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式排尿缓解慢性前列腺疾病

来源 :家庭医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k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性站立排尿天经地义,且站立排尿也是与女性行为区别的重要标志。笔者根据多年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经验发现,男性应该向女性学习蹲式排尿。
  
  前列腺疾病与尿液返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研究者通过多种方法证实,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患者较健康人有更明显的前列腺内尿液反流,并提出“化学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
  膀胱颈和前列腺部尿道平滑肌张力增高或痉挛,可引起前列腺部尿道压力升高,加之男性尿道长而细。尿道与前列腺呈直角,使尿道的压力增大,在尿道外括约肌部位产生尿液漩涡和尿乱流,然后再上升进入前列腺部尿道,进而导致前列腺和射精管内的尿液反流,造成“化学性”前列腺炎、精囊炎,甚至附睾炎。
  有学者认为这是前列腺炎发生的诱因,也是使前列腺炎难以治愈和易于复发的原因之一。虽然以后的研究更加深入,但至今没有解决的办法。
  
  蹲式排尿对前列腺疾病的好处
  
  蹲式行为排尿由于周围的肌肉群对前列腺的压力,不利于尿液逆流,还利于促进引流。前列腺每天静态分泌液体0.5~2毫升,只有保持良好分泌状态才不易于尿液的干扰而产生炎症。
  男性朋友会注意到,小便后有便意,当蹲下解大便时,会排出不等量的小便,这就是残尿。如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残尿更为明显,且往往伴有排尿费力尿不尽之感。采用蹲式行为排尿能明显减少残尿和减轻症状。
  另外,据资料表明,男性膀胱肿瘤是女性的2.5倍,虽不能证明站立、蹲式与患病之间的关系,但美国国立身体中毒卫生研究院的专家为此所作的解释是:膀胱患癌的可能性和尿液在膀胱中待的时间成正比。原来尿液中有一种可以致癌的化学物质。此种物质可侵害膀胱的肌肉纤维,破坏其细胞,促发其癌变。研究人员将每小时排出的尿液和相隔2~3小时排出的尿液相比较,后者所含的致癌物相当多。所以蹲式排尿能有效解决残余尿,减少对膀胱的刺激,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及前列腺疾病患者。
  蹲式排尿方法不可坐式,不可过度用力。蹲下后,让尿液缓缓自然流出。疗程大约需要3~6个月,最好长期坚持。对于疾病还须综合治疗,蹲式行为仅是手段之一。
  蹲式排尿方法简便有效,又不需要任何花费,不过想改变行为习惯很难,不少男性朋友心理难以接受。总认为丢了面子,怕别人或家人笑话。为了观察病例,在治疗中我让所有患者均改变行为习惯,但最终坚持者较少。只有深受病痛折磨,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能坚持。有前列腺疾病困扰的朋友不妨一试。
其他文献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思想,坚持夏季治疗能大大缓解冬季的病情,有的病在夏季坚持治疗甚至可望根除。所谓需要夏治的冬病一般是指某些冬季常发或特别严重的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虽然在天气炎热、气温过高的夏天没有立即发作,但却把这些“冬病”的种子埋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时便会发作或转为严重。从初夏开始,就必须处处注意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达到预防这些冬病的目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生完宝宝后,相信所有的新妈妈都希望快速恢复到从前的曼妙身段。可如果一味“求瘦心切”,就容易陷入一些错误的产后减肥概念中。    错误一 生完孩子就节食    事实  产后42天内,新妈妈不能盲目节食减肥。刚生产完,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到孕前的程度,加之有些新妈妈还担负繁重的哺育任务,此时正是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产后强制节食,不仅会导致新妈妈身体恢复慢。严重的还有可能引发各种产后并发症。    建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导乐(助产士全程陪伴)联合硬膜外镇痛(EA)分娩对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产妇243例(镇痛组)实施导乐联合EA分娩,同期常规阴道分娩临产妇262例为对照组。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调查斑秃患儿发病原因与精神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皮肤科门诊68例斑秃患儿(斑秃组)和74例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儿童社会焦虑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分析斑秃发病和精神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有的孩子已经七八岁了,但对于z、c、s、zh、sh、t等字母,还是发音不清晰,关不住音。这种现象俗称为“大舌头”或“吐字不清”,医学上则称之为构音障碍。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的运动异常或协调运动障碍,而导致在发音时一些字或词读音不准的现象。功能性构音障碍(简称FAD)又称为发育性语音不清或发育性发音障碍。国外报道FAD的发病率为1 O%左右,我国报道4~6岁儿童FAD的发病率为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