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浅谈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训练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发散思维,是创新作文的第一重要环节。在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发散思维的广泛性、新颖性、独创性三个角度进行探索,对学生实施训练,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发散思维 创新 广泛性 新颖性 独创性
  
  写文章,实质上是一个创作过程,既是对生活认识并表现的过程,从学生认识生活的角度说,也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生活自身尽管是无限广阔的,然而学生自身生活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多年来,我们的老师总在要求学生真实地书写生活,结果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千人一面”、“千腔一调”的习作,于是我们的老师每每摇头叹息,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老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明白写作应运用的思维方式,不明白如何把生活本身和学生自身生活这对矛盾在写作上统一起来。下面我来谈一谈在写作中如何运用发散思维与艺术阐释的问题,为创新作文抛砖引玉。
  训练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发散思维,是创新作文的第一重要环节。发散思维是指思考过程指向未知的新探,无固定方向和范围,是追求探索结果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这里包括三个特性,即探索结果的广泛性、新颖性、独创性。因此我们不妨从这三个方面对学生实施训练:
  
  一、广泛性
  
  客观事物的表象意义虽然明显,但其蕴涵的意义却是不明显而且无固定模式的。老师可在教学课上列举出若干生活中的小事物,让学生发散想象,揭示其蕴涵的意义。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事物只要经过反复推敲、斟酌、艰苦曲折的思维过程,都会发现有无数个模式、无数个意义存在。
  比如:我们在运动场上看到运动员跨栏,可以让学生通过“跨栏”过程和“生活”联系起来,发掘“跨栏”的深层意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结论应该是五花八门的:
  (1)跨栏就像生活中战胜一个个困难,不能望而怯步。
  (2)跨栏就像对生活中的困难要连续作战,需要勇气又需要耐力。
  (3)跨栏就像对生活的态度,要脚踏实地,不可好高鹜远。
  (4)跨栏就像生活中的某一点成功来源于勤学苦练。
  (5)跨栏就像对生活的追求,要有目标,要向前看……
  这是一种求同的发散思维,老师还可以变换角度,运用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再次感受这一事物,还可以写出:(1)生活不像跨栏,因为生活的障碍绝对不像每个栏杆一样高;(2)生活的障碍历程也不像栏杆一样距离都相同;(3)生活的路程也不是如此平坦……这样既克服了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又为写作题材提供了广阔前景。
  
  二、独创性
  
  把一个个平凡的小事物常写常新,就要从生活中小事的个性特点出发,寻求其崭新的内涵。前边设例的“跨栏”——生活是从事物蕴涵的若干意义角度而言,就其每一个意义又相对有独到之处。这里需要再提及的是,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审视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变角度地去思索。可以借助媒体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感,努力挖掘事物的潜在内涵,移步换形,各臻其妙,从而把别人没有发现的或发现了没有说出来、写出来的意义表达出来。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写作实质就是一种艺术过程。“想象”无疑是让学生把头脑中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写出新的事物形象。这也包括对同一事物加工组合后出现千姿百态的新事物形象。要达到“独创”,既需要培养学生日常的观察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让学生有一副玲珑剔透的头脑和一颗“体贴入微”的心,多一点审美情趣和美学见解。
  “独创”的出格是常有的事,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对“出格”加以正确规范的引导。比如:写一片落叶,可能出现一些颓废消极情调,感叹人生无聊,老师可以加以规范,变消极为积极,加上几笔,“……陡然的顿悟……”,于是拓开了另一片天地;也可能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联想、无病呻吟的叹息,老师应引导学生,达到入情入理。
  
  三、新颖性
  
  所谓“新”应该是以把叙述或描绘的事物富有一定的理趣、情趣、韵趣为标准,平而不俗,深而不玄,意由境出,自然流露。为达新颖,教师可在语文课上结合课文穿插写作训练。例如,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利用生动隽永的艺术语言,并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揭示出深刻的生活哲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描绘中蕴涵着相应的意韵,气氛、景物、色调相互映衬,主观的意和客观的景有机相连,使读者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和对生活的感悟。于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任何小事物,一经进入文章,即成了满足作者和读者需要的具有一定价值属性的客体,必须能为读者逐步品位体验作者意境提供一定的哲学思考,从而获得美学的享受。要告诉学生,那种“一语道破天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然,追求“新颖”也包括语言,在让学生借鉴名家名作的同时,要努力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精确深刻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语言表现力”。
  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对生活的激情,需要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更需要借助媒体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柳暗花明的顿悟和云开雾散的体验。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解决发散思维的培养、运用无疑是创新作文重要的课题。
其他文献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延续,也是学校教育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学生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后期,身心发育逐渐成熟,其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开始明显增强,对体育的兴趣趋向于集中、稳定,对体育教学内容、形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而分项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体特长、兴趣爱好选择教学内容,为终身体育锻炼与适应未来职业需要奠定了良好的身心基础。  在此背景下,为了摸索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方法,本人自2009年开始对所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主任工作是艰巨而又有意义的重大工作。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讲究工作艺术性,起模范带头作用,对自己要求严格。    一、给学生树立榜样    成千上万的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构成整个社会公德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正是在学校里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之后再走向社会的,因此,全社会的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深深地留着教师的烙印,受到过教师的直接影响。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言行具有很大的示范性,
期刊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最风光的两个人物恐怕就是菲尔普斯和博尔特了。菲尔普斯以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得八枚金牌的世界纪录,创造了世界泳坛的传奇;而博尔特,在一届奥运会上连续成功打破三项世界纪录,并上演金牌帽子戏法,堪称世界奥运史上不朽的奇迹。现在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假如菲尔普斯和博尔特两人“临考”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让他们变换一下角色,即让菲尔普斯换上跑鞋去参加田径比赛,博尔特穿上泳衣去游泳,那结局会如
期刊
提起后进生,大家都会想到后进生学习差,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班级的总评成绩等等,但为什么他们学习差?大家有没有想过差的理由、差的原因?我在农村学校的几年教学中感觉到他们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但我感觉到其实质还是后天的原因。下面我就对后天形成的后进生问题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后进生的形
期刊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其中,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地吸收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实际,开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那么,赏识教育对学生自我认识会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呢?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去找回自尊和自信,重建精
期刊
关于读书,名人大家已经谈得很多,我辈一介教书匠,怎敢妄谈?但作为一个教师,承担着传承文化的任务(虽然只是一分子),因此,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而已。  从现在的学校现状而言,不要说学生,就是教师,爱读书、会读书者也不是很多。原因也很简单,一线教师绝大多数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且,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在忙于应试教育,似乎也没有多少时间读书,当然也包含着不会读书之意。问题的关键在于体制,但个人显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它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还广泛渗透并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革。作为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等都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作
期刊
聋生由于受听力障碍的影响,阅读上存在着较大困难,这就导致他们在阅读面前呈现一种惰性状态,无论课内还是课外的阅读往往是因为应付老师的检查或提问而去读,并不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渴求。针对此情况,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从聋生以目代口的认知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图像色彩鲜艳、动画生动逼真等独特优势,努力改革阅读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教师引导下的、聋生高度参与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