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贾汪的生态实践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kk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汪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北38公里、苏鲁两省交界处,实际面积612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这里因煤而兴、因矿设区、也因煤而困,“一城煤灰半城土”曾是贾汪的真实写照。
  “把矿井关了,咱换个活法。”从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到2018年1月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生态魅力区”,短短几年间,贾汪开启了转型发展的黄金期——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再造,持续打造“双绿”典型,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和社会转型,曾经的“煤城”成了“中国休闲小城”“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从“煤城”到大花园
  潘安湖,因西晋文学家潘安畅游徐州山水而得名。10平方公里的潘安湖湿地是国家4A级风景区,鸟翔禽鸣、草绿花香、湖阔景美,引来八方游客渔舟唱晚,恰如潘安其名。谁也不曾想到,如今的生态明珠、城市名片,曾是徐州采煤塌陷地最严重的区域。
  2010年3月,潘安湖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建设,集“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山体、水体、农田、道路、林地和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等多种类型。几年之后,这里成为全国首个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的湿地公园。一潭碧水,用人工的方法,补救了另一次人工的失误。
  贾汪有着130年煤炭开采史,最多时有大小煤矿226座,累计出产原煤3.6亿吨,是徐州地区重要煤炭产地之一,为江苏乃至全国早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储量的减少和地下开采条件的复杂化,贾汪区的煤炭采掘日渐衰弱。2011年,贾汪区被确定为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2016年10月,贾汪境内最后一座煤矿—旗山煤矿关闭,标志着贾汪进入了“无煤时代”。
  “无煤时代”带来的是复杂的历史“包袱”:生态环境恶化、农田无法耕种、农民生活陷入困境。煤矿的掏空造成了全区13.23万亩塌陷地,采煤塌陷最严重、面积最集中的潘安,区内积水平均深度4米以上。城区煤尘污染严重,常年积水形成坑塘,良田变荒地,水系遭破坏,坑洼破败。“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当时周边居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贾汪区政府决心变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包袱”为发展资源——把生态转型作为突破口和主轴线,努力做好山水文章,还原生态本色:
  贾汪区采煤塌陷地占全市塌陷地面积三分之一,于是将采煤塌陷地治理作为生态修复的突破口。先后实施潘安湖、小南湖、商湖、月亮湖等塌陷地治理工程,累计实施采煤塌陷地项目82个,治理面积6.92万亩;
  绿化造林为煤城披新装。贾汪有大小283座山头,岩石裸露率曾高达50%。贾汪区持续进军荒山,累计绿化荒山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在石头缝上“种”出了森林;
  水环境建设重现泉城风采。全面推进“碧水工程”,重点实施督公湖、凤鸣海、凤凰泉等系列水利景观工程,实现新老城区水系贯通,改变长期煤炭开采导致的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的状况,形成“河流绕城、湖水映城、水網织城”的城市水生态系统,“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贾汪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生态+”打造新贾汪
  生态是底色,产业选择是关键。贾汪区坚定“生态+”,不断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坚持“生态+工业”,推动冶金、煤化工、建材等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利用“互联网+”,有效对接现有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促进四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潘安湖科教创新区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江苏师大科文学院开工建设,双楼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双楼港码头运营半年,集装箱运输量占到全省内河运输量的十分之一;
  加快坚持“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农业、现代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贾汪绿色果蔬品牌,实现了农民从种粮食到“种风景”的转变;
  坚持“生态+旅游业”,依托生态资源,完善潘安湖、大洞山、督公湖、凤鸣海4个国家4A级景区和卧龙泉国家3A级景区功能,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经济。2017年,贾汪旅游人数达800多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5亿元,“全域旅游,贾汪真旺”成为鲜亮品牌;
  坚持“生态+服务业”,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来贾汪投资建设养老项目,全球最大的普洛斯物流企业也落户双楼物流园区……
  现在,贾汪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开创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局面。绿水青山也带来了“金山银山”。2017年,贾汪首次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贾汪“旺”起来
  生态美、生活旺,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近年来,贾汪区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如今,贾汪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昔日煤城成了幸福宜居之地。
  历经百年开采之后,贾汪煤尽城衰,衍生出大片棚户区,成为“被城市遗忘的角落”。自2009年以来,贾汪区将棚户区改造作为贾汪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年年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目前,已经累计改造棚户区78个、369万平方米,创新采煤塌陷地注浆治理,完工安置房140万平方米,近万户矿工喜迁新居,改变了贾汪百年矿区的原有形象。
  推进产业富民。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环境污染少、群众参与面广的家具产业和电动车产业,大力发展香包、石雕等特色工艺品,增加老百姓工资性收入。坚持生态富民、休闲观光农业富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民俗文化园、潘安水镇、草莓采摘园等富民工程示范点带动辐射作用,建设一批农家乐、采摘园和特色民宿,真正让土地变成“聚宝盆”,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新路子。
