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心失落的荒原上真心回眸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重要散文,文中蕴涵了鲁迅对阿长这名劳动妇女深沉的爱,本文对作品主题及情感意蕴作了细致而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鲁迅研究 《朝花夕拾》 儿童视角 散文研究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章。在《阿长与〈山海经〉》文章结尾,作者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编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以普通人的“爱”为主题的阅读单元。那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我们读到的“爱”又是一种怎样特殊的“爱”呢?
  这还待从文章两种叙述视角说起。作者运用两种视角在写,一种是儿童视角,一种是成人的视角,这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两种视角交叉进行着,那作者为什么用这两种视角呢?
  李贽有个著名的童心说,他指出: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焚书》卷三《童心说》)可以说,这个童心说思想也渗透在《阿长与〈山海经〉》的叙述中。
  课文开头讲到了阿长名字的由来,这个名字的称呼很有意思。文中说,“长妈妈,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作者站在成人的角度这样述说阿长的名字。说得阔气一点,其言外之意是说,站在成人视角来说,她还算不上真正的保姆。同时我的母亲和其他许多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祖母索性就称她为“阿长”,大家称她为“长妈妈”或“阿长”,而阿长却长得黄胖而矮,并且他们那里没有姓“长”的,这个称呼来自于先前家里的女工,那个女工身材高大,所以就叫她阿长,但这个称呼也用来称呼我那黄胖而矮的保姆。如果说先前的是真阿长,虽然她也没有自己的名字,但她还有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外号”,但阿长的身份卑微到连一个符合自身的“外号”都没有,有的只是一个“蔑称”,这个蔑称有着暗在的歧视,人格的不被尊重。我的母亲称她为长妈妈,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称一个下人为妈妈,这当然是客气的,但他却不是出于内心的尊重而这样称呼的,由此可见,成人世界的虚伪与世俗。而小时候的“我”称呼保姆却是分两种情况,平时叫她“阿妈”把“长”字省略了。但当我憎恶她的时候,我就叫她阿长。在儿童视角中,“我”叫法的变化其实是很真实的,她知道叫一个黄而胖的人为阿长是不尊重的,叫阿妈是亲切的表现,在儿童简单两分法的世界里,爱恨表现得都如此单纯、简单,思想不受任何污染。此可谓“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童心者,真心也。
  这里,从成人视角中,我们知道阿长实在算不得什么?身份卑微,说话又切切察察,睡觉摆成难看的“大”字,还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颈上,非常粗俗。这个阿长是真实的。而吃福橘的情节让我们认识到另一个真实的阿长。吃福橘本身是一件封建迷信的事情,阿长让“我”在正月初一一醒来就要说“恭喜恭喜”,她认为这样才能一年顺顺溜溜。这种祝福的仪式是烦琐的,封建迷信,甚至有点可笑。作为一种日常祝福,我们可以理解。但阿长却极其的慎重,把它神圣化为一种仪式。初一那天,醒得特别早,“我”一觉醒来,马上就想坐起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许“我”已经忘了阿长对“我”的嘱咐,想的满脑子的是怎么样用这些压岁钱来买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但当我正想坐起来,阿长却立刻伸出臂膀,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并且有所要求似的。当我说了“恭喜恭喜”之后,她十分欢喜,笑将起来。
  这里一个“立刻”,动作之快,一个“一把”动作之急,这说明阿长当时醒得比我还要早,甚至一夜没深睡。可见阿长对待这样事情是多么的慎重。而这样一件慎重的事情最有关系的又不是她自己,而是“我”,一个在别人家当下人的阿长,身份那么卑微,没有人关心她,她却一直关心着主人家的孩子“我”,为了“我”一年能顺顺溜溜,她是那么的重视,那么的认真地做着这样一个仪式。而这个仪式又是封建的,迷信的。应该说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阿长是不幸的,可悲的。她这么认真在做的事情是没有多大实际价值的。但正是阿长这么虔诚地做着这样一件没有实际价值的事,隐藏在仪式背后的情感价值却凸显出来了。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说,这是情感价值对实用价值的超越。她让我们看到,一个身份卑微又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人,对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主人的孩子的祝福却是那么的虔诚,那么的认真,又那么的热心。而这份虔诚、这份认真、这份热心又没有得到我的理解,文中从作者用儿童的角度说,这种仪式是一种“磨难”。这份爱的苦心没有得到理解,但阿长却没有任何的祈求,更没有任何的怨言,感情的付出朴实得如质朴的大地,厚实安静又无边无际。
