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破坏性设计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在国外,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主义、立体主义和70年代的表演艺术等。杜尚是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后现代艺术之父”,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杜尚制作的艺术作品就充分地体现了“破坏性设计”的表现手法,比如他1916年的作品《隐去的噪音》,由一个麻绳团夹在两块刻有文字的金属板之间构成,麻绳团中有一个只有艺术家本人才知道的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还有另外一件更为著名的作品,这是一件让所有的批评家都产生了挫败感的作品,人们很难解释清楚它的意义。杜尚为这件晦涩的作品起了一个刺激性的标题:“新娘甚至被单身上色的金属箔片夹在两层大玻璃板之间,再用油彩在需要的地方描画形象,最后完成汉们剥光了衣服”。他在这件作品中所用的材料的组合更是史无前例的,他把一些丝线和这样一个既非雕塑也非绘画的综合材料作品。大玻璃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画着一件机械样的东西,很难看清楚它的具体形状,杜尚喻之为新娘;下面绘有一个连着九个模子的巧克力磨碎机,模子乍看起来像国际象棋的棋子,代表九个单身汉。作品上下两部分的形体特征完全不同,在上半部分的新娘机器中主要形体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显得毫无规律,而在下半部分单身汉机器中,主要形体都是精确的和几何形。杜尚用这些形象来暗示男女之间的关系,其中充满了性的暗示。这个作品包含了杜尚对无个性机械的迷恋、对规则的嘲讽等诸多因素。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杜尚对于传统艺术规则的破坏力是惊人的,他从艺术的观念、材料以及制作技巧等各方面向传统艺术发动攻击。他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就可以称之为“破坏性设计”,是对材料、结构的大胆解构重组改造。杜尚的强大破坏力让本来已经濒临崩溃的传统美学体系彻底土崩瓦解,而他攻击传统艺术规则的武器又成为二战后现代艺术家的指向标,指引着他们的前进方向。
  2、国内研究动态
  在国内,新媒体艺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学习到现在的自主创新,发展之快有目共睹。新媒体艺术是新的技术所带来的艺术界的实践变革。但我们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新技术的掌握并不是新媒体艺术发展水平的考评指标。只有将艺术家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与新兴科技融为一体,创造出杰出的艺术作品,才是未来新媒体艺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趋势。虽然當前我国新媒体艺术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技术运用水平、作品创造性上仍存在很多短板。这就需要设计师打破技术的壁垒,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进行创新研究,采取科学措施对物品的材料、结构进行破坏性设计与再造。只有设计师重新认识破坏性设计,对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潜在表现力努力进行挖掘,并且联系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艺术主题、方法与原则,运用破坏性设计,才能充分体现创意设计的理念,实现有效传递信息,促进新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意义
  “破坏性设计”是一种对物品的材料、结构等方面进行大胆的解构重组改造,具有探究性和革命性,没有规定、没有束缚,打破常规,不再矜持的设计表现手法;是一种以怪诞、奇特、新颖为艺术风格,颠覆大众审美的表现手法。本课题通过阐述“破坏性设计”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使艺术工作者重新认识破坏性设计,并使其运用到新媒体艺术创作当中。与此同时,破坏性设计也间接体现人文关怀和环保色彩,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把独特的个人理念运用到设计过程中,不断努力创造新媒体艺术的未来空间。
  三、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从新媒体艺术及破坏性设计发展现状入手,明确在新媒体艺术中运用破坏性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及成果梳理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破坏性设计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设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研究。研究从新媒体艺术兴起至今的艺术作品,对新媒体、新媒体艺术、破坏性设计、破坏性创造、破坏性创新等相关概念进行总结、梳理、和研究,为指导后续的设计实践工作。
  2.了解新媒体艺术和破坏性设计的发展现状,分析破坏性设计表现手法在新媒体艺术的运用,充分了解破坏性设计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明确设计方向。
  3.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学会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在理论的深度上、在科学的方法上指导艺术实践。
  4.在新媒体艺术理论基础上运用破坏性设计表现手法,力求突破,让破坏性设计在新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5.对大量艺术现象、艺术实践实例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其形成原因。从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肌理、材料、工艺等设计要素入手,结合破坏性设计为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其更具观赏性。
  四、研究目标
