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开展科学阅读的意义和策略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shu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科学课堂使用科学读物,包括绘本和其他形式的科学文本,成为美国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趋势之一。2013年,美国颁布的新一代科学标准中列出的八项科学实践之一就有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而阅读科学读物是学生开展这一科学实践的重要途径。可以预见,美国小学科学课堂将会更加重视在科学课堂中开展科学阅读活动。
  2017年颁布的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而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还提倡加强科学和语文的联系,建议让学生阅读科学书籍。目前国内虽然有些教师在尝试,但从整体上来说,教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读物了解还不多,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还很少,可选择的科学读物比较少且陈旧,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读物更少。尤为不足的是,很多教师仅仅把阅读科学读物作为课外的阅读,或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往往忽视了科学作品具有的更强大的功能。
  科学阅读的意义
  有研究表明,科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概念,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比如预测、推理、得出结论、综合概括、评析和交流信息等。在科学教学中使用科学读物至少有以下好处:
  科学读物中,科学知识、概念存在于与学生有关或熟悉的情境中,知識、概念的呈现,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因而他们更容易理解有故事情节的科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常常伴随故事情节展开,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假说、预测事件、收集和测试证据。
  使用科学读物,从多元智能角度来看也是有价值的。我们知道,有些学生擅长从文字中获得知识,有些更容易从图像中获得,而有的则擅长动手做。教师使用除课本外的读物教授科学概念,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机会,确保更多的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传统教学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科学读物有助于改善这个状况。大多数学生喜欢故事和图画,科学读物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从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随着故事的深入,他们不知不觉地跌入“科学的陷阱”。
  在科学课堂上使用科学读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住科学概念,还能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也能促进学生形成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使用科学读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当面对熟悉的情境时,学生更容易互相交流,有话可说,有情可述。同时, 通过这种交流,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科学读物经常会提供情感教育的机会。在情节展开的同时,人物经常表现出坚持、坚定、勤劳、关爱等品格,更容易使孩子们接受。
  科学读物中的图画或文字,有时也为教师提供信息,启发他们设计更多类似的活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无论是作为普通公民或将来从事科学或工程的工作,都要求有阅读公共媒体和互联网上的科学文章的能力,能辨别其内容和方法的谬误,并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交流,准确地描述观察,澄清思路,为自己科学主张提供依据。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开展科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发展这样的能力。
  科学阅读的策略
  课堂上可以使用的科学阅读的策略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科学读物的类型以及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策略。Harvey和Goudvis (2000)列举了阅读的6个关键策略,分别是建立联系、提问、可视化、推断、决定重要内容和综合。
  建立联系
  在阅读时,教师让学生建立已有的知识以及经历与正在阅读的读物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读物跟学生自己、读物内部的联系、读物跟其他读物的联系以及读物跟世界的联系。
  提问
  是指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向自己或作者提问。这个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想法、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和消除阅读中的困惑。
  可视化
  在读或听的过程中,学生将文字描述的内容在脑中形成图像。这个策略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推断
  学生将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线索与以前的知识相联系,得出结论,或者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
  决定重要内容
  是指从不重要的细节中分辨、识别重点信息。
  综合
  将阅读中得到的信息和以前的知识与经验整合,形成新的观点。
  科学阅读案例及说明
  下面的《地球内部什么样?》阅读案例是根据翻译图书《神奇的校车——地球内部探秘》的内容而设计的(详细教学设计附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实施。下面对设计的思路和采用的策略作几点说明:
  标题采用了问题形式
  科学探究或工程设计通常是要回答一个科学问题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活动是常见的教学方式,所谓科学探究或者探究式教学,通常应该起始于一个科学问题。
  科学概念
  尽管本课涉及多个科学概念,但我们设计的阅读活动只关注地球内部的构造,即三个圈层。我们设计了多种方法,比如提取和整合信息、口头和书面表达、制作模型等,照顾到运用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地球内部构造的概念。
  科学实践
  我们采用了美国新一代科学标准中科学实践的提法,类似于过去我们常指的探究技能。我们认为科学实践更准确地反映了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实践包括:提出问题,建立或使用模型,设计并开展实验,分析并解释数据,应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立解释,参与基于证据的争辩,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
  阅读策略
  我们使用了前面提到的6个关键策略,比如通过提出大量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读本和自身的联系,和环境的联系以及和作者的联系。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推测事件的发展进程。通过写作和制作模型,培养学生鉴别、概括和应用重要内容的能力。
  附:《地球内部什么样?》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科学概念:地球内部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科学实践:通过阅读获得、分析有关地球内部信息;制作模型,解释地球内部构造。
  二、活动材料(两人一组)
  [材料 规格 数量 科普图书《神奇的校车——地球内部探秘》或图书的PPT 〔美〕乔安娜·柯文 文 /〔美〕布鲁斯·迪根 图,蒲公英童书馆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组 塑料刀 1/组 超轻黏土 至少三种颜色 1/组 ]
  三、活动过程(建议时间为2小时,可以分段进行)
  【阅读前】10分钟
  1.出示地球仪,问学生:
  (1)中国在哪里?美国在哪里?
  (2)地球表面有山川、河流、江海,地球里面是什么呢?
  (3)关于地球内部,你想知道什么?
  2.PPT呈现图书封面,让学生观察并猜一猜:书中可能讲的是什么?
