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表达是科学思维的外显,科学表达能力的提升,既是科学思维发展的外在标志,又是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表达并不局限于文字表述,也可以用图画、照片、数据、图表等形式呈现。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科学探究活动经常会使用科学图画来表达观察过程或结果。
小学生的科学绘图水平如何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三年级孩子的科学绘图水平处于“儿童画状态”,即以美术的视角去描绘观察对象,把主观感受较多地投射到客观对象上,常有想象、夸张,所呈现的作品往往与观察对象相去甚远。图1是三年级孩子画的校园里的文旦树,这个孩子虽然较好地关注了树干的形态和树冠的形状,但是,图中对枝叶、果实的生长方式和比例、位置等方面的表达是有很多想象成分的。图2是三年级孩子画的蚂蚁,大板牙和小眼睛很有拟人味,科学味却少了些。因此,科学课上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绘图的方法,引导他们在学科学的进程中逐步完成从“儿童画”到“科学图画”的转变。
一、关注结构,把握整体
客观呈现是科学绘图最本质的要求,要做到客观呈现,绘图时首先要从宏观着眼,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形态及其结构。
1.把握整体形态
如何客观地呈现观察对象,很多孩子常常无从着手,部分孩子会采用观察一部分画一部分的方式,容易出现整体形态不准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绘图时做到先仔细观察绘图对象的整体形态,再进行正确的轮廓勾勒,帮助他们建立科学图画的大轮廓,顺利地完成对观察对象的客观呈现。
画蚯蚓是比较简单的科学绘图任务,学生应该先观察蚯蚓的外形:长长的、细细的、圆筒形的。大轮廓把握好了,所画的蚯蚓就不太会走样(如图3)。但是,如果绘图之前没有注意观察蚯蚓的大轮廓,就会出现问题,如一个孩子把蚯蚓画成了扁平状的(如图4)
2.搞清结构特点
科学观察过程中,掌握观察对象的结构是一个重点,科学绘图也应当重视正确描绘观察对象的结构,要清楚地呈现描绘对象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画蚂蚁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三部分是直接连在一起的。掌握了蚂蚁的结构特点,才能正确地画出蚂蚁来(如图5)。
学生最容易搞错的就是3对足长在哪里,图6这样的作品是很常见的,如果教师在绘图指导时强调学生关注结构,这样的问题就能有效避免。
二、关注细节,提高准确性
在把握整體和结构的基础上,关注细节能使科学图画富有科学味,使之成为孩子们学科学的好帮手。
1.注意各部分的比例
比例失调是导致客观呈现失败的一大原因。图7所呈现的蚂蚁,整体和结构没有问题,但是腹部过小、足过短,就使这只蚂蚁看上去很不协调,这就是比例失调造成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绘图时把观察对象各个部分的大小、长短先进行比较,再按比例画出来。
2.注意各部分的位置
在科学观察的初级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概念名词,例如叶序的种类有互生、对生、轮生等。但是,如果学生能在绘图时基于细心的观察,准确地描绘观察对象各部分的位置,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积累宝贵的感知。如图8所示,这位学生绘制的狗尾草,准确地呈现了叶在茎上的位置,虽然他还不知道“单叶互生”的科学概念,但他今后学到单叶互生时,可能会在脑海中闪现狗尾草的形象。
3.注意各部分的数量
图9是学生绘制的水葫芦,在一个根系上,不可能只生长一片叶(含膨大的叶柄),这是一幅不完整的科学图画,小作者没有把握好叶的数量。
4.注意各部分的形状
儿童科学观察的对象是千姿百态的,科学绘图应当关注各部分的形状。图10所呈现的狗尾草,叶片画成了椭圆形,明显不符合实际,应该修正为条形。
三、关注格式,提高完整性
真正的科学绘画作品,不仅要有图,还要有各部分名称的标注、与实物相对比的尺寸说明等。小学生刚刚接触科学绘画,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以图画为主,可以适时让学生学习在图上增加一些简单的标注。
教学《金鱼》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描绘金鱼的外形,再出示金鱼各部分的名称,请学生自行添加到图画中。完成添加标注的任务成了孩子们认识金鱼各部分名称的自主活动,教学效果很不错,图11就是一幅优秀作品。学生通过长期、多次练习,能较好地掌握绘制一幅完整的科学图画的技能。
在指导学生绘制科学图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典型的观察对象。有一次教学水生植物时,我提供给学生的水花生因为搁置时间过长,只有几根残枝,直接影响了学生科学图画的质量。图12所呈现的水花生并不完整,但责任不在学生,学生已经把整体形态、结构、各部分细节表达到位了,图画的缺陷是观察标本本身的不完整造成的。我们要选择典型、完整的观察对象让学生观察描绘,观察对象的姿态要自然生动,色彩、花纹正常、鲜明,有利于学生准确、生动地绘制科学图画。
