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绽放出水芙蓉的美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位教师都深有体会,在接手一个班的时候,班级中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能很快被发现,因为他们的表现比较“突出”,而作为占班级大多数的、表现比较一般的学生,即所谓的“中等生”,往往容易被教师疏忽。在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中常运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这一策略实际上是把中等生放在了教育的“盲点”上,忽视了对中等生潜能的发掘与培养。
  事实证明,广大中等生的表现及影响力,决定了他们是班级班风、学风形成的真正主体力量和希望所在。抓中间才能真正促两头,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其健康发展。如何让处于中等区域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浮出水面,绽放美丽,老师要注意采取有效策略,更好地发展中等生。
  一、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奋发的动力
  中等生在各方面表现平平,自卑心理往往是根源所在。如果能有效地克服中等生的自卑心理,重树其自信,就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把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作为主攻目标,给予他们进取的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要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班主任需要做许多具体而持久的工作,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设法在学习上帮助其提高。班主任不仅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热情的鼓励,促其产生奋发进取的积极情绪,还要帮助其客观具体地分析成败原因,找到改进有效方式方法。针对中等生的不同情况,我们要“有的放矢”,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方法欠缺的学生,要加强学法指导与交流;对偏科现象严重的学生,则要求自订目标,帮助其逐步把薄弱学科补上;对意志力较差、成绩波动较大的学生,则要求坚持写自查自纠日记,逐步学会自我约束;对学习态度敷衍了事的学生,则严格要求,督促其制订学习计划,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智力确实欠佳的学生,则要引导其正确对待,多肯定其闪光点,多加关爱。
  记得一位茅同学,我从初一一直带他到初三。他性格内向,家教严而有度,行为习惯不错,平时学习认真刻苦,但成绩一般。我在初一第二学期期末的评语中肯定他的努力,表达对他父母的敬重,还殷切地期望他相信我能给予他帮助,在今后能与我为友。没想到几句平淡的话语,却带给家长和孩子无限的动力。到了初二,茅同学渐渐地敢于提问,也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解出难题后的喜悦。他的成绩渐渐提高。到了初三,他主动提出每天放学后进行10分钟的单独辅导。出于这份难得的进取心,我欣然答应,这让他有了更强的学习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茅同学这个初一中等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我的帮助,到初三竟然以全校最高分考入我市最好的高中。
  事实说明,只要班主任肯持久地下工夫,许多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其不良心理状态也能得到根本的调整,整个班风班貌会显得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二、培养习惯,夯实他们学习的基础
  常言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养成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而中等生之所以学习停滞不前,正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失去了学习进步的有力保障。为了使中等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1)献给孩子一颗爱心。在中等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当他们有错误时,巧妙指点;有进步时,鼓励表扬;有困难时,雪中送炭;有苦恼时,安慰体贴……采取感情渗透的策略,用爱的暖流滋润他们的心田,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他们,让他们的自我认识水平得到提高,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2)家校联合促使学习习惯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得到家庭的配合。中等生往往自控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监督,才能保证科学合理的学习行为方式充分占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如果失去家长的配合,良好的学习行为方式就不能占领学生在家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不能顺利养成。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同与配合,我利用家校路路通、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达成共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我班潘同学初一学期初,在校表现一般,学习成绩不温不火。每逢双休日或父母外出期间,偷偷打游戏,作业质量非常糟糕。针对这样的学生,我每逢周五要求他进行一周小结,并汇报双休学习生活计划,同时我不定期家访,每周与家长签订《学生双休日活动记录单》,加强对他的管理教育。通过和家长的近一年的合作,潘同学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已有很大改变,在第二学期期末被班级推荐为“学习进步”之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他学习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他的转变更为班级学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创造机会,提供他们展示的平台
  每个人都需要成就感、自豪感,学生更是如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并适当发挥他们的特长,努力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时间和空间,让中等生也动起来,活起来。在传统的班级日常管理制度下,中等生往往只是被管理者,很难真正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我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机会。
  在班级组织重大事情和活动时,均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管理集体的机会,强化主人翁意识。集体活动的参与不应演变为班主任的独裁或是几位表现比较突出的优秀生的专利。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中等生解答问题的机会,改变课堂上中等学生“端坐静听”及“事不关己”的现状。教师要对他们多一些“偏袒”,多一些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即使绕了个圈子还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也仍然需要优等生补充完善,不要失去耐心与期待。多给中等生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战胜胆怯犹豫的心理,让更多的学生融入活跃的学习活动中,让课堂成为人人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时,班主任要促使许多平时不动不响的中等生也能全身心地参与进去,在多种活动中展示他们的青春活力,发挥他们的兴趣特长,化解他们的烦恼。中等生得到了老师更多的关注,有了适时表现自己的机会,会感到自己从班级的边缘人成为了老师和同伴关注的重要人物,这种被关注、被肯定的幸福感觉及在做事过程中体验到的快乐的成就感,能够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热情,关心热爱班集体。
  我班有位吴同学成绩一般,平时对学习要求较严的老师有抵触情绪,这让我很伤脑筋。但他逐渐显现的朗诵特长让我大喜。学校组织校园艺术节活动,我“怂恿”他报名参加朗诵比赛。经他同意后,我特地邀请任课老师和他一起精心策划比赛方案,指导他朗诵技巧,最终他以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被学校推荐参加片级比赛,这真是一份意外的收获。我抓住契机,和他促膝长谈。我窃喜,因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表现的机会,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还融洽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让他体会到了生活在这一个班集体中的快乐与幸福。
