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抽象代数”生动起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Mete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教学中的实践案例阐述选用直观有效的例子让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技巧.主要途径有多举例子,举身边的例子,举学科前沿的例子,用例子解释定义和定理,把定理回归应用到例子,旨在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抽象代数;案例;生动
  “近世代数”是研究代数系统的一门学科,所谓代数系统就是带有运算的集合,群、环、域就是三种带有运算的集合,它们是把集合中运算共同点抽象出来做成不同的代数体系,从这点上看,“近世代数”是研究本质规律的一门学科.“近世代数”又名“抽象代数”,以其抽象性让学生望而生畏.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该学科教学方面的研究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当代数学家冯克勤这样说:“一个好的教员要能讲出数学中的‘道理’和‘意思’,还数学以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才会消除学生由于抄黑板、背定理和做机械重复性习题而产生对数学不应有的厌烦情绪.”由此可以引发思考,对于“抽象代数”,要让学生看到它的可爱和生动,对症下药的方法就是,从案例出发,提炼出定理结论,再用案例来加深认识,变抽象为具体,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概念、理论有比较直观而又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1.多举例子
  例1 群、环、域是“近世代数”里中心的三大代数系统,作为學生们第一个接触的代数系统,群也是构成环的先决条件,群的定义的掌握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记忆背诵群的定义,既生硬,效果也不太好,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了解对象是一个非空集合,上面有一个代数运算,该运算满足封闭、结合律、左单位元存在、每个元有左逆元这四个条件.在这个前提下,举出一系列集合和相应运算,让学生自己判断,这样反复判断中,学生在自然记忆群的定义的同时,获得了大量的群,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实际例子.在例题选择方面,可考虑数字群,如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复数集C,代数运算可以选择普通的数的加、减、乘、除,如果是群,验证,不是群,说出理由.第二类可以举矩阵构成的集合,分析对矩阵的加、减、乘运算是否构成群,另外还可以取对象是多项式的集合,对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是否做成群,这里面有的做成群,有的不作成群,同时学生还能认识到同一个集合,不同的运算会做成不一样的群.
  2.举身边的例子
  生活中处处皆数学,选择贴近生活的数学例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回顾映射定义时我们可以引入这样的例子.
  例2 判断以下集合对对应法则是否做成映射.
  设A是绵阳师范学院毕业的所有大学生组成的集合,B是学校设立过的所有专业的集合,其中对应法则是:A中元素对应B中自己所学专业.
  设A是绵阳师范学院毕业的所有大学生组成的集合,B是学校设立过的所有专业的集合,其中对应法则是:A中元素对应B中自己首次所学专业.
  通过例题的分析和启发,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原来映射定义中所说的A中任何元素与B中唯一元素对应的实质.
  例3 等价关系是指满足反身性、对称性、传递性的一种关系,在掌握定义时,学生曾反映有迷惑,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举身边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其实抽象的概念也是很具体的.
  如假设全班同学没有人住混合寝室,两名同学A与B有关系是指住在同一个寝室,学生很容易判断任意两名同学要么在同一个寝室,要么不在一寝室,所以首先是一种关系,另外,自己住在一个寝室;A与B在一个寝室,B与A也在一个寝室;A与B在一个寝室,B与C在一个寝室,那肯定A也与C在一个寝室,这样,反身性、对称性、传递性的证明就变得简单生动了,学生也会感觉在一种愉快有趣的场景中深刻理解了定义.
  另外,集合的一种等价关系会做出一种集合的分类,一种集合的分类方法会决定一个等价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觉得这个结论似懂非懂,用刚才的例子也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把关系定义为A与B有关系当且仅当住在同一个寝室,这时对应的分类就是全班同学被分成了多个寝室的并集,而这些寝室之间没有交集.
  3.举学科前沿的例子
  在讲授环论时,经常会涉及一类重要的环类,即高斯数环,如果只是告诉学生高斯数环的定义,学生会觉得很突然,为什么取那样的元素出来?对于普通数的加法和乘法,就构成一个环,理解它构成环后,这个环有什么作用,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吗?这里可以跟学生讲讲高斯如何解决二平方和问题.
  所谓二平方和问题,是指哪些正整数n可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和,即方程x2 y2=n是否有整数解?我们知道,多项式x2 y2在整数范围内是不可约的,高斯的第一个想法是把整数范围扩大,加入复数i=-1,则多项式x2 y2=(x yi)(x-yi)分解成两个一次多项式的乘积,从而方程x2 y2=n变成(x yi)(x-yi)=n,这就是说,n可表示成整数的二平方和当且仅当n是复数x yi和它的共轭复数x-yi的乘积,其中均是整数.而这样的复数x yi,(x,y∈Z)现在被称为高斯整数,由这样的高斯整数做成的集合关于普通数的加法和乘法做成一个环,而且是交换环,这就是高斯数环.
