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并提出提高生命意义感的建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人口学差异。 结论 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相对较低。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
生命意义感是个体主动获得的一种情感和价值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觉知、感受程度[1]。医学教育的终极价值观“敬畏生命、珍重健康”,要求医学生应积极思考未来职业中所面对的患者的生命存在价值,所以探索和研究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意义较之其它群体更为重要,对于医学专科学生来说,由于学历不高,在社会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他们未来将要面对的医疗工作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具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面对诸多生命以及生命伦理方面的问题。如果自身的生命态度不积极,极有可能影响其未来的临床决策,因此关注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及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者在医学高专院校从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接待学生个体咨询中发现,大部分存在心理困惑的医学专科生生认为自己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以及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等,研究者由此思考是否是由于部分医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的认知而出现了心理困扰。基于这种思考,本研究考察了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省沧州市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某职业技术学校专科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 700 份,回收有效问卷653份,回收率93.28%。其中医学专业学生369人,非医学学生284人,所有学生的年龄在 18 岁至 25岁之间,平均年龄 21.63 岁(SD=1.52)。
2研究工具
本 研 究 采 用 宋 秋 蓉 (1992) 对Crumbaugh(1964)编制的生命意义量表 (The Purpose InLife Test, 简称 PIL)。得分在112 分以上为高分组, 表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与意义; 112 分到 92 分之间为中间组, 表示生命意义与目标不确定;92 分以下为低分组, 表示明显缺乏生命意义,此生命意义量表广为一般的相关研究者所采用, 为评量生命意义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Cronbach a 系数为0.781。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总体情况
计算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得出最高分为113分,最低分为60分,低分组71人,高分组31人,总体层面上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为87.60±7.01,此结果与宋秋蓉(1992)的研究结果94±17.8相比,生命意义感的得分偏低,由此可以看出本调查中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相对较低。
分析原因可能是一般医学专科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全部去医院临床实习,在校学习时间相对别的专业较短,学生对生活的态度还不十分清晰,生活自主能力还在逐步建立,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毕业后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对未来的发展状况很迷茫,在遇到挫折時,他们往往会产生厌世情绪或者逃避现实,表现出空虚、无聊、孤独、无助、丧失自由意志、逃避等状态。
3.2 医学专科生与非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比较
由表1可知,医学专科生与非医学专科生在生命意义感总分、生活目标、逃避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由以上结果可知,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非医学专科生。说明医学专业的学生相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有较高的生命意义感,这与他们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等有一定关系,在日常学习中,医学专科生更多接触人的生、老、病、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而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与医学类专业学生相比,缺少讨论生死问题的氛围,对人的死亡表现出更多的恐惧与排斥。
3.3不同性别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情况,对不同性别的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
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男女医学专科生除对生命的热诚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外,在生命意义感总分(t=-2.037*)与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生命意义感强,这与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有关,本校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有明确的目标、更热爱生命,从性别特点来说,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性格较活跃、热情,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在生活中自律性强,有目标。而在逃避维度上,女生不如男生,男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可能与女生患得患失、胆子小有一定关系。在对未来期待维度上,在医学高职院校,女生比男生好就业,她们就业压力小,更容易对目前的学习环境感到满意,而男生在校人数少,发现现实不如预期后极有可能产生心理落差,对未来职业期待缺乏自信心。
3.4不同专业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专业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情况,对不同专业的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
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医学专科生在生活目标(F =2.406*)、对未来期待(F =2.530*)两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维度与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生活目标维度进一步做事后比较分析(LSD),临床专业与医学技术专业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护理专业与医学技术专业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均值上,临床专业大于护理专业与医学技术专业。对未来期待维度进一步做事后比较分析(LSD),发现临床专业与护理专业、医学技术专业均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从均值上看,护理专业大于与医学技术专业与临床专业。
对不同专业的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差异分析可知,生命意义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临床专业、护理专业、医学技术专业。由于专业课程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对生命不同的体会,临床与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理论结合实践,并去医院见习,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患者,能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结合本校实际就业情况,护理专业是本校的特色专业,就业率在90%以上,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好于临床专业,这就造成了三者在对未来期待维度上的差异。 3.5 不同年级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年级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情况,对不同年级的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不同年级医学专科生除对生命的热诚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外,在生命意义感总分(t=-2.952*)、生活目标(t=-2.067*)、自主感(t=-2.128*)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逃避维度上(t=2.969**)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原因是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变化,他们在适应变化、调整身心的过程中也必将不断感知着自己生命的意义。在日常个体咨询学生来看,大一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学期,存在诸多的心理不适感,对生命的意义感到茫然,而大二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对生活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特点和要求的认识也渐渐加深,并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一定的思考。在逃避维度上,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原因是,从教学课程上来说医学高职院校学生一年级主要学习医学基础课,二年级主要学习医学专业课,实验实训老师普遍反映:上医学实验课的过程中,大一学生的动手能力显著低于大二学生,他们对实验标本表现出恐惧、胆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上医学实验课,而大二学生已基本适应医学专业的课程,在对实验实训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教育对策
4.1开设人文关怀、生命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与死亡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避免学生对死亡产生焦虑和恐惧感。
4.2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树立学生对未来的信心都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意义感,有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生命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
4.3生命教育要紧紧契合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网络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调适良好心理情绪,构筑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 何忠强, 杨凤池 (译). 追寻生命的意义[M].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3.
