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路在何方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zhang1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在学校,“育”在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家校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有效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家校合作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落地,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家校合作的意义何在?家校合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真正实现同频共振?基于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一线教师、校长和相关教育专家进行讨论。
  家庭和学校如同孩子成长的双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其意义何在?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殷飞
  首先,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儿童成长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儿童营造一个比较系统的成长环境。通过家庭的教育、引导,孩子能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学校知识体系的教育,也需要儿童在家庭中形成比较系统的跟进训练、强化、复习等。因此,家校合作对于儿童的知识学习来说很有价值,对于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也是如此。
  其次,家校合作能够完善和提升学校办学的民主性。鼓励更多家长参与到学校办学中,引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是学校民主办学的一个趋势。
  最后,家校合作能够推动家庭教育的改善、家长素养的提升,从而促进社会的治理,有利于社会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 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校长 伊永贵
  教育生态系统是由施教者、受教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使学生的情智和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就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目标与行为标准高度契合。
  ▇ 温州市籀园小学校长 金子翔
  家校合作的意义在于:可达成教育理念的统一,促进教育行为的一致性;可达成教育资源、教育内容的共享,促使教育更多元、更丰富;可达成教育力量的互补,使教育合力最大化;可达成互评互促,对教育效果的评价更客观,使教育更健康。
  ▇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校长 柯中明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者应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健全的。
  ▇ 北京樱花园实验学校教师 安秋英
  于孩子成长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同双足。有一足出现了问题,孩子就很难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有一足固执不前,孩子在人生路上就难以前行。只有双足达到山鸣谷应的完美配合,孩子才能迈开前行的步伐。
  互动不良使家校合作背离初衷
  当下,家校合作在发挥育人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您看来,家校合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张家口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张家口市白薇老师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发起人 白薇
  家校合作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中存在着“起点不扎实,过程不顺畅,结果不理想”的问题,甚至背离了初衷。近年来,我们在普及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数千名家长及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咨询调研,发现家校合作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家校合作肤浅化。学校和家长都缺乏对家校合作概念的深度理解,把家校合作简单地理解为成立一个家长委员会、搞一个仪式、发一个简讯,或是挂一个牌子、开办一个所谓的家长学校、象征性地做几次培训,抑或是简单地把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当作家校合作的形式,等等。徒有形式的结果就是流于形式:学校不用力、家长不用心,学校没精力、家长没兴趣,家校合作形同虚设。
  家校合作隔离化。一些学校领导不能正确理解家校合作的意义,担心家长过多介入学校工作,会发现学校和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瑕疵,由此引发上访、告状等问题,于是干脆闭门锁校,设置“隔离带”,人为阻断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上学后就应该交给学校和教师教育,自己不用操心费神,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张皮”,距离导致生疏,生疏导致隔阂,隔阂导致微小事件不能沟通,极易引发大的冲突和矛盾。
  家校合作功利化。合作双方都希望获得直接可见的收益。一些家长怀着功利心参加学校的活动,希望通过积极的表现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多关照。一些学校在举办活动时不够慎重,对一些活动的组织方没有了解和约束,个别学校推出游学研学培训机构的广告讲座,或是打着家庭教育的口号推销书籍、教材、网课,引起家长的抵触和反感,认为学校“无利不起早”,从而曲解学校工作。
  家校合作盲目化。一些学校在合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无视新时期家长群体的变化,导致工作的盲目性。新时期家长群体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是家长身份特征的变化。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80后”,多为独生子女,极易产生抗压能力不足导致的危机感和压力感,并传导给孩子和孩子的教育。二是家长群体心态的变化。由过去“孩子交给老师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的甩手掌柜,变成了愿意参与学校工作、高度关注孩子在校情况的“监控器”,由此导致对学校工作的过度干预、对老师正当教育的不配合甚至抵触。三是家长群体期待值的变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成绩高度关注,对孩子的心理、生理、人格品质等疏于培养,导致对孩子的焦虑情绪和对学校的抱怨情绪等。
  如果家校共育不能保持相同的步伐,失去相同的方向,没有相同的心愿,就不能享受共同的成就。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殷飛