  学生会发现原来高斯数环不是横空出世,是为了探究二平方和问题而制造的一个工具,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同时,会有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的体会.
  4.用例子解释定义和定理
  凯莱定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群都会与一个变换群同构,这似乎揭示了,如果把变换群搞清楚了,所有群类都清楚了.变换群是一类比较抽象的群类,同时也是教学和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难点在于这个群里面的元素是变换.在讲授这个定义之前,不妨先举出例子:
  例4 设集合M={1,2},M的全部变换如下:
  τ1:1→1,2→1;τ2:1→2,2→2;τ3:1→2,2→1;ε:1→1,2→2.
  问:(1)T(M)={τ1,τ2,τ3,ε}关于变换乘积是否做成群?
  (2)S(M)={τ3,ε}关于变换乘积是否做成群?
  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分析,能看到T(M)关于变换乘积不做成群,而S(M)关于变换乘积做成群.在解题的同时,学生会对元素为变换的群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原来这就是变换群.然后再给出变换群的定义.
  5.把定理回归应用到例子
  大到学习一门学科,小到学习某个结论,学生们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学了它有什么用?在前面所讲到的用例子让学生对定义、定理有更深认识的前提下,如果能够在辛苦地证完一个定理后,马上给学生展示这个结论会给我们的研究学习带来什么样的用处和好处,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例题的选择上就要求有针对性.下面用一个案例来说明这种方法.
  研究一个对象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局部到整体,研究一部分元素的性质,再联系到整个对象的性质;二是建立对象与对象之间的联系.在群论中,同态和同构就建立起代数系统之间的关系,在同态下很多代数性质可以传递,在同构下,两个代数系统可以看成是同一个系统.
  结束语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指教育的综合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并列而行.作为当今教师,对授业要求更高,特别是数学老师,不仅要教会知识,还要做到让学生知道知识体系的来龙去脉,“抽象代数”比较注重逻辑思维,在思路上、技巧上都和通常的认知有所不同,这需要教师花更多的精力思考如何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思维培养,不只是教会学生做题.这将是教育工作者们长期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德余,唐再良,等.近世代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子胥.近世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顾沛.“抽象代数”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大学数学,2006,22(3):9-13.
其他文献
【摘要】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过多的活动环节会造成课堂教学的烦琐与拖沓,势必影响教学效率. 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再三斟酌,要让教学环节少而精,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安排的活动环节中获得有效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基于班级学情,对“认识图形”一课在第一次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深入探究体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面从
平面向量模的最值问题是浙江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也是其他省份的常考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学生对向量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对这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总是把握不好,对向量模的最值问题更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处理.  向量的模,我们有两方面可以考虑:首先向量的模即向量的大小,可以利用几何意义考虑线段长度的最大(小)值;其次向量的模可以计算,利用代数意义考虑转化为函数的最值(或恒成立问题).下面就向量的模最值
【摘要】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有关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数学教育家的重视.本文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数学问题解决的发展、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解、数学问题解决的几种模式、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问题解决;模式;影响因素  一、数学问题解决的发展  虽然有关问题解决的教学与研究早就有了,但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中的口号还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少持久力,注意力容易涣散,感觉学习数学很乏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 所谓的数学活动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其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以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 而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新颖别致的新课导语可以唤醒学生对新知学习的重视,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成绩. 那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达到引人入胜,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复习旧知,自然过渡  数学是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的生成都是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作为基础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复习已学
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利用图形面积求解相关问题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和手段,这种方法非面積而求面积,是利用面积关系求线段长度或线段之间关系问题等,常常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 小学数学日记是从现阶段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方法和数学生活等入手的,关键在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水平,形成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日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本文就从学生的自我评价、师生的交流互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讨论,以更好地开展数学中的日记教学.  【关键词】 数学日记;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日记是学生与教
【摘要】 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已经成为摆在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这就使得很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问题教学法. 本文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分析了在当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提出了几点利用问题来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建议,对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初中教学;问题教学法;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
【摘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的最快的信息反馈手段,也是攻破难点、突破重点、体现观点、解决疑点、克服弱点的关键. 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更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 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 但作为始作问者
【摘要】在20世纪初,数学家就开展了一场数学的教育改革的运动,其主要的观点即“在高观点下看高等数学”.这一倡导的提出,首先体现的是“学生的思考方式应该以函数的形式”,即应该采用近现代的微积分与数学的函数进行改革,代替过去的代数中的内容.其次,这一倡导体现的是几何应该采用一种几何中的几何这种变化视角来看待.然而在最近,人们又开始将焦点放在了“高观点”上,与此同时,世界性的研究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