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颅底或眼眶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累及颅底或眼眶的手术治疗与经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3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累及颅底或眼眶的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受累颅底或眼眶病变组织彻底切除,无眼球功能障碍及脑脊液鼻漏.随访6~4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对于累及颅底或眼眶的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患者,鼻内镜结合导航及等离子技术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以达到功能重建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教师患嗓音疾病的危险因素,了解教师患嗓音疾病后的就诊态度,为该地区教师嗓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共纳入360例教师患者,分为嗓音疾病组(177例)和无嗓音疾病组(183例),两组均完成调查表填写.结果 本组教师的嗓音疾病患病占比为49.2%,慢性喉炎(44.1%)和声带息肉(32.8%)是最常见的嗓音疾病,声嘶(81.9%)是最常见的嗓音症状.性别、学校类别、班级规模和语速是导致教师患嗓音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61.6%教师患嗓音疾病后未寻求治疗.结论 教师易患嗓音疾
目的 通过报道1例遗传性血管神经性喉水肿(HALE)患者的发病和诊治经过,以提高临床医师对HALE这一罕见病的认识.方法 患者,女,71岁,因“咽痛、呼吸困难伴颈部肿胀半天”、以“喉水肿”收住院.患者反复发作喉水肿、颜面水肿、四肢水肿50余年,外院一直不能明确诊断.结果 入院后积极给予对症应急处理,患者口唇颜面及颈部肿胀较前明显减轻,完善补体C4和补体C1酯酶抑制剂检查考虑为HALE,患者后赴北京查补体C1抑制物0.05 g/L,确诊为HALE,现采用达那唑治疗中,发作频率明显减少.结论 HALE是一种罕
目的:观察组蛋白对小鼠肺组织多糖包被(glycocalyx)的影响,并探讨普通肝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8~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普通肝素组、组蛋白组和组蛋白+普通肝素组,每组8只.组蛋白组经小鼠尾静脉注射组蛋白50 mg/kg;组蛋白+普通肝素组在给予组蛋白1 h后经尾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00 U/kg;普通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400 U/kg;对照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组蛋白注射4 h后取小鼠双肺,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肺组织病
喉鳞状细胞癌(LSCC)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患者5年生存率并无上升趋势,亟需更加稳定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一种存在于肿瘤组织内部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在宿主抗原特异性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多项研究表明,TILs与LSC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TILs的一般特征、评估方法及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对LSCC预后判断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siRNA敲低喉癌细胞USP7表达后,检测经转录组测序筛选并与喉癌增殖、迁移相关基因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的表达,以了解其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包装慢病毒并转染喉癌HEp-2细胞特异性敲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表达,再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检测EGR1的表达.结果 ①siRNA敲低喉癌细胞中USP7后,敲低组USP7 mRN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敲低组USP7蛋白也显著下降;②RT-PCR检测到敲
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喉部是人体发声、通气的重要器官,提高喉癌的诊疗水平可显著改善喉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近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在喉癌各诊疗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辅助图像识别、病理成像诊断、机器人辅助手术、多因素预后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人工智能技术在喉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喉癌诊疗中的应用局限与不足,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的 了解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血液常规及生化指标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且入院前整夜睡眠监测数据完整的474例成年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AHI将患者分为4组:A组(AHI<30次/h,56例)、B组(30次/h≤AHI<60次/h,162例)、C 组(60次/h≤AHI<90次/h,217例)和 D 组(AHI≥90次/h,39例).收集的数据包括睡眠参数、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血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行鼻内镜术的172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作为分组依据,将复发的48例患者纳入复发组,将未复发的124例患者纳入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其区分度,应用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校准度.选取2019年1-7月行鼻内镜术的8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预测模型的临床验证.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8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流程分为日间组65例和住院组43例.日间组于门诊完成各项检查,24 h内完成入院、手术、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疼痛、发热、出血)和住院相关指标(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西药费).结果 日间组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日间组和住院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9±2.3)
目的 对比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和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的差异,开发和验证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2018年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中均进行了功能性或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将符合条件的136例纳入本研究中,按是否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分为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46例)和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9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切缘阴阳性、喉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