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心荡漾,天长地久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这题目便有点忐忑,唯恐被人说自己骨头轻,还轻骨头人家。好在有出处,我这“春心荡漾”一词是袭用了陈村的说法。他在2001年去北京采访史铁生,写下了《我看史铁生》的文章,文中声称:“我可以负责地说,本人即便已经坐上轮椅,依然可以春心荡漾,可以不依不饶,可以尖酸刻薄。”
  言之凿凿,掷地有声,但当时还以为陈村虚张声势——真到困在轮椅的那一天,不依不饶可以,尖酸刻薄也可以,唯独春心怕只是隔夜的美梦,再不能荡漾了。然而,读了陈希米的《让“死”活下去》,才知道陈村底气十足是有根据的,原来身在轮椅并不等于春心泯灭,照样能春心萌动,生气勃勃,万物生长,而且还地老天荒,弥久而不衰。
  对陈希米知之甚少。知道她是史铁生妻子,大学读的数学,腿残疾,走路拄拐杖。后来又在陈村的文章中知道,她是上海人,喜欢笑,笑起来很灿烂,被陈村形容为“天使的笑容”。
  当年杂志社编辑向史铁生组稿,电话打到他家,接电话的无一例外总是陈希米,她要为史铁生挡驾,对求稿若渴的编辑说,铁生正在休息或刚出去,有什么事可跟她说。也难为了她,铁生本来产量就不算很高,而向他组稿的报刊却不计其数,编辑又大多不甘心被轻易打发,一个个软磨硬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于是她只有不断赔不是说好话,小着心地等对方先挂了电话她再挂。可以想象那“天使的笑容”背后有多少无奈。
  要是当年那些编辑看到她现在写的《让“死”活下去》,必定悔死,恨没在当时转而向她索稿,我甚至不认为这是退而求其次。一个学数学的女子,不经意间向世人泄露的一点才情,却横空出世一般,一下子把人们镇住了。显然,她值得文学编辑们围追堵截,就像当年围追堵截她丈夫的文章一样。
  《让“死”活下去》写她失去了史铁生后的沉痛和虚空,以及在绝境中的凤凰涅槃。这过程让她对生死、爱情、友谊、灵魂、孤独、永恒等有了许许多多的新的感悟。这样的感悟她足足写了八万字,没有莫言式的故事,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些细节,是她哲理性的思索,是她向虚无的发问,是她的自言自语、内心独白。换个人写,这一类的文章要么枯燥乏味,难以下咽;要么只是悲情,换取人们的一掬之泪。她却胜在强大的内涵,而所有这些又都包裹在她才情横溢的文字里,让人感同身受,跟随她对人生的思索而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我几度掩卷沉思,几度泪水打转,几度拍案叫好,几度忍不住想问:这样有深度有灵性的作家在中国有几个?
  要是史铁生活着,她这样的文字是要被人怀疑有史铁生在操刀代笔。那沉甸甸的思索和内敛的发问,不动声色中的诙谐……从中,人们隐隐约约地读到了史铁生的身影。难怪有人说,陈希米的文章闪耀着与史铁生文字一样的血脉和光泽。她的文字让史铁生又一次复活,仿佛铁生就隐身在她的身体里,他们合二为一,共同演绎着“让‘死’活下去”的人间奇迹——原来“死”是真的可以活下去的。
  前不久看到一则消息,说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由看得见的物质研究到了看不见的原子、质子、夸克到中微子。现在又发现了比中微子更小物质——超弦。科学家说,人类的灵魂就是一种超弦。据说,现在世界各地都有了研究灵魂的实验机构,致力于研究灵魂的存在。
  我是科盲,不辨真伪,但我宁可相信真有一种叫做灵魂的超弦的存在,有灵魂才有永恒,才有天长地久。当年看《人鬼情未了》,化作了鬼的山姆与莫莉的爱情让人感动至极,只可惜最后山姆还是要去所谓的天堂报到,还是要和爱人莫莉分手。他们分手吻别的一幕好让人揪心,真希望山姆就人形鬼体永留人间,陪莫莉慢慢老去。想必那时科学还不发达,还没发现超弦,山姆也就留不下来了。
  如今铁生是留下了,只是他比较低调,没有现身,但他清清楚楚地存在着,他就在陈希米的身体里。
  但我相信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夫妻都能人鬼(或者称灵魂)情深,地老天荒的。前提是爱得有足够的深,拿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爱得死去活来。那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若即若离的夫妻怕是只能望而止步,等待下一个轮回的重组了。还有所谓的“没有爱情有亲情”的夫妻,应该也在淘汰之列。
  既然死去活来,必定心旌摇曳,柔情似水,也就是陈村所说的“春心荡漾”。
  “一个瘫痪的男人,对他心爱的女人并且爱慕他的女人说,如果你确定不是爱情,就请离开,再痛苦也是我自己的事;如果确定是爱情,就必须留下和我在一起(决不要跟那些俗人一样)。”想必这话就是当年史铁生对陈希米言明在先的,表明他的婚姻不需要怜悯,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只是因为仰慕,他需要的是真真切切的爱,那爱就是男女之爱,是春心荡漾的结合,而不是其它什么爱所能替代的。
  “即使他(她)高位截瘫,你也可能对他(她)有对一个健康的男人或女人一样的欲望,反过来,高位截瘫者,对男人或女人也一样有性欲,有亲吻和抚摸的欲望,有性交的欲望……”
  陈希米的这些话让我们窥视了轮椅上爱情的内涵,也让我们读懂了“春心荡漾”的真正含义——那么热烈,充满生机,又那么圣洁,超凡脱俗!
