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儿学做馒头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ptpd_dr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虽生在江南,但曾在军事院校工作过8年,因此养成了吃面食的习惯——一日三餐离不开馒头。以往吃馒头,我主要是从社区附近一家馒头店或不远处的超市购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馒头店停业,去超市也不太方便,于是女儿、儿子就轮流网购速冻馒头邮寄给我。速冻馒头看上去虽然雪白,但吃起来有点干巴巴的,同馒头店蒸出来的新鲜馒头相比,口感差了一些。况且,经常网购也给子女们增添额外负担。同时,我粗略估算了一下自己动手制作馒头的成本,竟比馒头店售卖的馒头便宜一大半。和老伴儿商量之后,她决定等吃完网购的速冻“存货”,就学做馒头给我吃。
  老伴儿也是土生土长的苏南人,对制作馒头、包子等面食是个门外汉,但她通过微信,向一起晨练的拳友学习了制作馒头、包子的工艺及方法。家中有现成的面粉、发酵粉和泡打粉,原料齐备。老伴儿围上围裙,备好蒸锅,锅中加足水,便开始像模像样地做馒头。
  首先,将适当比例的发酵粉和泡打粉放在碗中,用温水调和,倒入事先备好的面粉中。接着,在面粉里放一点白糖。据说,这样做可以让面团发酵以后更加松软。随后,在盆中加入适量温水,将面粉调和成硬度适中的面团,进行反复揉捏。揉捏五六分钟,将面团放到面盆里,用干毛巾盖好进行发酵。看到不疾不徐、按部就班做馒头的老伴儿,我钦佩地夸道:“这哪里像第一次做?味道肯定差不了。”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老伴儿掀开毛巾一看,果然面团明显涨大起来。老伴儿用手扒开面团,发现里面全都是小孔,便将面团取出,撒些干面粉,又反复揉捏了几遍,搓成长条状,用刀切成一个个馒头,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蒸锅中,盖上锅盖,静等第二次发酵。
  约摸过了十多分钟,老伴儿揭开锅盖一看,见馒头又变大了一些,果断决定开始蒸制。我打开煤气灶阀门,开大火猛蒸。时间不长,阵阵蒸汽从锅边冒出来,隐隐能闻到一些香气。我有点心急,总想揭开锅盖看看。老伴儿坚决阻止,她说馒头要一口气蒸好,中途不能揭开锅盖,蒸好后还要冷却一会儿才能开锅出笼,不然蒸出来的馒头会回缩变“死”。
  10分钟后,我们揭开锅盖,只见蒸锅里的馒头雪白暄软,香气扑鼻。我忍不住用筷子夹出一个,吹了吹热气,咬下一小口。那味道真是松软香甜。老伴儿首次试做馒头便获得了成功,十分开心。从此,老伴儿自制的馒头成为了我一日三餐的絕佳主食。
  后来,老伴儿又翻新花样儿,亲手做了荠菜包子、鲜肉包子、萝卜丝包子、豆沙包子、素包子,不仅包子皮捏得像一朵花,而且十分美味——不比包子店的差。不久,在老伴儿的指导下,女儿、儿子也学会了做馒头、蒸花卷、蒸包子。
其他文献
从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余年里,有许多日资企业进入中国。作为日资企业管理方法的优点,我们可以列举出许多,其中尤以(1)提高产品质量运动(2)团队精神(3)与供应商的积极协作最为突出。在
吃過晚饭,我照例给孩子讲成语故事,今天讲的是《黔驴技穷》。丫头乖得很,听课很认真。“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故事讲完了,我问她有没有问题。她抬起头,大眼睛眨巴了两下,竟问了一句:“爸爸,驴肉好吃吗?”  国人有个习惯,什么好东西都喜欢扯到天上去,比如那句著名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的俗谚。可见驴肉确实好吃,不然怎么能和在天上吞云吐雾、布云施雨的龙相提并论呢
期刊
《小世界》是英国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戴维·洛奇的小说,其取材于学者周围的日常生活,以知识分子为主角,以学院会议生活为背景。其副标题“学者的罗曼司”暗示洛奇对圣杯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生活在上海,家里条件艰苦,下馆子的机会很少,要想改改口味只能吃食堂.无奈,我家有阿婆(外婆)全职当厨,吃食堂亦属奢侈行为,所以我很羡慕能吃食堂的人.隔
期刊
免疫是提高生猪自身特异性抗病能力、防止疫病发生和流行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之一,所以要想把猪养好必须做到规范化免疫.rn1 科学确定免疫的疫病种类rn必须开展国家和当地政
期刊
晚清在华新教传教士的翻译活动和文化行为,不管其目的是“学术传教”还是“文化侵略”,在结果上却为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带来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发生在晚清的传教士翻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宣布将其几乎全部课程资料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互联网用户免费使用,随后耶鲁、哈佛等大学也加入其中。他们共同组成了国际开放课件联盟,并最终发展成为一
连续剧《神探狄仁杰》某集中说到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黜陟使”一事,但字幕打出的却是“黜置使”。黜陟使,唐朝官名,其职务是巡察全国各地、调查官吏的行为, The dr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