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我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策略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l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与担忧。大学生日渐下降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素质严重阻碍其成材与日后的事业发展。本文提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原则与相应的教法改革实施策略。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能力文化素质一、前言
  大学语文属于高校面对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的其他各类专业所开设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表达四大能力,可以说大学语文在作为一门基础课的同时担负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功能。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教育的实用功能与功利色彩日渐浓厚,高校课程的设置更倾向于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在我国高校中,大学语文缺乏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权威性,更无法与外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视程度相媲美,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目前已经处理十分尴尬的境地。近年来,大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与担忧,大学生日渐下降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素质严重阻碍其成材与日后的事业发展。对此,国内教育界人士提出大学语文课程需要进行改革,所谓欲速则不达,改革涉及到“课程定位、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法改革、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在短期内全部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以此为背景谈我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教法改革实施策略。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原则分析
  1.坚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探索
  通过运用各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就是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景后,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探索过程中积极感受、体验和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建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以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2.系统性原则——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人类的大脑是具备储存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这在某些程度上和电脑储存信息是一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具体思路就是把同类问题、相近方法放入同一体系,纳入同一结构,从而让在提取应用时就迅速、快捷,也更容易扩展和建立起新的体系结构。假设如果学生能够将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那么在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的学习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将会是杂乱无章,思维混乱,没有头绪,不利于新的结构体系的建立,更不可能接受更多新的知识,也不可能建立更庞大、更科学的体系结构,也就会存在“事倍功半”,甚至更差的情况出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反思意识能力,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分门别类,有系统、有条理、有步骤地反思知识、方法,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3.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之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交往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与其他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成熟和提高。交流讨论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全班讨论、协商,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以补充、修正和深化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在社会性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中教师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员,是讨论、交流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为此教师应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活动的自由开展。
  三、我国大学语文教学教法改革实施策略
  1.實施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有两类常规教法,第一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包括“讲授法、串讲法、问答式教学法、谈话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点拨式教学法”;第二是以训练为主,包括“练习式教学法、诵读式教学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长期教学经验并结合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国大学语文教学主要以第二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宜,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发挥学生自主性,大学生属于人生阶段的青年期,这一时期学生个体身心均达到成熟,在认知上,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已经达到高级水平。学生的思维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批判性,加之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这使其完全能够依据老师的启发提示自主进行理解与学习相关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有效转变以往重“教”不重“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有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引进先进教学技术,开展丰富课外活动
  大学语文属于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依靠“书本——黑板——笔记”无法展现出许多优秀篇章的精彩与神韵。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声音(Sound)”等多种表现信息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计算机进行综合性的“处理与控制”来完成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与优势就是图声并茂,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够通过为学生营造各种生动样式的动感画面来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气氛,通过持续不断的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使之处于兴奋状态,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保持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与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则能有效渲染教学气氛,给学生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官冲击;将“重点字词、特殊的语法现象、背景知识、课文翻译、思想内容”等归纳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则能让学生针对性的掌握学习内容,并让教学过程处于轻松活跃的气氛之中。
  3.采用动态考核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目前大学语文的考核一般采用闭卷的形式考核,采用这种“以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核方法其实是不适应我国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的,不仅通过一张试卷无法将该学习所学内容有效检测,一些为防止学生不及格考前画重点的行为更是属于掩耳盗铃。大学语文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并且这是一个日积月累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仅仅靠教师考前给学生画重点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拿到该门课程的学分是无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大学语文考试应将考试重点放在学生的能力上,以能力测试为主对知识掌握的测试为辅,采用的考核制度不仅能体现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更能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学生的成绩分成日常学习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考核应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论文与答辩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在课堂积极参加与“学”、“练”的成绩,将学生的“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划入总体考评中。总之,考试并非最终目的,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才是重中之重。
  四、结束语
  为培养21世纪的主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教学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开发、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且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而非彼此消损。
  
  参考文献:
  [1]孙海平.从课堂教学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2]陈晶瑞,陈建新.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试点中的几点尝试——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新西部(下半月),2010,(3).
  [3]陈艳秋.社会需求视界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4]路遥.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审视和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
  [5]姜莺鹰.如何落实《大学语文》教学设计中过程与方法目标[J].科技资讯,2010,(36).
其他文献
国内外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正常人群,关于残障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少见报道。本研究尝试对聋哑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生物学测评。结果表明,聋哑学生在体质健康
<正> 为探讨航空发动机试车噪声对工人心脏功能的影响,作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对试车工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有关指标做了测量,并以不接触噪声的同龄健康人作为对照,其结果报道如下。
目的揭示卡介苗接种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减少职业伤害风险。方法观察接种卡介苗过程中的职业安全环节,引导医务人员在卡介苗接种各环节做好防护。结果通过对接种过
佐治亚州是美国第一个颁布反校园欺凌法案的州。该法案经历了多次修正,对欺凌的定义不断细化和完善,从可见的身体伤害到隐性的精神伤害,再到网络欺凌。法案明确规定了各相关
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几种观点加以阐述,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就将从单纯的“传授者”而发生很大的转变。
<正> 苯是常见的工业毒物,不但能引起血液系统改变,也能引起细胞遗传学的变化。为了防止苯对接触者的毒作用,近年来工业上广泛采用低毒的混合苯(苯、甲苯,二甲苯)代替纯苯作
职业因素所致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分析马瑞霞,杜桂华,孙波涛气道高反应性(BHR)是气管、支气管对各种刺激因素如物理、化学、药物等的异常敏感状态。一般认为,它是哮喘患者的重要特征
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教师课堂提问的精心准备、精巧设计、精炼实施以及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课堂提问等几
网络化治理是继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和治理理论之后兴起的一种新型公共治理理论与模式,但在引入中国治理实践中却面临"利器还是钝器"之争。原因主要在于理论界对网络化治理
近年来我国现金流通量增长较快且增长幅度不稳定。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对现金流通状况进行分析得知,长期内现金流量与国内生产总值正相关、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