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大学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elo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大学新生报到时熙熙攘攘的场景,无疑,现在是大学最繁华的时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是大学最美的时代。
  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大学越来越大,校园越来越美。美丽的大校园常常让初见者感到震撼,只是美丽的距离未必产生美感,容易误伤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容易让人想起大学中大师与大楼的争论,甚至会让人产生错觉。今年,就有一新生报到时见校门破旧而痛哭要求退学。可见,美丽的大学是不是理想的大学仍然是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
  1946年,英国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被谢菲尔德大学授予桂冠诗人证书时,精彩地讲述了他心中理想的大学:“世间的事物很少能比大学更美。在这里,憎恨无知的人奋力求知,谙悉真理的人传授真理。在这里,联袂着的探索知识的追求者和学习者们可以用各种更好的方式去敬重思想,可以迎接身处不幸和背井离乡的思想家,可以永远保持住思想和学问的尊严,也可以确立各种事物的准则。在青年们长知识的年华里,大学给予他们远大目标和共同生活的规范,其中的连续性至死不衰。他们给予年轻人渴望得到的亲密的友情,他们让年轻人永无止境地对永恒的主题各抒己见,没有这些,青春便只是耗费的时光。”
  在约翰·梅斯菲尔德心中,大学之美直指大学的根本,似乎与今天的美丽关系不大。
  他让问题回到了原点,何为大学?
  纽曼认为,大学是一个提供博雅教育、培养绅士的地方。
  洪堡认为,大学是“研究中心”,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自由地从事于“创造性的学问”。
  佛兰斯纳认为,大学不止创发知识,还在培育人才。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耶士培认为,大学是师生聚合以追探真理的小社会,使命只在忠诚于真理之探寻。
  蔡元培认为,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络众家的学府。
  ……
  对于何为大学的讨论,自大学诞生起就没有停止过。虽然各位学者立场不同、论断迥异,但大学的基本功能在于发展知识、培育人才,似为不争之论,即传承和创新知识,让更多的人开启心智,获得知识,养成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形成对真理、善、美等价值执著追求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
  而要培养独立思考、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就要求大学坚守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一直以来,这被很多学者视为大学的灵魂。
  陈寅恪在纪念王国维的碑文中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他认为,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就不能发扬真理,也不能研究学术。研究学术如此,作为研究学术之地的大学亦如此。
  然而,中国的现代大学诞生于国运衰退之际,承载着仁人志士的强国梦想,所以与社会的结合更进一步。在中国的近现代进程中,我们随处可见大学的参与。不可避免地,大学在不知不觉中社会化了、政治化了。大学的使命决定了其健康发展要保持独立自主性,而国家更喜欢把大学纳入政治经济的统制与计划中。平衡这种矛盾,成了中国很多大学教育家所要面对的问题。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等教育家是其中的坚守者,所以,有了蔡元培之北大、梅贻琦之清华、竺可桢之浙大那一段至今难忘的美丽时期。
  很显然,只要不走极端,独立自主和服务社会并不矛盾。正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所说:“大学自然不能遗世独立、孤芳自赏,但与社会若能保持一距离,而非隔离,则更能产生一种客观冷静的观照心态,更能有利于纯净的学术研究、真理的探索。从大学的本质与长远的发展看,大学虽然应该以其专有的知识来服务社会,以解决或疏导当前的问题,但它不能太过重视‘当前’的问题,或有急功近利的做法。”
  但是,当前有些大学与社会之间拆除了“围墙”,过分地想取悦社会,迷失了方向,甚至失去了大学内在的价值感。这也是一些大学虽然校园很大、很美,却不是理想的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校园失去了那份应有的纯洁、宁静、青春,门外的铜钱臭污染了学术的纯净性、玷污了知识的尊严。
  美国大学的先驱者佛兰斯纳反对大学随外界政治或社会风尚而乱转,强调独立自主,认为大学应该是“时代的表征”,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也应该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守,有所执著,以照亮社会的方向。
  所以,我们创造了美丽的大学,而让其成为理想的大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在前行路上,我们还需要多回头看看大学的初衷,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虽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但用来回答何为大学问题仍然很贴切。
  常思何为大学,大学才能有为,才能不朽。
  责编:路 童
其他文献
22岁的刘路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正教授”,并被冠以“小陈景润”“数学天才”的称号,再加上获得100万元奖金,他的“闪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在这个需要嘘头刺激神经的时代,刘路的“路”被各大媒体细心地挖掘着。大家试图从性格、爱好、智力、成绩、个性以及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生活细节中分析一个天才的诞生。角度不同,理解往往千差万别,所以大家眼中的刘路远比真实的刘路要复杂得多。就像刘路对自己成功的感受,也仅
期刊
策划人语:  3月20日,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宣布让刘路成了这个春天高教领域内的一个新闻: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2008级本科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同时给予100万元的奖励。22岁,大四学生,100万奖金,正教授级研究员,这些文字组合成的新闻“火力”十足,一时间,议论四起。有人看到了“不拘一格”,有人看到了“揠苗助长”,有人看到了“积极导向”,有人看到了“学校作秀”,争
期刊
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对我省各项工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就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而言,学习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联系实际,进一步理清作为我省唯一的体育类专业院校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育人道路,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十七大以来历
期刊
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会上传来喜讯,由河南理工大学张子敏教授主持、高建良教授等共同完成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党和国家对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团队工作的最高褒奖,也是该校近30年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煤炭是中国的基
期刊
这学期我调整了新的岗位,从长清校区到济南校区,我有太多的话要说,太多的人要去告别,太多的事要一辈子去珍惜或者忘却。工作的第一个六年,我完完整整地把自己放在了长清,以至于回到本部独自一人吃饭刷锅的夜晚变得如此不适应,我本能地问自己,原来的夜晚都是怎么度过的?我以前没有过寂寞吗?答案很显然,长清的兄弟姐妹,你们懂的。  我当然不想营造一个充满眼泪和惆怅的情境,在昨天的生日宴上,我已经哭完了;我也不是为
期刊
策划人语:  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到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再到改革开放后恢复河南大学校名,可谓,一部河南大学史,半部河南高教史。而今,河南大学已经走过了百年。百年河大浓缩了河南高教的历史,见证了中原大地的发展。因此,河南大学一百周年纪念不仅是河南大学的一件大事,也是河南的一件盛事。  河南大学自创办起就把根深深地植入河南
期刊
“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是河南大学的责任,也是河大人的使命。”  2011年,河南省总人口为1.0489亿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万亿元,全省经济总量已经连续5年居全国第5位,中西部首位;郑汴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两不牺牲”“三新”“三化”协调发展战略正在顺利实施……一系列数据和重大事件告诉我们,河南这个正在崛起的中部大省,
期刊
本刊讯(记者 路 童)4月19日上午,王际鑫书画作品展在郑州大学隆重开幕。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为书画作品展剪彩。各级领导、各界来宾、文艺界人士和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师生400余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此次展览由郑州大学、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和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共同主办,郑州大学素质教育办公室、
期刊
积极发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先导作用,并将河南大学的宋文化做大做强,成为国际宋文化的研究与交流中心。  《河南教育》(高校版):程教授,您好,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宋文化?  程民生:关于宋文化,我想引用几位大家的论断加以说明。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王国维说:“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也最著。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文化之多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
期刊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是采用“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的单向说教式教育模式,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甚微。享有“第四媒体”之誉的网络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而博客、微博等载体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当今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一、辅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