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怕“后妈脸”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gu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带儿子小撒去人家玩,我们都提前约定设置闹钟,闹钟一响就告辞。在4岁前,这招很管用,小撒说到做到。可是,随着他的长大,闹钟的权威性开始动摇。他抗议:“妈妈,你不给我自由!”
  作为知识分子的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自己戴着一顶“剥夺孩子自由”的帽子。但是,小撒振振有词:“闹钟一响,你就把自由锁进闹钟里。仙女教母也钻进闹钟里,然后后妈就出来了……”
  小撒刚看了好莱坞大片《灰姑娘》。他认为闹钟(类似于电影中的午夜钟声)一响,我就收起“仙女教母”的慈祥,变成了一个吆喝他回家、上床、洗漱的“凶狠后妈”!
  那晚,在小撒睡后,我向爱人表达心中疑惑——我致力于用爱和自由来陪伴小撒,为何被他认为具有教母和后妈双重人格呢?
  爱人对我一番安慰后,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有时候,你像个闹钟妈妈。当小撒还在探索的时候,你像闹钟一样打断他,让他感到厌烦。”
  爱人给我举了一个例子:
  昨天,儿子放学回家路上要吃棉花糖。我让他举起来直接咬,而他却用手撕着吃,把大大的棉花糖捏成一块块小球,我骂他:“多少细菌啊!”最后,失去兴致的儿子把棉花糖一脚踢飞,我一边数落他浪费一边让他捡起来放到垃圾桶。我的怒气还未消退,儿子又去扒拉垃圾桶里的垃圾,愤怒之下我狠狠地打了他一下……于是,原本美好的一个下午,在他的嚎啕大哭与我的焦躁不安中,荒废了。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虽然事后我给儿子道歉,但还是感觉很伤彼此的感情。爱人以这件事为例指出我的问题所在:“伤害孩子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怒气中的情绪。”
  爱人说:“最伤孩子的,不是后妈的心,而是后妈的脸。就算你再爱儿子,当露出后妈脸时,他就拒绝你了!在受伤的感觉中,你说什么金玉良言他都听不进去。”
  爱人的话深深进入我的心,我又看了一些育儿书,这样一段话深深启发了我:“无论你多生气,多恼火,都要给他一个好脸。好脸能给儿童提供情绪安全的基础,其结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容易采纳与父母相同的价值观和一些行为。所以,好脸必须稳定地给下去。”
  后来,我又陪儿子重看了一遍《灰姑娘》电影。
  仔细观影中,我发现无论是灰姑娘的亲妈,还是教母,她们出现的时候,一定是和颜悦色,给孩子快乐的一张好脸。至于那个后妈,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她有一肚子坏水却对灰姑娘彬彬有礼,假装微笑,灰姑娘也尊重她爱戴她;直到她露出一张狰狞的后妈脸,说出刻薄贬损的话后,两人的关系才每况愈下!
  哇!一部电影里竟蕴含着如此大的家教智慧!于是,我试着自我调整,当小撒一次次挑战我的情绪底线、气得我火冒三丈时,我一遍遍告诫自己:
  “不给孩子后妈脸!
  不给孩子后妈脸!
  不给孩子后妈脸……”
  最想动粗时,我会先去厨房和洗手间安静一会,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带着微笑走出来坚持原则,以较为平和的语速和语气跟他好好说话。
  有一天,我带小撒去郊区的亲戚家玩。亲戚家条件有限,厕所比较脏,小撒死活不肯在那里拉大便,最终把便便拉到裤子上。
  我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此前进行无数次说服、威逼、利诱,折腾得精疲力竭,却要面对一手臭臭、满地污秽、令主人尴尬等局面。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把他摁在床上,狠揍一顿。但是,我在关键时刻克制住了自己。我先将小撒交给公婆,把自己锁在洗手间,一边做清洗工作,一边给自己暗示说:“我不是后妈!我是美丽、慈爱、聪明、优雅的教母!我一定能处理好这件事情!我一定不生气……”
  当我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才走出洗手间,心平气和地给小撒换了干净裤子,然后问他:“以后再到这里玩,我是不是给你准备一个便携式马桶?”
  小撒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看到我保持着一张“亲妈脸”,他变得很乖,后半天都没怎么捣乱。
  说来也有趣。下午的时候,小撒约我出去走走。当我们走过一片稻田时,他说自己想拉臭臭。我扶着他,蹲在田野里。他很快就“如厕”结束了。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不用马桶,却愿意在这里方便呢?”
  小撒说:“这里好啊,风吹啊吹啊,把臭臭的味道一下就吹没了。”
  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原来,幼儿的很多行为背后是有深刻原因的,这个不肯拉臭臭的捣乱行为,或许正是小撒进入幼儿审美敏感期的反应之一。
  此前我在怒气中,以为他是故意捣乱、嫌弃穷人、不懂礼貌……其实,这何尝不是我给孩子误贴的标签呢?或许是因为大人的心思太复杂,所以才会错读孩子单纯追求完美的心态,并且粗暴地打扰和对待他们。
  还好,我控制住了自己,否则也许真会扼杀孩子对美的自发追求呢。看来,孩子真是家长的老师。怪不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
  这句话,恐怕我要用一辈子去好好理解!
