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进裸贷陷阱的女大学生并不可怜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媒体频繁曝出网络信贷平台以裸照威胁还不起钱的女大学生的新闻。在国家严厉打压非法校园贷的语境下,依然有不少高利贷团伙借道互联网,向女大学生提供几百至数千元不等的金额,前提是打裸条放款。说实话,这已经不是初为人知的新鲜事了。我认为,那些明知后果还前赴后继往火坑里跳的女大学生,实在不值得可怜。
  如此观点,确有同情心稀薄之嫌。但在我们条件反射般地释放同情、表示同情之前,应当先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当这些女大学生借下钱款时,有没有想过拿什么去还数千元的本金,拿什么去还20%甚至30%的令人咋舌的高额利息?当她们乖乖地听话,将裸照与视频交给对方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同时也交出了尊严?当她们抵押尊严去换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尊严一旦抵押出去,多少钱都赎不回来了?就算还了钱,裸照和视频还在别人手里,债主岂会轻易销毁?
  如果已经上了大学,还没想过这些问题,心智还停留在懵懂无知的层面,那她们实在是该为自己的傻气和这个年龄所不该有的无知付出些代价了,这一点也不可怜。而如果这些问题都想得很清楚,但仍然义无反顾,为了拿到钱什么都豁得出去,那就更不值得可怜了。
  何况,她们借钱的目的,大多并非生活困苦、食不果腹。从屡见报端的新闻来看,多半是为了换手机、买衣服,满足眼前的虚荣心而置日后处境于不顾。“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式的消费观念,尚且为人诟病为“理智不足”,这群女大学生则是“花明年都挣不来的钱,圆今天的虚荣荒唐梦”,简直是错上加错。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不谴责那些威胁人的债主,却偏偏向手无寸铁的弱势群体猛烈抨击?依我看,那些拿着裸照威胁人的债主固然可恶,但前提是,女大学生得自己先有那毛病,才能为人所利用。倘若她们囊中羞涩时克制一下膨胀的欲求,无良债主岂会利用得上?人若是不主动给狼开门,狼岂会溜门撬锁进来咬人一口?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不去质疑监管的漏洞,教育的失职?女大学生没那么无辜,她们的错,赖不到别人头上。成规模的借贷平台可以被打击、取缔,但民間零散的、自发的、你情我愿的借贷岂可都纳入监管范畴?只要有旺盛的借贷需求,就会有花样百出的契约形式。监管部门管得了流氓骗子,却管不了主动上当的傻子。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执意装睡的人,也永远无法拦住一个明知后果,却依然要往火坑里跳的亡命徒。
  我们需要同情,但绝不能滥用同情。不能滥用道德的宽厚,去纵容那些拿自身的弱者身份当挡箭牌的恶习。更不能因眼前被出卖裸照的可怜境地,而忽略她们微薄的羞耻感与自尊心,忽略她们的无脑与虚荣。她们的不自爱,正好迎合了别人的诡计;她们的无知,正好配合了恶人的狡猾。
  须知,恶人最喜欢的,就是那些脸上写满欲望的、贪图一时享受的人,那些人总能让恶人找到作恶灵感、找到盈利方式与生存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女大学生也算是帮凶,付出点代价,有何可怜?

