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田灌溉存在的问题与路径选择探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jiaz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河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农田灌溉大省,但其水资源受年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降水量少等因素的影响,旱情时有发生,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节水灌溉等对河南粮食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阐述河南省农田灌溉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农田灌溉;路径选择;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108
  河南省素有“中原粮仓”之称,其粮食生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2020年粮食总产量高达681.58亿千克,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省内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等作物为主,其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省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7%,小麦和玉米两种粮食作物的产量占省内粮食总产量的85%。由于冬小麦、夏玉米都是高耗水粮食作物,年均需水量为800~900 mm,省内年均降水量为500~900 mm,且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粮食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降水偏少,故必须在特定时期或干旱情况下进行农田灌溉来满足粮食作物生长的需水量[1]。多年来河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主要矛盾表現为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与粮食增产压力大,因此选择切实可行的农田灌溉路径迫在眉睫。
  1 河南灌区现状
  截至2018年底,河南总耕地面积815.83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40.83万公顷,省内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36.9%,旱地面积281.78万公顷,农田灌溉水源有大型水库26座,中型水库124座,小型水库2 504座。2020年1月,河南十大水利工程中的引江济淮(河南段)、小浪底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小浪底南岸灌区、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卫河共产主义渠治理、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7项工程相继开工。但伴随着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建设,河南农田灌溉对地下水的需求增加导致严重超采,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传统农田灌溉旱期集中依赖机井满足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造成部分地下水严重超采,超采区主要在豫北平原和豫东平原。2)省内井灌区大部分农田灌溉方式仍以粗放为主,存在着大水漫灌、喷灌等传统农田灌溉方式,水资源严重浪费,部分干旱地区局部水资源超采极易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河南节水灌溉普及面积较小,以豫南平原的驻马店地区为例,目前全市发展节水灌溉的面积仅为0.15万公顷,落后的灌溉方式使地下水农田井灌出现了180 m左右的深井[2-4]。近年来,正阳县、汝南县、遂平县等地区地下水下降速率明显高于其上升的趋势。河南部分地区的砂姜黑土地,农田浇水后土壤极易板结干裂,会造成粮食产量的下降比干旱减产更多,当地农户就形成了“若无大旱则不抗旱,有小旱但不开灌,只抗救命旱”的灌溉方式。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河南省18个地市中耕地、水田、水浇地和旱地面积近年总体变化不大,截至2018年,南阳市、驻马店市耕地面积分别为105.584万公顷、95.216万公顷,旱地面积分别为72.046万公顷、72.210万公顷,两市的耕地及旱地面积多年居于省内前列。农田生产过程中适当的水分是满足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农田灌溉更是旱地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2 河南省农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户不重视粮食种植
  当今农业生产中,鉴于普通农田种植粮食产量低、收益低等特点,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会外出打工,对种粮不够重视,即使各种粮食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也不能激发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的积极性。农村主要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农田疏于管理,忽视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若遇旱情持续,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就会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省内粮食安全。
  2.2 农田灌溉基础设施不健全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田灌溉设施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的现象,严重影响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如机井质量存在缺陷,机井质量不合格、井灌渗透性差、施工不规范和洗井时间不足等原因导致井壁周围形成渗水层,机井出水量少,在集中抗旱期灌溉供水量得不到保证;公共机井无管理时,农户集中取水,一眼机井多台机器同时取水,造成地下水迅速下降,取水量难以保障。
  2.3 农田灌溉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尽管已出台《循环经济促进法》《水法》等,但是这些法律缺乏关于水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规定,只是在宏观上鼓励和支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农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法律是以《环境法》为主,此法大多涉及的是行政部门,相关行政人员在执行中自身约束力不够,再加上农业水资源相关法律存在漏洞,即使农田灌溉执行力不到位也可以避免承担相应的责任。
  2.4 农田灌溉技术落后
  河南省作为农业用水大省,长期受资金、技术、农民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普通农户大多沿用传统的喷灌、漫灌方式进行农田灌溉。商丘市年均农业用水量占中全市总用水量的63%,现仍存在60%以上的耕地使用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农田灌溉存在大量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周口市在人工灌溉方面大部分地区仍采用机器抽水喷灌或者漫灌;驻马店市等地区还维持着漫灌、喷灌的传统农田灌溉方式,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低且严重浪费。
  3 河南省农田灌溉路径选择探析
  3.1 鼓励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参与机械化灌溉业务
  农村社会化服务是在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土地新型经营主体产生和粮食比较收益不断下降背景下产生的,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方式。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机械化灌溉设备的同时农户和服务组织双方均是受益者,雇佣双方签署农田灌溉合同,参与机械化灌溉业务。若遇小麦冬水和开春、旱期需要灌溉时,雇人灌溉对农户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鼓励机械化灌溉可实现农业生产流程机械化,在外农民工可不必在作物的灌溉期专程返乡灌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1]。机械化灌溉还可以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由过去服务的某一环节转变为农户托管土地的方式,形成规模化服务。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利用率