  本次课题的研究目标是要将破坏性设计运用到新媒体艺术创作当中,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更希望通过设计作品让破坏性设计不受设计人士的遗弃,可以得到重视,使人们对破坏性设计形成新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延伸。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艺术家作品形成的过程必然有其原因,像是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说的一样,一个人的种族基因、环境和时代决定了他的艺术品所形成的的样貌,而怀斯的生平经历也是他独特艺术作品形成的核心,本文旨在分析怀斯的生平和影响怀斯作品的艺术家为例来分析怀斯艺术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怀斯;艺术风格;成因  安德鲁.怀斯的绘画在美国美术传统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怀斯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他是在受父亲绘画的启蒙后,把天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量的剧增,格式条款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于交易内容固定、交易数量频繁的合同,例如水、电、燃气等公共费用上,而后在其他行业中也相继推广开来。格式条款的虽然能提高经济效率、节约交易成本,但在法律上面存在一些困境。  一、消费者合同中的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又称为标准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如保险合同、拍卖成交确认书等,都是格式合同
期刊
摘要:《永远的蝴蝶》是台湾著名作家陈启佑先生的一篇微型小说,文章以第一人称叙写,我的恋人樱子因帮我寄信而在车祸中丧命,寥寥几百字将我在樱子死后悲痛懊悔内疚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本文将对其多样化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关键词:永远的蝴蝶;艺术手法;心理描写  《永远的蝴蝶》是台湾著名作家陈启佑的经典作品,也是微型小说的范本。故事情节简单,作者却运用了细腻高超的艺术手法,将一个恋人遭遇意外而去世的爱情
期刊
摘要:随着“严监管”成为金融领域的主旋律,交叉持股引发的内部控制、虚增资本、滋生内幕交易等问题也愈发暴露无遗,构建科学的公司股权管理法律制度势在必行。然我国公司法律未对交叉持股做出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交叉持股在立法上基本处于停滞与空白状态。检视我交叉持股监管缺失,应在立足我国法律实践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比相关国家交叉持股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交叉持股监管的手段和工具箱,逐步建立、健全交叉持股监管法律制
期刊
摘要:国家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使得人們对环艺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环艺设计中能够要体现美。环艺设计工作就是在融合多种元素基础上,为人们提供视觉、触觉等美的体验。在环艺设计中融合不同元素,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让受众在充分感知基础上体验到其中蕴含的艺术美。而环艺设计中的古典美元素不仅对艺术的美感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也对其中的诸多功能进行了表现,使得环艺设计的特色性更加明显。本文对环艺设计的研究,使得环艺
期刊
摘要:油画本不是我国创造发明,是从外国引进而来,但是随着油画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画家们的积极创新发展,其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一种艺术形式和现象,变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宽广,各个地区所拥有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油画的作品内涵和表现风格也会有所差别,这就是中国油画民族性和地域性形成的因素。而本文将综合论述地域性和民族性对中国油画
期刊
摘要:绘画和摄影是艺术领域的不同门类,自摄影产生之时,摄影的发展就一直影响着绘画的变革,可以说摄影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绘画史,绘画的一半成就也得益于摄影的帮助。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静态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创造过程。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个性需求日益增強,整个时代正在迈向定制化的行为模式,这场革新会彻底改变人们的商业模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它是一股巨大的变革浪潮,推动整个世界走向定制化的轨道。环顾四周,定制几乎无处不在。Nike 的定制球鞋,Burberry 的定制围巾,Levi's 的定制牛仔裤,Dell 的定制笔记本,Ferrari 的定制系列车型。而我们的无二专属定制设计工作室,将会充当着人们日
期刊
摘要:2019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都是倍受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理念正是坚持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导向,把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方向。通过对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再次品读,希望从中得出一些结论,对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农业;现代化 、  当前的中国
期刊
摘要:著名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曾在文章中写到:美国人不会扎根于某地,他们的目光会越过广袤的天地,到达未来,相较于一成不变的生活更喜欢冒险流浪;而中国人恰与之相反,偏爱植根于故土,有较强的恋家情结,更加强调生活的稳定性。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渊源造就了其对于“位置”的不同看法同时也对两国人民思维方式、文化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空间感,植根性,中美差异  一、历史背景  美国人大多是由各国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