浙江省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301300)
小学生的科学绘图水平如何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三年级孩子的科学绘图水平处于“儿童画状态”,即以美术的视角去描绘观察对象,把主观感受较多地投射到客观对象上,常有想象、夸张,所呈现的作品往往与观察对象相去甚远。图1是三年级孩子画的校园里的文旦树,这个孩子虽然较好地关注了树干的形态和树冠的形状,但是,图中对枝叶、果实的生长方式和比例、位置等方面的表达是有很多想象成分的。图2是三年级孩子画的蚂蚁,大板牙和小眼睛很有拟人味,科学味却少了些。因此,科学课上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绘图的方法,引导他们在学科学的进程中逐步完成从“儿童画”到“科学图画”的转变。
一、关注结构,把握整体
客观呈现是科学绘图最本质的要求,要做到客观呈现,绘图时首先要从宏观着眼,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形态及其结构。
1.把握整体形态
如何客观地呈现观察对象,很多孩子常常无从着手,部分孩子会采用观察一部分画一部分的方式,容易出现整体形态不准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绘图时做到先仔细观察绘图对象的整体形态,再进行正确的轮廓勾勒,帮助他们建立科学图画的大轮廓,顺利地完成对观察对象的客观呈现。
画蚯蚓是比较简单的科学绘图任务,学生应该先观察蚯蚓的外形:长长的、细细的、圆筒形的。大轮廓把握好了,所画的蚯蚓就不太会走样(如图3)。但是,如果绘图之前没有注意观察蚯蚓的大轮廓,就会出现问题,如一个孩子把蚯蚓画成了扁平状的(如图4)
2.搞清结构特点
科学观察过程中,掌握观察对象的结构是一个重点,科学绘图也应当重视正确描绘观察对象的结构,要清楚地呈现描绘对象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画蚂蚁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三部分是直接连在一起的。掌握了蚂蚁的结构特点,才能正确地画出蚂蚁来(如图5)。
学生最容易搞错的就是3对足长在哪里,图6这样的作品是很常见的,如果教师在绘图指导时强调学生关注结构,这样的问题就能有效避免。
二、关注细节,提高准确性
在把握整體和结构的基础上,关注细节能使科学图画富有科学味,使之成为孩子们学科学的好帮手。
1.注意各部分的比例
比例失调是导致客观呈现失败的一大原因。图7所呈现的蚂蚁,整体和结构没有问题,但是腹部过小、足过短,就使这只蚂蚁看上去很不协调,这就是比例失调造成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绘图时把观察对象各个部分的大小、长短先进行比较,再按比例画出来。
2.注意各部分的位置
在科学观察的初级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概念名词,例如叶序的种类有互生、对生、轮生等。但是,如果学生能在绘图时基于细心的观察,准确地描绘观察对象各部分的位置,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积累宝贵的感知。如图8所示,这位学生绘制的狗尾草,准确地呈现了叶在茎上的位置,虽然他还不知道“单叶互生”的科学概念,但他今后学到单叶互生时,可能会在脑海中闪现狗尾草的形象。
3.注意各部分的数量
图9是学生绘制的水葫芦,在一个根系上,不可能只生长一片叶(含膨大的叶柄),这是一幅不完整的科学图画,小作者没有把握好叶的数量。
4.注意各部分的形状
儿童科学观察的对象是千姿百态的,科学绘图应当关注各部分的形状。图10所呈现的狗尾草,叶片画成了椭圆形,明显不符合实际,应该修正为条形。
三、关注格式,提高完整性
真正的科学绘画作品,不仅要有图,还要有各部分名称的标注、与实物相对比的尺寸说明等。小学生刚刚接触科学绘画,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以图画为主,可以适时让学生学习在图上增加一些简单的标注。
教学《金鱼》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描绘金鱼的外形,再出示金鱼各部分的名称,请学生自行添加到图画中。完成添加标注的任务成了孩子们认识金鱼各部分名称的自主活动,教学效果很不错,图11就是一幅优秀作品。学生通过长期、多次练习,能较好地掌握绘制一幅完整的科学图画的技能。
在指导学生绘制科学图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典型的观察对象。有一次教学水生植物时,我提供给学生的水花生因为搁置时间过长,只有几根残枝,直接影响了学生科学图画的质量。图12所呈现的水花生并不完整,但责任不在学生,学生已经把整体形态、结构、各部分细节表达到位了,图画的缺陷是观察标本本身的不完整造成的。我们要选择典型、完整的观察对象让学生观察描绘,观察对象的姿态要自然生动,色彩、花纹正常、鲜明,有利于学生准确、生动地绘制科学图画。
浙江省慈溪市第四实验小学(3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