  目前,家校合作的问题和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长更多的是配合,学校在尊重家长的主体意愿、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建设方面,思想还不够开放;第二,家校合作的内容比较单一,更多集中在学校的教学任务上,对于儿童的系统成长,如道德品质发展、行为习惯养成等关注不够;第三,家校合作停留在交流层面,只是简单地配合解决问题,彼此优势发挥不足。   ▇ 山东省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 烟文英
  家校合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边界不清。家庭是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孩子品格、教养及生活习惯的形成施以积极的影响。学校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做人,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习。但在实际教育中,我们经常看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错位、边界不清的现象,比如:有的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自己就完全甩手不管;有的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让家长抓孩子学习。
  二是家校合作停留在浅表层面。家校合作的目的是形成合力、更好地育人,学校应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对家长学校课程进行顶层设计。但目前,家校合作大多停留在亲子活动层面,缺少系统深入的思考。
  三是家校合作缺少创新、形式单一。以开家长会或者上家长学校的形式为主,缺少能调动家长主体参与、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
  ▇ 温州市籀园小学校长 金子翔
  当下,家校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家校合作工作缺少前瞻性、理论性、系统性;学校活动频繁,给家长造成多方面负担,尤其表现在“把家庭当学校,把家长当老师”;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内容简单,很多所谓的合作只是“家长帮个忙”;家长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教师 倪蕴佳
  一是合作意识薄弱。从教师的角度看,部分教师认为家校合作不是双向的,而是单向的,即让家长配合学校或老师的要求,因此很少征询家长对教育的看法;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会给日常教学带来干扰,使教师的权威受到威胁和挑战。从家长的角度看,不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认为“教”是学校的事,自己只负责“养”,缺乏家校合作的意识。二是合作途径单一。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家长会,但家长会一般只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召开,并且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对于个别学生的个性需要显然无法满足。三是缺乏深度合作。家长和教师在交流时主要围绕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对于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及身心健康状况关注不足。
  家校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良性互动关系,能够坦诚、客观地沟通和交流。
  家校合作须同频共振
  针对家校合作出现的种种问题,您认为家庭和学校如何才能达成更有效的合作,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 张家口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张家口市白薇老师家庭教育公益讲师团”发起人 白薇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一定是一种相互支持和配合的关系,否则,家校合作只能是纸上谈兵。家校合作不能满足于旧眼光、老思路、笨办法,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帮助家庭更新教育理念、指导家庭承担教育责任、督促家庭改进教育方式的职能。要与时俱进,适应家校合作的新形势,厘清家校合作的新思路,探索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做到同步、同向、同享。
  所谓“同步”,即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保持相同的步伐和频率。根据孩子学龄和不同成长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学校要制定系统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使家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所谓“同向”,即相同的目标。学校和家庭之间是教育伙伴关系,而非利益对立关系,共同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人成材。家校双方在合作中要摒弃功利性,打造“育人共同体”。学校在举办活动时要坚持公益性,避免由于收费导致家长误解。通过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化解存在于一部分家长中的隔阂和戒备心态。同时,还要善于通过真心、真切的行动,让家长体会到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的善意和诚意,从而主动参与、积极接纳。
  所谓“同享”,即通过卓有成效的举措和活动,让家校双方都获得成就感,共同享受家校合作的成果,从而激发进一步合作的动力和活力。
  新时期的家校合作要以学校为主导,家校双方共同发力,打造一个以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为弧度的同心圆。家长要有好心态,做到接纳、理解、配合。学校要有好方法,积极沟通、展示、分享。同心、同向、同享,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圆心——打造家校合作共同体,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护航。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殷飞:
  家校合作是一个相向而行的过程,学校首先要摆脱传统的权威式思维,打开大门,欢迎和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另外,家庭和学校都应该看到彼此的优势和不足。家校双方都应该站在儿童成长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从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去思考,只要心中都有儿童,合作就容易发生。
  ▇ 山东省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 烟文英
  解决孩子成长的问题,家庭教育不能缺位。学校必须把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纳入教育视野中,和家长真正成为成全生命的命运共同体。在家庭教育方面须扛起“重塑家长学校”的旗帜,克服以往家长学校碎片化、非专业、不系统等问题,通过基础课和定制课,引导家长树立好观念、形成好家风、掌握好方法。
  ▇ 温州市籀园小学校长 金子翔
  未来的家校共育,要以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为首要任务,尤其是“生活教育”理念的植入。学校不可以把教学的任务交给家长,家长也不能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其次,要提高家长科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遵循教育規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后,要提供特需课程,以满足小部分特殊儿童家长的教育需求。
  ▇ 四川荣县树人小学校长 但淑娴