  加大政府农田灌溉支出,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出台政策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以项目带动资金整合,重点以落实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为引领,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以奖励代替补贴的方式调动农户参与投入农田灌溉的积极性。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完善桥、涵、闸、堤、站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2)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功能,恢复和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完善农田排灌系统,增强粮农抵抗干旱风险的能力;4)加大耕地农田灌溉设施的整治,统筹规划农田;5)对节水灌溉设备、机具等给予补贴,激发农户灌溉积极性。通过加大农田灌溉的财政投入,有利于完善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水资源给利用效率。
  3.3 以新《水法》为龙头,优化水资源配置
  新《水法》特别加强了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强调水资源的开发、配置、保护和节约使用,同时新增水资源规划、水事纠纷与执法监管等内容。当前应以新《水法》为龙头,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用水审批、水资源配置等技术经济政策及规章制度。当前大多数农户缺乏有效利用农业水资源的科学知识,使用传统农田灌溉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浪费严重。因此,在法律层面应当规定农田灌溉相关部门开展节水技术推广和针对性地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节水意识,优化水资源配置,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4 加大农田节水灌溉力度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喷灌、滴灌、管道输送、渠道防渗等技术,扩大农田节水灌溉、抗旱设备的补贴范围,鼓励发展旱作农业,建设节水有效灌溉农田[5]。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如期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增强农田抗旱能力,加大农田灌溉的节水力度。目前,河南节水灌溉推广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4左右,河南省应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田节水灌溉重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力度,把节水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农田灌溉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河南农田实行节水灌溉已经势在必行,河南应继续加强节水工程投入建设,实现高标准农田向区计量设施全覆盖,发展节水农业、科学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参考文献:
  [1] 焦士兴.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时空特征及障碍度诊断[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02):312-320.
  [2] 武洪涛,郭佳伟,郑朋涛.河南省冬小麦产量的干旱脆弱性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05):170-175.
  [3] 陈艳风.河南省農业水资源优化配置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6(09):42-46.
  [4] 马倩钰,李呈辉,杨英鸽.农田灌溉用水趋势及节水措施分析[J].地下水,2019,44(04):85-86.
  [5] 车晓曦,潘月红.“智慧灌溉+共享经济”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J].农业展望,2019,15(07):66-70.
  (责任编辑:刘 昀)
其他文献
摘 要 发展生态农业,搞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需要,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促进农业增收、农业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此,以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为例,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
农业经济是以土地为载体的,失去土地的支撑,农业经济的发展无从谈起.因此,实现水、林、田、路的合理布局,对农村种植进行科学指导,避免土地肥力透支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
摘 要 为了更好地优化自然保护地的整合工作,结合我国自然保护的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的主要目标和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优化保护地的边界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可持续发展;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
摘 要 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生产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其在借助多项工程措施改变地区农业水资源分布情况的同时,为农业生产及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但仍受季节、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基于此,阐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意义及其发展建设特点,针对不同季节的气候施工环境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而有效保障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季节性施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4
摘 要 在对山西省忻州市农业生产状况和用水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用水水平和节水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农业节水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措施。经分析,忻州市在采取相应节水措施的条件下,预计到2022年具有每年723.19万立方米的节水潜力。  关键词 农业用水;节水潜力;节水措施;山西省忻州市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
近年来,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我国农村地区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社会治理等问题.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等事业被提上发展日程,我国农村地区
摘 要 通过查阅资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上杭县中都镇兴坊村的格氏栲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兴坊村的野生格氏栲资源较丰富且生长良好,格氏栲群落植被资源也很丰富,分布有39科80属113种。根据格氏栲群落分布位置及群落特征,建议对现有的野生格氏栲资源加强抚育管护、强化保护措施,认真开展科学研究。  关键词 格氏栲;种群调查;群落特征;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志码:
水利灌溉工程与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是农业大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工作.但是,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问题,基于这个大背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将构建绿色社会,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战略目标,对其予以部署,推进实施。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基于此,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生产;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已逐渐渗入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从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出发,建立生产、生活、生态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