  原来爱是没有什么条件能制约的,原来爱是分分秒秒的现在进行时。
  相信爱情,让春心荡漾,让爱永远陪伴着我们,直到地老天荒。
其他文献
2011年发生了很多事——  那一年,京沪高铁开始运营了;  那一年,最高法院出台了新《婚姻法》  司法解释三;  那一年,卡扎菲被利比亚人推翻了;  那一年,王丽云和编剧吵起来了。  啪!(惊堂木)——看官,吵架?女主角和编剧?还是在新剧的开机饭上,这还了得!  王丽云,梅花奖得主,解放军总政话剧团的演员,她和名不见经传的编剧在《丈母娘来了》的开机饭上争执起来。为什么呢,这要让旁人猜,想都不用想
期刊
老友左泥驾鹤西去,倏忽已八个年头了,缅怀之情无时或释。左泥不仅是一位才气横溢的作家,更是编辑《重放的鲜花》一书的资深责任编辑。想起那年一起参加京华笔会,在“梅园”踏雪赏梅的情景,物迩人遐,记忆犹新。那天特别寒冷,我们却兴致勃勃。园并不大,但亭台水榭,秀楼飞檐,古色古香;四周假山环绕,遍植腊梅,因此誉满京华。隆冬季节,梅花盛开,赏梅者如潮。我和左泥坐在腊梅拱卫的八角亭里品茗赏梅,凛冽的寒风送来腊梅缱
期刊
壹  1964年,江青来上海,与张春桥一起组织姚文元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第二年姚文发表,引起文化知识界很多人的不满。当时身为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的张春桥听到后,便设计“引蛇出洞”,命令有关报刊邀集一些专家、学者座谈讨论,鼓动大家发表意见,然后再把他们的意见整理出来,以备批判之用。李俊民也是被邀参加座谈讨论者之一。  1966年“文革”开始,古今中外的大部分作品,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都成了封资
期刊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还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无爱慕。”  翻看陈希米的文章,劈面一句话就是这个,《旧约·诗篇》的这一段文字被一个女人顺手放在了开篇,用得那么狠,内心又那么皎洁,真是明月一样的句子,展现了她的惊人的才华。  38岁高位截瘫的他娶了她,60岁时他撒手西去,携手22年,她都相伴他左右。她嫁他的时候,他的朋友感叹“这个带有音乐之声姓名的太太很年轻、很美丽、很温柔、很明朗,气质仿佛
期刊
右页一大一小两张照片,都是摄影界牛人拍摄的:大照片为崔益军所摄,小照片为祖忠人所摄。  先说小照片。好多年了,娱记们访不到美丽的向梅。无论通过何种门路,无论怎样说服利诱,她就是不愿面对记者。有人分析可能是她长久没有在银幕上塑造形象了,有人分析可能岁月流逝,她的美丽打折扣了。可是,祖忠人居然在新近拍到一张向梅的照片,她依旧光彩照人。这张摄于2012年的照片让我小小惊喜了一下。据了解,这是向梅在上海影
期刊
知识分子问题在当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有时还是性命攸关的问题。在当代历史上,“知识分子”这一名称,曾经被打上深刻的政治烙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系在一起,成为政治上不可靠的代名词。鉴于其不佳的政治名声,而被贬称为“臭老九”,为革命群众所不齿。之后,又获得正名,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在当下语境中,他们与工人阶级之间就算不会相互排斥,但也未见得就能相互
期刊
有一定年纪的上海人,对“黄永生”这个名字想必如雷贯耳。当年,他的《古彩戏法》,传遍大街小巷,那句“毯子身上盖一盖”,成为妇孺皆知的唱段。很多人,因了黄永生,才知道“上海说唱”。然而风水轮流转,不知何时,上海说唱突然在电台、屏幕、报纸上一夕消失,那个著名的“上海说唱大师黄永生”似乎杳无踪迹,直到传来他溘然去世的消息。  局外人有所不知,其实黄永生一直没有闲着,在他“被边缘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并没
期刊
三十年来,我们似乎无所不能,创造了奇迹,可为什么却换不来社会的祥和、精神的安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暴戾之气让人恐惧,又无能为力?  我们曾经羡慕西方发达社会的车流滚滚,如今我们自己也置身其中,但真正苦恼的倒不是交通壅塞,而是道路上司机们的各不相让,或是偶有擦碰时的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当然最可怕的还是有车辆肇事后不顾别人死活的疯狂逃逸。  今天,我们的医院设备不比西方逊色,医生的收入也颇为可观,可医
期刊
我一直称我们敬爱的老导演、老局长张骏祥先生为“骏祥同志”,改不过来了,所以在这篇怀念他的文章的标题上仍然这么称呼他。  在我十八岁的时候,突然看到让我耳目一新的电影——袁俊导演的《还乡日记》与《乘龙快婿》。影片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劫收”大员的丑恶嘴脸,以十分辛辣的笔调触及了当时的现实。作为一个对那个社会怀有不满的青年,自然对这位在银幕上初初露面的导演十分崇敬,他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鞭挞令我们这些人大
期刊
我尽量不去读文学杂志,不要说读了,翻一翻都闷到要死,这里面六七成是发霉陈旧的农村题材文学,交集着一些图省事儿的成长小说,想象力贫乏是通病。看作者阵容就知道编辑意图,老人们不可免,年轻人要有,但得在老规矩里面写,比方玄幻这样的,那是入不了大雅之堂的。得有爹妈,得有故乡,还得有近乎平庸的对话,小里小气的心理刻画。  这么下去,新作家们图发表,不敢有“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一定要试着这么写”的那种劲儿,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