  潘安湖街道马庄村的民间艺人王秀英老人,今年80岁,她家中两代人先后在煤矿打工。无法靠煤营生,王秀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香包作品也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的代表作品。在她的带领下,马庄村及周边村庄的数百名留守妇女和乡亲也从事香包制作,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考察时,称赞王秀英制作的中药香包,并亲自花30元钱购买了一个“针棒”(寓意“真棒”)香包,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被总书记“点赞”的马庄香包成了“网红”。马庄村借此契机,将村部旁闲置的原村手套厂小院进行改造,扩大香包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品牌影响。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马庄村就提出“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育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用先进的文化聚人心、领好路、谋发展,提升村民综合素质。马庄村的农民乐团自1988年组建以来,先后演出数千场,不仅聚拢了“民心”,净化了风气,还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农民乐团还多次与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外艺术团进行交流,展示新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
  下一步,贾汪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鼓励和引导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积极健康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繁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从“灰头土脸”到山清水秀,从陈旧矿区到现代新城,持续生态修复、产业转型,不仅让贾汪有了接续产业,更有了宜居宜业的美丽环境。
其他文献
3月25日,中国空军发布消息,近日出动轰-6K、苏-30等多型多架战机飞越宫古海峡,成体系前出西太平洋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同时组织轰-6K、苏-35等多型多架战机飞赴南海,实施联合战斗巡航。3月27日,中国空军宣布,12架轰-6K战机,从关中腹地远程机动至某区域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  前出岛链、战巡南海、砺剑高原。近年来,这样一支队伍屡屡把战机开到前所未至的区域,在练兵备战中不断飞出新航迹——他们
期刊
伟大时代,需要思想指引;伟大事业,需要核心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下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各地各部门奋进新时代、开创新局面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思想动力。  本刊特推出此梳理报道,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积极举措,以及践行新发展理念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上海:改革风帆劲 创新逐浪高  2013
期刊
“我想啊,我做不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我就把小事做好,能给大家带来方便,让大家少跑路多办事,不跑路也办事。”这是吕建江生前常说一句话。  吕建江,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原安建桥综合警务服务站主任。2017年12月1日,他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7岁。2018年4月17日,中共中央中宣部追授吕建江“时代楷模”称号。  清明时节,春雨潇潇。河北省石家庄市街头的“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里,
期刊
「第一书记」  从贵州省丹寨县城出发前往甲石村,车子走了一个半小时的盘山路。不停转弯,也常常看到山坡下滑的碎石。这条盘山路,于去年10月完成路面硬化。在此之前的日子,外面的人进出甲石村,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恐怕还要一定的决心。  姜海泉对甲石村极为熟悉。走访农户的路上,当记者询问起路两旁或新或旧房檐下的家庭情况,每一户姜海泉都了如指掌。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走访,是在太阳落山后。村民会在天黑后耕作
期刊
桥,由此岸前往彼岸的通道,从已知到未知再到无限未来的途径。  在人类文明的萌芽时代,自然倒下的树木或者天然形成的石拱,为他们跨过那段“溪水”创造了条件。而这也成就了桥梁最初的样貌。通过对自然的模仿,善于学习的人类开始利用各种材料建设人工桥梁。于是,这个世界上的桥梁越来越多,人类也拥有了跨越更多“溪水”的能力。与此相伴随的,是人类活动范围的拓展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而桥体本身,功能日益多样化,外形日
期刊
2018年5月,大型原创舞剧《雪域天路》在北京二七剧场公演。这是中国第一部以青藏铁路为题材的舞剧作品,由中国铁路文工团全力打造。  如果说高原雪域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那么通往雪域的那条“天路”背后建设者们的故事则更为引人入胜。青藏鐵路建设题材曾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于舞台,但用舞蹈语言的形式来讲述建设者的故事尚属首次。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准备建设,直到2014年才全线通车运营。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
期刊
时间:1990年  摄影:黄小兵  事件: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  1990年6月中旬,北京各个街道进入迎接亚运会100天宣传周,黄小兵在民族文化宫门前广场拍摄下了这张照片。装扮成这次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的宣传人员在发放宣传单。为了这次亚运会,北京全民总动员,市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全国人民也都自豪而焦急地期盼着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賽。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
期刊
從2月1日开始,有“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之称的春运又一次开启。为期40天的2018年春运中,近30亿人次出发、回家。  春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要从改革开放之初算起。改革开放带来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外出务工的人群,收入增加后旅游的人群,再加之学生流、探亲流,一年一度的春运成为40年来中国大地上定期上演、承载着太多牵挂与期盼的人口迁徙。  随着时代的发展,回家的路也在一点点发生着改变。从“绿皮车
期刊
重慶人吴邓兴为了春节回家,提前准备了半个月。票不好买。他先是在1月31日从河北霸州赶到北京,然后在2月1日凌晨登上北京开往重庆北的3603次列车。自十六七岁起,吴邓兴在新疆、广东等多地工作过,也多次为春节回家长途跋涉。近几年,母亲、外公的接连去世,对23岁的吴邓兴来说,团圆显得尤为重要。“出来就是一年。”他说,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能开个早餐店,也希望家人一切都好。  3603次列车,是2018年春运第
期刊
2018年春节,程林收到一条拜年短信:  “陈(实为‘程’)队长:新年快乐。谢谢你给扶贫户带来了方向,带来了快乐。我们兰山扶贫户向你拜年,祝你新春快乐。”  这位贫困户口中的“程队长”,今年47岁,是安徽省宣城市审计局派驻泾县章渡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同时任章渡村三人扶贫工作队的队长,因此村民习惯称他为“程队长”。  收到这条短信的“程队长”,开心,也感动。他感慨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