[2] 赵晴. 四川省医科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基金项目: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心理复原力与自我和谐的调查及干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04007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
生命意义感是个体主动获得的一种情感和价值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生命意义和目的的觉知、感受程度[1]。医学教育的终极价值观“敬畏生命、珍重健康”,要求医学生应积极思考未来职业中所面对的患者的生命存在价值,所以探索和研究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意义较之其它群体更为重要,对于医学专科学生来说,由于学历不高,在社会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他们未来将要面对的医疗工作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具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面对诸多生命以及生命伦理方面的问题。如果自身的生命态度不积极,极有可能影响其未来的临床决策,因此关注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及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者在医学高专院校从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接待学生个体咨询中发现,大部分存在心理困惑的医学专科生生认为自己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以及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等,研究者由此思考是否是由于部分医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的认知而出现了心理困扰。基于这种思考,本研究考察了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北省沧州市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某职业技术学校专科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 700 份,回收有效问卷653份,回收率93.28%。其中医学专业学生369人,非医学学生284人,所有学生的年龄在 18 岁至 25岁之间,平均年龄 21.63 岁(SD=1.52)。
2研究工具
本 研 究 采 用 宋 秋 蓉 (1992) 对Crumbaugh(1964)编制的生命意义量表 (The Purpose InLife Test, 简称 PIL)。得分在112 分以上为高分组, 表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与意义; 112 分到 92 分之间为中间组, 表示生命意义与目标不确定;92 分以下为低分组, 表示明显缺乏生命意义,此生命意义量表广为一般的相关研究者所采用, 为评量生命意义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Cronbach a 系数为0.781。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总体情况
计算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得出最高分为113分,最低分为60分,低分组71人,高分组31人,总体层面上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量表得分为87.60±7.01,此结果与宋秋蓉(1992)的研究结果94±17.8相比,生命意义感的得分偏低,由此可以看出本调查中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相对较低。
分析原因可能是一般医学专科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全部去医院临床实习,在校学习时间相对别的专业较短,学生对生活的态度还不十分清晰,生活自主能力还在逐步建立,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毕业后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对未来的发展状况很迷茫,在遇到挫折時,他们往往会产生厌世情绪或者逃避现实,表现出空虚、无聊、孤独、无助、丧失自由意志、逃避等状态。
3.2 医学专科生与非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比较
由表1可知,医学专科生与非医学专科生在生命意义感总分、生活目标、逃避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由以上结果可知,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非医学专科生。说明医学专业的学生相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有较高的生命意义感,这与他们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等有一定关系,在日常学习中,医学专科生更多接触人的生、老、病、死,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而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与医学类专业学生相比,缺少讨论生死问题的氛围,对人的死亡表现出更多的恐惧与排斥。
3.3不同性别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情况,对不同性别的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
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男女医学专科生除对生命的热诚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外,在生命意义感总分(t=-2.037*)与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比男生生命意义感强,这与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结构有关,本校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有明确的目标、更热爱生命,从性别特点来说,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性格较活跃、热情,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在生活中自律性强,有目标。而在逃避维度上,女生不如男生,男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可能与女生患得患失、胆子小有一定关系。在对未来期待维度上,在医学高职院校,女生比男生好就业,她们就业压力小,更容易对目前的学习环境感到满意,而男生在校人数少,发现现实不如预期后极有可能产生心理落差,对未来职业期待缺乏自信心。
3.4不同专业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专业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情况,对不同专业的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
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医学专科生在生活目标(F =2.406*)、对未来期待(F =2.530*)两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他维度与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对生活目标维度进一步做事后比较分析(LSD),临床专业与医学技术专业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护理专业与医学技术专业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均值上,临床专业大于护理专业与医学技术专业。对未来期待维度进一步做事后比较分析(LSD),发现临床专业与护理专业、医学技术专业均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从均值上看,护理专业大于与医学技术专业与临床专业。
对不同专业的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差异分析可知,生命意义感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临床专业、护理专业、医学技术专业。由于专业课程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对生命不同的体会,临床与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理论结合实践,并去医院见习,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患者,能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结合本校实际就业情况,护理专业是本校的特色专业,就业率在90%以上,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好于临床专业,这就造成了三者在对未来期待维度上的差异。 3.5 不同年级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的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年级医学专科生的生命意义感情况,对不同年级的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不同年级医学专科生除对生命的热诚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外,在生命意义感总分(t=-2.952*)、生活目标(t=-2.067*)、自主感(t=-2.128*)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逃避维度上(t=2.969**)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原因是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变化,他们在适应变化、调整身心的过程中也必将不断感知着自己生命的意义。在日常个体咨询学生来看,大一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学期,存在诸多的心理不适感,对生命的意义感到茫然,而大二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对生活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特点和要求的认识也渐渐加深,并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一定的思考。在逃避维度上,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原因是,从教学课程上来说医学高职院校学生一年级主要学习医学基础课,二年级主要学习医学专业课,实验实训老师普遍反映:上医学实验课的过程中,大一学生的动手能力显著低于大二学生,他们对实验标本表现出恐惧、胆怯,有的学生甚至逃避上医学实验课,而大二学生已基本适应医学专业的课程,在对实验实训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教育对策
4.1开设人文关怀、生命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与死亡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避免学生对死亡产生焦虑和恐惧感。
4.2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树立学生对未来的信心都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意义感,有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生命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
4.3生命教育要紧紧契合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网络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调适良好心理情绪,构筑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 何忠强, 杨凤池 (译). 追寻生命的意义[M].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3.
[2] 赵晴. 四川省医科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基金项目: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医学专科生生命意义感、心理复原力与自我和谐的调查及干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