  编辑 刘建淑
其他文献
一  儿子6岁那年,成为班上年龄偏小的三个孩子之一。  入学后,他还不会写阿拉伯数字1到10,把9的“豆芽头”歪在了另一边,把10写成“01”;我让他数教室后窗栅栏里的一溜花盆,他硬是数不到15;做作业时,他的小手软软地握着铅笔,拼音字母写得比他自己还幼稚。在整个小学阶段,我与先生始终顶着巨大的压力,除了给儿子修了一门软笔书法,没有逼他参加其他辅导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儿子以超过分数线0.5分
期刊
晨光透过香樟树的树梢,扑棱棱地照射在窗边孩子的脸上。这群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孩子,正大声地朗读着新学的小诗,琅琅的书声汇成了一首动听的交响曲,在校园的上空回荡着……  哭脸  我环顾教室四周,小羽的座位空空的。小羽是个活泼的孩子,故事讲得顶呱呱,可最近几天,小羽总是阴沉着一张小脸,明显带着不快的情绪。发生了什么事?正当我心中纳闷时,小羽背着书包,小手抹着眼泪,哭哭啼啼地出现在我的视线中。还没等我发问,
期刊
新年的儿歌,  带给我全年的祝福:  我要有阳光的四月,  凉爽的七月,  温和的三月。  我要一天里没有黑夜,  我要大海没有风暴。  我要面包永远新鲜,  我要桃树鲜花盛开。  我要猫儿狗儿做朋友,  我要泉眼儿里喷牛奶。  如果我要求太多就会一无所获,  我只要一张快乐的笑脸。  贾尼·罗大里,1920年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
期刊
一  孔夫子很早就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一种谦卑的态度。然而今天的社会,无论是做老师的,还是做父母的,最缺少的就是谦卑的态度。所以在教育孩子时,要不就茫然失措,要不就自以为是。我们以为孩子出了问题,但是我们没有问题吗?面对新的一代,你是否还在沿用陈旧的教育方式呢?  在儿子大约四五岁时,我尝试给他讲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有一天晚上的睡前故事是《农夫与蛇》。这个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期刊
贾容韬,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曾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全国妇联评为“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著有《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等。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曾经沉溺于网络、学习倒数第一的儿子贾语凡考入了一所重点工程大学,后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心理学研究生。如今,儿子和他一起从事家庭教育工作。贾容韬和儿子贾容韬和儿子  做完该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记
期刊
去年9月,儿子升入四年级,想到那个襁褓中的婴儿忽然长大,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甚至有些惶恐。儿子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作为家长的我,该如何跟上他的节奏、引领他成长?  回想这些年,细心的呵护,认真的陪伴,我见证了儿子每一步的成长;而儿子时不时给予我的温暖、惊喜让我幸福无比!从初为人母的惊慌失措到如今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我内心充满感激。是孩子让我心智逐渐成熟,是孩子鞭策我不断学习,做更好的自己。  
期刊
孩子犯错后为啥讨好你?  山东济南一读者来信咨询:我3岁的儿子把黄豆瓶滚来滚去,还用脚踢。只听哗啦一声,瓶盖开了,黄豆撒了一地。儿子愣了一下,然后飞快地看了我一眼,赶紧把黄豆捡了起来,捡完后,儿子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我身边,并问我要不要喝水。我不作声,他嬉皮笑脸地对我做鬼脸。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已经知道犯错后要讨好你呢?  答:案例中孩子的表现就是内疚感发展的表现。  1.孩子两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的萌
期刊
1  初二期末考试,物理100分的试卷,女儿只考了48分,这样的成绩在班上处于倒数,也影响了总分及排名。  女儿知道自己成绩后心情很沮丧,回家后还悄悄地哭了。因为这学期女儿在物理上下了很大气力,做了不少题目。本以为期末考试能打个翻身仗,考完试女儿还兴高采烈地讲,这次肯定能考80分以上。哪知道成绩是这样,连物理老师也惊呆了,把她的试卷反复看了几遍,没发现统分错误,也没发现阅卷错误,于是满脸疑惑地望着
期刊
孩子爱用橡皮怎么办?  江苏扬州一读者来信咨询:亲戚家小孩有一个习惯,无论是画画还是写作业,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马上用橡皮擦掉,没错也擦,不好看也擦,有时甚至把本子擦破,时间就在擦来擦去中没有了,作业都没法按时完成。用什么办法来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答:这种情况心理学上称为“橡皮综合征”。橡皮综合征不是一种病,不存在智力问题,只是一种不良心理现象。造成橡皮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心理压力大,过于追求
期刊
不满14周岁不受刑事处罚?  湖南绥宁一读者来信咨询:湖南邵东三名未成年人杀害教师案件中,最让我震惊的,是13岁的刘某在抢劫杀害老师之前说的一句话:“我们还没有14岁,就算打死人,也不用坐牢。”我很疑惑,对于这样的恶劣事件,法律有没有其他规定,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答: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有犯罪行为,因其无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不予刑事处罚,但可以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