  家校之间要达成更有效的合作,首先需要做到: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也要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改革,成为学校的智囊。
  ▇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校长 柯中明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要做个好听众,倾听家长诉求、了解困惑;做个好朋友,敞开心扉、为家长出谋划策;做个好学生,向家长虚心求教,发挥家长优势;做个好老师,精心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观。
其他文献
快乐不仅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教师如果以快乐为主导去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就能够实现‘乐学、乐教,师生和谐共生’,这是一个美好的教育愿景。  那一年,如火的黄栌和七角枫即将燃遍雾灵山野的美好时节,刚满十八岁的李淑民,告别师范校园回到家乡,怀着喜悦与忐忑,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了她初为人师的第一讲……寒来暑往,转眼已是三十载。三十年的风霜雨雪没有磨逝她的初衷,她依然对自己当
期刊
2001年,冯骥才受聘于天津大学。2005年,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在天津大学正式落成。自此,他的生命中除了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又增添了教育这驾“马车”。对于自己的教育生涯,冯骥才曾写道:“我人生接过的最后一件大事是教育。朋友说,文化人最好的归宿是晚年把自己安顿在大学里,整理思想,做研究做学问;而我到大学却出于一种很强烈的现实责任。特别是这座学院以我的名字命名,就更加重我的压力。”因此,近二十
期刊
初升的太阳,伴我上学校,  开心的小鸟,叫呀叫喳喳,  路边的向日葵,真呀真好看,  ……  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鼓足勇气一定相信自己。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为了美好生活努力向前进!  ……  做好自己,不要太过攀比,  彼此难免总会有些差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建设祖国社会主义向前向前进!  这是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特岗教师李思毅为学生创作的歌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
期刊
“研修恰是一段旅程,会遇见美好的人和事,珍惜每一次相遇,珍惜每一次碰撞,珍惜每一次反思。”无论国培计划、送教援培还是委托培训,北京教育学院高级研修中心主任陈丽把每一次带队研修都视作一次“美好的遇见”,她也由此成为创建美好的“教育使者”。作为理论导师,她始终以“顶天立地”的精神,将理论与实践接轨,为广大教育者的专业成长铺路架桥,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我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用情送教,用心培训  记者
期刊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湖北省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江林分校校长,笔者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人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抓住了人的发展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和关键。而发现教师,正是学校全体领导的共识。  相信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  优秀不是与他人比较,而是与自己比较。学校在教师管理中顺性而为,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唤醒、激发教师的内在力量,让每一位教师都走
期刊
守望,是一种理解;守望,也是一种行动;守望,更是一种信念。教育就是用心感知、用心践行、用心守望。当守望成为一种选择和习惯,教育就成了一种无声、无言的力量,滋养孩子心灵,助力孩子成长。  全国模范教师、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赵金花,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怀揣梦想迈入了校园,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三十多个年头里,站在讲台上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刻。她始终相信,教育的风景在课堂,孩子的成长在课堂,教师的使命
期刊
當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我们迎来了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教育梦想的绝佳机遇,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将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进行融合的巨大挑战。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亟待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教育内涵发展赋能。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进入全新的2.0时代。为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培育教育创新驱
期刊
在北京市基础教育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二附中”)是个赫赫有名的存在。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二附中人锐意进取,连续多年创造“低进高出”的喜人成绩,每年30%的学生能够升入国内顶尖大学,70%的学生能够升入国内一流名校。在高质量的教学之外,学校大胆探索革新,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名校之“名”何以成就?刚刚退休的二附中校长曹保义将
期刊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在戴荣33年的教育生涯里,他一直笃信这句话,并持续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如何才能融入学生的生命?  来到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泰州二中”)任校长后,他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带领学生从课堂出发,走入田间地头,寻获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  种下一棵树的喜悦  “毕业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会慢慢淡忘,但他会记得在学校种的那一棵树。”
期刊
此前,一则“校服收费2300元”的新闻将南昌豫章师院附属学校推上了风口浪尖。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家校合作的一个显著问题——家委会沦为学校的“工具”。涉事学校家委会成员宣称,“校服的样式和面料是学校决定的,家委会无法干涉”。  而实际上,早在2015年,由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指出:“学校应在深入论证和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选用校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