  四、开展竞争,调动他们进取的压力
  中等生常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阻碍着他们的进取。如引导得当,他们就会由平凡走向出色;如果忽视他们,就有可能退步。平等地竞争是促进中等生进步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把中等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小组间开展竞赛活动,如比比谁上课发言积极,谁作业又快又好,谁征文比赛获奖,谁自主复习认真有效,谁考试进步最大,谁在评优评先中获胜,等等。当他们取得成绩或有出色表现时要给予他们鼓励,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通过竞争,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获取进取的动力,激发奋发进取的情感。有人说,哈佛的成功经验不在于它出了几位总统,也不在于出了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在于是否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条件,是否使每位学生都能走向成功。面对新课程改革,每位老师都应转变观念,不应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而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自我,从而走向成功。
  当然,要促进中等生更有效地发展,工作方法、途径还有很多,这有待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总之,中等生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关注。
其他文献
现代英语教学理论界普遍认为,英语学习必须以可理解的大量英语语言信息输入——听和读活动为前提。但要真正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仅仅靠语言的输入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出——说和写检验和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形成。这就是“听读为先,说写跟上”的理念。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绝大多数英语课堂上,贯穿课堂始终的是大量的听说活动,包
摘 要: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因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而使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畏难心理。而恰当地应用情境教学法则可以把教材内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作者重在介绍自己在情境教学法应用方面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 情境数学法 创设情境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重在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发展战略的教育,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如果教师不能采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推行和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难点。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贫困生认定、经济资助方式、国家助学贷款机制、心理资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坚持助育结合,双管齐下,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资助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  主题词: 高校贫困生
摘 要: 中国现有的《法理学》教材编写存在着无法“应用”、无法“深入浅出”,以及违背“深入浅出”思维规律的问题。为回应法律实务的要求,《法理学》教材必须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重新设计,突出“应用”导向、“案例”导向和“层次”导向。基于以上考虑,作为应用法学内部独立学科的《应用法理学》,在教材编写上,其主体结构可由导论、法律社会论、法律本体论、法律价值论和法律方法论构成。  关键词: 《应用法理学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学因生命而精彩。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一个超越预设、洋溢着清香的新生命正向我们走来,这便是课堂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遵循着“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序列,预设是对美好课堂的静态构思,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甚至每个细节,最终结果是达成预定的目标。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中对以往强调的目标的预设性、过程的计划性、结果的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其实施的过程巧妙适
每年高考都如约而至,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要直面“高考倒计时”的紧张时刻,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不可避免,而每年高考前缓解压力的话题也同样如约而至。  有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公式:高考成功等于实力加心态。他们曾就二十个影响高考成绩的因素,对考入北京大学的五十一名状元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发现对高考起作用的因素中,考中心态名列第一位,考前心态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名列第三位,学习基础名列第四位。可见,心理作用在高考
摘 要: 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迫切的需求,而高校学生是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南京航天航天大学的“艺心艺意”义教班志愿服务项目为实例,分析了高校学生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的有利因素、有效途径和主要瓶颈,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校学生 专业化志愿服务 “艺心艺意”义教班    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是青年志愿服务中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开
《荆轲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这篇文章时,不但要认识荆轲这一人物形象,讨论分析刺秦这一行动的对错,还要通过深入分析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懂得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具备一种品质——隐忍。  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这一精神,以及他在整个刺秦活动中表现出的很多优秀品质,历来很多老师把分析荆轲这一光辉人物形象作为正面教材大讲特
摘 要: 本文以案例引入的方法提出公共设施致害问题,通过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概念,构成要件,以及结合案情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案。  关键词: 公共设施 致害 赔偿    2006年5月甘肃省省道306线岷县县城以北500米处的北门洮河大桥突然垮塌,桥上数名行人和两辆农用三轮车掉入河中,四人受伤。经调查核实,一辆超载的大货车是此次坍塌发生的直接原因,公路管理部门称自己并无执法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精彩的导入好比一把打开成功课堂的金钥匙,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师生共同享受缤纷多彩的语文课堂。  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课堂导入。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于漪老师也说:“上课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一定要注重导入方式,从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