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

来源 :上海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aiquanha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5日下午5时从香港起飞,不到2小时,“中华航空”的飞机载着我们上海市档案馆一行4人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出得机场,天已经黑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吕芳上所长,早已等候在出口处迎接。他1994年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开会时与史梅定副馆长相识,后来来过上海,笔者和此次一起访台的陈正卿先生都与他见过面。蒙他亲自驾车来接,着实令人感动。 学术座谈会上 我们到台湾主要是参加吕所长发起的名为《档案与近代史研究》的学术座谈会。到达的第二天,即5月6日,会议在近代史所档案馆报告厅如期举行。说是学 At 5:00 on May 5, took off from Hong Kong, less than 2 hours, “China Airlines” aircraft carrying our Shanghai Archives 4 and his party landed at Taiwan’s Taoyuan Airport. Out of the airport, the sky is already dark. Lu Fang,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t Taiwan’s “Academia Sinica”, has long been waiting to meet at the exit. He met with Associate Dean Shi Meiding when he met at the University of Berkeley in 1994 and later came to Shanghai. Both the author and Mr. Chen Zhengqing who visited Taiwan with him met with him this time. He personally drove to pick up, really moving. At the symposium, we went to Taiwan mainly to attend the academic symposium entitled “Research on Archives and Modern History” initiated by Director Lv. On the second day of arrival, May 6, the meeting was held as scheduled in the Lecture Hall of the Archives of Modern History. That is learning
其他文献
1998年11月20日上海市档案局代表国家档案局在浦东新区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召开“浦东新区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升国家一级评审会”,出席会议的有浦东新区管委会副
1998年6月1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范敬宜等广东省检查《档案法》执行情况时所发现的问题。报道称,广东全省县级以上的档案馆达133个,加上
5月8日至9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在京召开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座谈会。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毛福民、郭树银、冯鹤旺、杨公之出席了座谈会,各省、自治区、直辖
我们档案部门通常使用的五节铁皮档案柜有着搬运方便,调整容易,防光效果好等有利的一面,但受档案库房温湿度不易控制和尘埃的影响,也存在着防尘、防湿效果差的不利一面,我们在实践
“其实我还真是挺喜欢这份工作的,但单位不再跟我续签合同,说我不胜任,对此我也没办法,只能走人。”从外地来京务工的张女士显得很无奈地对记者说。可令她更无奈的是在该公司
为了加快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泗洪县委、县政府年初即向各乡镇场和县直机关下达了招商引资任务,最近又出台了对各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办法,办法规定:确认一个单位完成招商引资项
如何进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考评定级(之二)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司本栏责任编辑王天泉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分为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和省(部)级三个等级
档案编研是档案馆主要职能利用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并具有编纂人或者著作人选题集中、倾向鲜明的特点。因此,它是体现一个馆理论学术水平的重要方面。实事求是作为邓小平理
第一部分丰富多彩的江苏档案资源一、江苏的档案资源总量及其在全国的地位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来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富庶省份,明清以来,江苏一直居于全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
世纪初长篇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出走现象 (《中华读书报》2003年8月27日) 当代中国对知识分子的形象书写,《青春之歌》建立了最初的思想规范和成长模型,这个规范的影响一直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