  这从买《山海经》事件中更能看出。“我”想买《山海经》是因为远房的叔祖惹起的,它说的《山海经》里面画的人物非常的神奇,有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鸟,三脚的鸟,……小时候的我当然感到非常的好奇、羡慕,并很想得到。所以用儿童的视角叙述非常的真实,这是一个孩子非常真实的想法,一个孩子童年的快乐就是由这些简单而富有童心的事情组成的,他们的心灵世界也因这些可笑、有趣、好奇的想法得到满足而显得有意义。但这本《山海经》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我有压岁钱也没买的机会。我只能念念不忘,压根儿也没想到过阿长会想到过我的这件事,但虽然我没和阿长讲,但阿长却主动向我提起。从中可以看出阿长平时对我是多么的细心、贴心。即使她向我提起了这件事,我也认为说了无意。但吃惊的是,阿长告假回来后为我买了《山海经》,文中讲到她买来《山海经》时,把山海经说成了“山哼经”这三个字很有意思,从这三个字中,我们看到,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却为我买来了连藏书很多,很特别的远房叔祖都没有的《山海经》,鲁迅没有写阿长买书是如何艰辛的,但就这几个字,作者留给我们买书困难想象的空间却太多了。阿长为了“我”一个孩子,做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并做成功了。在儿童视角里,这是多大的神力。
  阿长对我好奇心这种真诚的满足与关爱,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宝书。当作者用成年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山海经》时,我们发现,这本书其实很粗拙,纸张很黄,图象很坏……,但就是这样一本书却带给我童年一种最大的快乐。小时候的本子对“我”有很强的吸引力是真的,现在看到这个本子的粗拙也是真的,它们都是真实的。正因为真实,正因为两种真实无法代替,所以我们才觉得它是可贵的。包括长毛的故事,这个故事听起来是非常可笑荒谬的。阿长讲这个故事也有她自身愚昧的一面,但因为讲故事的阿长是热情而真诚的,听故事的“我”也是以真实相信的心在倾听的。一个可笑的故事也因两份真实的心而显得有意思。
  可以说,阿长“对”我爱的内容是苍白的,是以愚昧无知甚至荒诞为底色的。但正是在这样的生命底色下,她不但没有失去爱的能力,而且爱的伟大仁厚,如果说亲生母亲对孩子的爱,无论有多深,她总带有母性天然的成分。而作为一个下人,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保姆,这样的爱,我们仅仅用伟大形容是不够的,像作者说的一样,这是如地母般的一种仁厚,她爱的魂灵闪烁的是一种叫高尚的光环。
  总观阿长这个人物,她对“我”的爱并不在于事情所承载的内容,她爱的高贵在于她虽然没有自身的价值,没有尊严人格,即使自己是封建愚昧的,但她却在自己无知的世界里,用最虔诚的方式来呵护了我“童年”的成长。而这个阿长,直到她辞世30年,我还不知道她的名字。
  可以说,阿长她粗俗但真心,她可笑但真实,她愚昧但真诚,她迷信但热心。她卑微但有爱心。所以,当爱的神圣与卑微,爱的无知与虔诚这样强烈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感动的已经不在乎事情本身的是非与真实与否,而是因在可笑世界里有着这样真实的感情而动容。这就如一只爱的筷子搁浅在水碗中,虽然有点弯折,但筷子本身所带有的爱的力量永远是直的。
  心理学家研究,儿童时代的记忆可以影响到人的一辈子。周璇先生也认为儿童之心同成人之心对比,最大的特征就是“真”,包括思想不受沾染的纯净之“真”和自身欲望情感的天然之“真”。儿童之心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是最初的本原的心理和思想状态。同被“闻见”、“道理”所异化的成人之心完全不同,它代表的是更接近于人和人心的本来面目。孩童时候的本心,完全是真实的、不加修饰的,没有掩盖,没有虚假羼杂其中。
  我们说,正是这种真,儿童世界中的阿长与成人世界中的阿长是无法完全替代的。成年的作者无法完全体验当年童年的自己,童年的心。两种视角讲述了两个精神世界,两种视角也具有不可替代性。那本《山海经》虽然记忆还是那么深刻,但在眼前的样子又实在无法想象当年怎么会那么感兴趣。应该说童年的失去是必然的,童心也无法完全复原的,在童心失去的荒原上,作者的回眸是真心的,但回眸的真心却再也无法唤回那份特殊的情感与经历了,世间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作者简介:钟锡,广东省茂名市茂港区澳内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个性化阅读为切入点,意图在还原个体阅读真实状态的基础上,摸索出一条更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散文教学模式。文章把这种模式分为静读体悟、评述表达、讨论交流与方法点拨四个步骤进行阐述介绍,希望做一些有益尝试。  【关键词】个性化 体悟 评述 交流 点拨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
摘要 高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那么就会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从而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文门。妙用多媒体和巧用语文活动来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情趣,会让语文课生机盎然,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进而提升教学品住,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情境 情趣    语文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文课变得有情趣,