点评


  本文作为时评文,切中时弊,立场鲜明,议论上做到收放自如,既紧扣事件又分析出社会的通病。
  第一段,在篇首明确观点立场,以“我认为”突出作者的主体意识,明确作者的态度——“不值得可怜”,紧扣题目核心词。第二段立论阐述,明确提出要“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然后用假设论证,以“拿什么”与“当她们……”几个句式排比,对事件主角的行为提出反思与质疑,明确把文本思维往更深一层导引。进而在第三段完成立论阐述,支持作者开篇提出的“不值得可怜”的立场。第四段通过对主角的行为、心理因果的分析,明确“不值得可怜”的原因:女大学生自身的虚荣心。这从内因来阐述,转换角度,从事件中的不同角色立场出发,进行行为因果分析。第五段从债主的角度入手,第六段从教育监管的角度入手,分层明确,思考深入。这部分是从外因方面来阐述。第七、八段呼应第二、三段,再次回归议论分析的主体是“女大学生的虚荣心”,强调观点立场“有何可怜”。最后针对核心问题深度议论,再次表明态度。
  文章由始至终紧扣题目关键词“并不可怜”展开论述,着重讨论“为什么不值得可怜”,并围绕这一问题,从事件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入手分析,完成文本的主体论证。在论证中突出因果分析的方法,既有内因又有外因,从而突出强调人物行为的内因作用,把文章的格调从一般的经济纠纷层面上升到品格培养层面。
  整篇文章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可以作为作文的结构范例:起(引)、承(议)、转(联)、合(结)。还可作为写法范例:起要明、引要简;承循疑、议循因;转立场、联现实;合道德、结中心。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 钟金燕)
其他文献
中秋节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悄然来临。深邃夜空中的那一轮皓月,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美丽的神话传说,更令人神往不已。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在秋季中间,故谓之中秋节。中国古代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仲秋”,所以中秋节又称“仲秋节”。“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夏官·大司马》,而据中国最早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在南北朝时还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思辨性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符合“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思辨性思维能力越来越被教育界重视。自2015年以来,思辨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热点,2018年高考的新材料作文更是突出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期刊
【编者按】  近年来,各地高中作文训练或考试的作文材料都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具有真实性特点的同时还兼具价值取向多元性和多选择性,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同时,也要聪明地避开作文的雷区,从而提高作文的得分。  作文分值大,完成难度大,对语文成绩的影响毋庸置疑。但是很多时候,许多同学一下笔,作文分数就已经是绝对的低分了,因为好些同学不自觉地就踏进了考场作文的雷区。如何在考场上有效地避开这些雷区
期刊
【导练命题一】道德的底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  ——康德  即使道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  ——席勒  面对道德,我们肩负着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该如何去做?请根据你的感想和体悟谈谈你对道德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1.道德是一个
期刊
·编者按·  余老师的这节课,虽是作文课,但更像一场辩论大赛。他通过与同学们的平等对话,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现实事例中,对“道德绑架”这种社会现象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同学们在本节课中对“道德绑架”有了充分的理解,并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由浅入深地理解问题和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是一节对同学们很有意义的作文课。  首先,所举之例皆为当下热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和高考倡导作文要与生活相联结符合。从学
期刊
父母健康,知己两三,有吃有喝,出入平安,下过暴雨的午后,推开窗,彩虹正挂在远远的天边,而窗下种了许久的花不知何时已悄然绽放。  那次我坐地铁,一对情侣的前面正好站了一位老奶奶,男生站起来要给老奶奶让座,老奶奶死活不肯坐,我以为是老奶奶很快就要下了,走近时听到老奶奶对男生说了一句:“好好陪你女朋友,不要让她一个人坐着。”突然觉得生活如此美好。  ——Aska、Yin  冬天的下雨天很冷,妈妈在厨房里
期刊
【名师原创】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如今,共享这个词很火,很多产业都往“共享”上靠。“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共享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于是“共享××”满天飞,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养老、共享停车、共享医院、共享马扎、共享充电宝等,在共享经济越来越火的大背景下,甚至出现了“共享校花——每个单身狗都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领取校花当5分钟女友”的闹剧。  对
期刊
《左传》里记述了鲁国的叔孙豹提出的“人生赢家”的三大标准:“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唐代经学大师孔颖达对这“三立”作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这就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三不朽”。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继续强调这个新时代的教育使命。近年来
期刊
放学没处去?政府买单上兴趣班  安徽省界首市自2017年6月份以来,以政府买单的形式开展课后服务。界首城区有条件的公办小学提供课后服务,学生在放学后可以继续留在学校做作业、开展兴趣活动等,学校提供教室和配备老师,不需要学生交一分钱。一年来,界首市已经拿出300多万元资金,用于城区小学课后服务,下一步该市将不断完善制度,扩大课后服务,让更多学生受益。高校毕业生设计“高数三国杀” ,边玩边学知识  石
期刊
编者按: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写作技巧是可以借鉴来用于写文章的,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古典诗词的阅读质量。  ——黄有慈一、注重基本功训练  蒙学之写作练习,注重分解练习。作诗之前,往往要先练属对,先是“一字对”,渐增至二字三字,直到十一字。  写议论文,往往要先练习写段落,先练习写“破题”,然后练习写“承题”,直至整篇文章。格律化、公式化对写作来说有不足取之处,但从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