  【寻石记】第6—14页;10分钟
  3.师生共读第6—9页,思考并回答问题:
  (1)大多数同学没有完成“找石头”的作业,阿历克斯说:“我一块石头也没有找到。”你觉得为什么他们没有找到石头?如果让你找石头,你会在哪儿找?石头都从哪儿来呢?
  (2)请学生大声朗读第9页旺达的笔记。笔记里说小石块来源于大一点的岩石,那么你认为地球会不会是一块实心的大岩石?
  【出发】第12—16页;10分钟
  4.大家乘校车来到郊外,正要下车,校车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而且越來越快。让学生假设自己是陀螺转起来,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让校车转起来?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5.两人小组合作阅读第14—16页,获取有关地球的信息,用图画或者文字记录在方框中。
  6.两个小组间交流获取的有关地球的信息,学生代表发言。
  【向深处前进】第17-29页;20分钟
  7.PPT展示第20—21页的“意外”情节。教师问学生:当遇到意外的时候你会怎么样?阅读第21页,让学生选择用词语、表情或肢体语言表达。
  8.学生自读第24—29页,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以下问题:
  (1)为什么地球深处的岩石会发生变化?地下远离太阳,为什么越往下走越热?
  (2)卷毛老师带着孩子们穿越了地球,他们穿过了哪些圈层?
  【写作】30分钟
  9.结合第28—29页,以“地球内部探秘之旅”为题编写一个故事。假设你要经历一次奇特的旅行——穿越地球内部,你认为要做哪些准备?穿越地球的过程中要经过哪些区域,分别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你又是如何勇敢克服的?
  10.小组讨论想法,小组或个人完成写作,再进行故事分享。
  【拓展】20分钟
  11.结合阅读材料第28—29页,并参照下面的一段文字,利用超轻黏土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
  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5千米。再往下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由一些又硬又热的岩石组成。最里面是地核,厚度约为3500千米。如果把整个地球比喻成一个鸡蛋,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相当于蛋壳。
  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用一种颜色的黏土代表一个圈层;考虑地球内部构造的圈层,各层厚度所占比例,每一层选用多少材料;先完成最里层,再依次往外做;展示并互相评价,切开地球内部构造模型的四分之一,观察地壳、地幔、地核厚度分布是否合理。
  【反思】20分钟
  12.找一找书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想象?两个小组间讨论并记录下来。阅读第38—39页进行对照。
  13. 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了哪些收获?
  (2)关于地球内部,你还想知道什么?
  (饶思琪,成都师范学校银都小学教师,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科学课项目志愿者;王平,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科学课项目专家)
  漳州滨海火山岛上岩石缝隙间的藤壶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探索“稳定性长效氮肥”在河南玉米上的应用前景,在河南睢县原种场进行了该肥料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稳定性长效氮肥”改善了玉米的成产因素,与配方施肥相比,增加了玉米的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平均每667m2增产15.0kg,增产率达2.49%,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平均667m2增产28.33kg,增幅4.80%,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稳定性长效氮肥” 经济效益最高。 
摘 要:由于传统的光电自准直仪存在测量视场范围小、系统设计过程复杂、测量结果不精确等问题,因此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PSD的新型光电自准直仪系统。文中具体介绍了国内外技术现状,分析了光電自准直仪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选取PSD作为光电探测器的系统结构,阐述了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此外,展望了该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光电自准直仪;PSD;测量视场;光电探测器  中图分类号:TP211 文献
摘 要当今中学化学教育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探索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这一模式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把化学教学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有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最终转变。  关键词教学中;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通过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了莎车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调查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莎车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2.77g/kg、全氮0.73g/kg、碱解氮63.4mg/kg、有效磷9.5mg/kg、速效钾155mg/kg,与1982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相对比,剖析莎车县耕地养分变化原因,提出了耕地改良利用对策。  关键词:莎车县;土壤养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为配合国家禁用高毒农药政策的开展,积极推进新型高效低毒药剂的使用,进行了2种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防治大白菜蚜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种高毒农药替代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在试验条件、剂量下,对大白菜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用于大白菜蚜虫的防治。  关键词:高毒农药;替代药剂;大白菜蚜虫  中图分类号:S482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近几年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课程教育体制的改革所衍生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主要指导原则。语文作为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课程,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情况。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其主张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设备,或利用教师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设具体、真实、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课堂教学资源,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
我国是文物大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具有它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十一五”规划对文物保护工作予以关注,提出我国要从文物大国向文物保护大国战略转移的重要使命。    作为浙江省温州博古斋董事长,一位民间传奇收藏家,陈纪平极具前沿意识。凭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意志,打破陈旧观念束缚的勇气和胆魄
摘 要几何、代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思维在形象和抽象之间灵活转变,才能真正的内化知识,形成终身受益的知识体系。但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甚至还可能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在上,除了科学、有效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鉴于此,本文阐述了游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计算。计算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然而在计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如:过分强调情境导入,忽视计算思维热身;过分强调方法多样,忽视算法最优提炼;过分追求教学技能,忽视错误的心理研究等。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计算教学中要重视算法优化整合,加强算理算法教学;重视口算估算训练,夯实计算基础能力;重视辨析练习设计;重视
摘 要对于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来说,其本身是确保学生建立知识学习萌芽以及增进价值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未来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环節。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社会生活经验较少,数学基础知识积累相对较匮乏,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侧重点教学接受程度存在局限性。小学教师充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其独有的教学优势,进一步发挥其教学引导作用,借助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实践,从而在根本上有效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