据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网站2019年4月11日消息,BMBF于当日发布消息称,当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德国的教育、科学和研究国际化战略为加强国际网络活动奠定了基础。  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可持续能源供应、食品安全、移民等一系列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上述挑战,只能通过教育、科学和研究领域的跨境合作来共同面对。全球90%以上的知识生产发生在德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摘要】介绍一种引导学生学文言文的方法——诵读法。一、诵读前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营造诵读情感氛围。二、诵读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构建诵读的语言基石。三、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味作者情感。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应用,读写结合。  【关键词】诵读;新课标;高中文言文教学法    千百年来,大浪淘沙,中国古代诗文中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奇葩,令人百读不厌。这是我们国学的积淀和载体,是我国文人知识分子人生价值和
【摘要】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迷失了自我,忽略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到底有何意义?语文教师又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自我存在的价值又有何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师 自我存在 价值意义    我们在评价语文课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既找不出执教者知识上的
【摘 要】格式塔完形压强原理认为,人的认知兴趣集中于物体的不平衡状态(即事物的“缺陷”)。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处理方面,存在着对课文内容进行“全息式”处理的痼疾;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存在着追求完美程式的弊病。本文主张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大胆贯彻格式塔完形压强之“缺陷”理论,从课文的“缺”、“残”、“略”三个方面,探寻语文阅读文本所蕴涵的空白艺术;大胆显露语文课堂组织中的“遗憾”环节,保护或激发学
据澳大利亚大学联盟官网2020年5月1日消息,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在澳国际学生面临的种种困难。在过去的两周,在澳留学的31万余名大学生中有许多失去了其原本的兼职工作,也无法享受澳大利亚本地学生的JobKeeper和JobSeeker支持服务。联盟首席执行官卡特里奥娜·杰克逊(Catriona Jackson)希望將疫情期间为在澳国际学生提供的各类支持作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
【摘要】《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千古佳作,本文试图从几个不同层面深入分析论述该作品中蕴含的悲剧意识,揭示其浓郁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白居易 古典诗词 悲剧色彩 文本解读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和他的坎坷人生一样,充分体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思想。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由于地位的突变,诗歌中所体现的那种旷达济世的雄心很少见了,哀怨忧愤
【摘 要】好的作文评语是教师现身说法进行美育教育的教材,充满美感的评语能吸引、鼓励学生,使他们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审美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关键词】作文 评语 美育    不少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有些学生拿到作文本,只顾看分数,而对作文评语只字不看。这对教师来说,不能不痛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未能读透学生的文旨就轻率下笔,泛泛而谈,千篇一律,
摘要 惜花伤春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题材,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对这首词作进行了分析鉴赏。  关键词 李清照 《如梦今》 鉴赏    明媚的春天总是与鲜丽的花朵相伴,给人以美的愉悦和联想。春和花进入审美范畴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反复吟咏礼赞或深深怜惜伤感的对象。春和花是美好的,又是短暂易逝的,因此,最易引动人的情怀:惜花伤春也就成了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