拉队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也兴起了职业拉拉队和竞技拉拉队比赛。德国是欧洲最早兴起拉拉队运动的国家;而英国拉拉队协会则由官方组织;澳大利亚不仅认可拉拉队运动是一项集艺术、韵律和杂技于一体的“体操运动”,而且还在澳大利亚全国橄榄球联赛中引入了职业拉拉队;而巴西最有名的拉拉队莫过于他们的“足球宝贝”,这是巴西运动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光鲜靓丽的背后:严格的训练和生产线的管理
拉拉队的表演令人赏心悦目,倍感振奋,但想成为一名拉拉队队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选拔校内拉拉队队员时,学校会先和教练一起制定拉拉队的选拔标准。成为拉拉队队员后,学生必须按时参加训练,刻苦训练,与其他队员配合默契;保管好自己的服装,包括衣服、鞋子、装饰品、花球等,没有齐全的装备不能进行训练;在场上为队员加油时必须精神饱满,不可擅自行动;在训练和上场时不能使用手机……
但这些标准在选拔职业拉拉队队员时,都成了小巫见大巫。
职业拉拉队的选拔更加严苛。以NBA的拉拉队选拔标准为例,首先,参选人不能从事不正当的行业,以前从事过的也不能参与选拔;其次,参选人的舞蹈功底必须足够扎实;最后,拉拉队的工作和其他工作不能有冲突,只能二选其一。在选拔通过后,拉拉队队员需要着重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如果你不能融入这个团体,甚至与其他人发生了冲突,那就可能会被球队以“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名义开除出球队。最重要的一点,拉拉队队员不能和球星有过多的私人接触,如果队员和球星有了亲密关系,那球队会对双方都进行惩罚,队员一般都会遭到退队处理。 美国拉拉队的选拔标准和朝鲜有异曲同工之妙。2005年,朝鲜派出一支拉拉队参加了在仁川举行的亚洲田径锦标赛。据《纽约客》报道,朝鲜拉拉队成员的挑选标准十分严苛,她们的年龄大约在十几岁到二十岁出头,身高也至少在165厘米左右,160厘米以下不能参选,且参选队员的家庭背景也十分重要。
拉拉队的训练和工作都很辛苦,然而,队员们的工资却很少。此外,拉拉队还是一个淘汰率相当高的行业,队员的职业生涯大约只有3—5年。在任职期间,球队会对这些拉拉队队员进行重复考核,一旦身体素质无法达标,轻则警告,重则被解雇。所以说,拉拉队也是一个压力山大的职业。
最危险的学校娱乐运动之一?
对一些人来说,拉拉队运动似乎是一项轻松愉快的活动,但是根据美国国家灾难性运动损伤研究中心2009年发布的年度统计数据,拉拉队运动导致的致命伤害概率排在世界前三。
如果拉拉队队员没有得到适当的训练,在练习或正式比赛时很可能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2006年3月5日,在南伊利诺伊大学和布拉德利大学的一场篮球比赛中,拉拉队发生了失误,克里斯蒂从叠人塔上摔落,而这场摔落引起了“全国性的关注”,因为克里斯蒂即使被抬上了担架,也坚持不下场。所幸的是,她没有被允许留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后,最终全面恢复。
这场事故之后,部分学校禁止了拉拉队再叠两人以上高度的人塔。而美国拉拉队教练协会也制定了新的规定,要求拉拉队在进行高难度的特技动作时,下方需有铺垫材料,一些翻滚和扔投的动作只能在半场休息时进行,而在比赛中将被禁止。
在美國290万名女高中运动员中,只有3%是拉拉队成员,然而65%受到灾难性伤害的女高中运动员都是拉拉队成员。美国的全国大学体育协会并不承认拉拉队是一种大学体育项目,所以关于大学拉拉队的受伤情况并没有官方确切的数据,但就各所大学每年统计的运动员受伤情况来看,有大约67%的女运动员的受伤是由拉拉队事故引起的。
美国国家灾难性运动损伤研究中心的数据还显示,拉拉队作为一项竞技运动,绝对是学校最危险的娱乐性活动之一。最常见的拉拉队相关伤害是脑震荡,96%受到脑震荡伤害的拉拉队成员是在表演特技时发生的事故。其他轻微损伤还包括脚踝扭伤、手腕扭伤、背部损伤、头部损伤、手臂骨折、肘部损伤、膝盖损伤、鼻子骨折和锁骨骨折等,严重的损伤如颈椎骨折、椎骨骨折和死亡等,有时也会发生。(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