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美育过程中更加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生活元素强化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二十四节气”作为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感知,幼儿教师就需要基于不同的节气特点展开活动设置,促使幼儿能够在趣味性的节气文化中感知节气的变化,进而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本文将对“二十四节气”渗透于幼儿活动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以美育人;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幼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借助生活中的节气元素将能够引导幼儿更好地感知美育的重要性,进而进而使其能够在一日活动中发现美、创造美。“二十四节气”是指导我国劳动人民种植劳作的重要规律导向,同时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作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在每一个节气背后都凝聚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将其融入到幼儿美育活动中,会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以下将对其具体实施路径进行探究:
一、发掘自然生活元素,多渠道渗透“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一)集中教学活动与分区域活动的结合
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更有利于幼兒对各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比如春分节气,通过综合活动“春分”让幼儿了解有关春分的各种民俗活动,再开设以科学领域为主的,引导幼儿用树枝、野花、做盆景,将竹叶做成风铃等,用土豆、红薯动做成小动物,进而更好地提升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又如秋分节气活动开展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日常生活中的藤蔓以及秸秆通过缠绕的方式变成草绳、稻草人;并且通过野花以及其他不同颜色的植物点缀,使其成为 “小皇冠”、“项链”;用芦苇杆编制蝈蝈笼子;用高粱秆、玉米秆编成楼房、小汽车、枪等。再比如谷雨时节,孩子们对“谷雨”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在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调查后,他们收集到许多关于谷雨的气候特征、民间习俗、农事活动等信息。
(二)开展“二十四节气”节气播报活动
按照节气,指导幼儿和家长采集制作节气剪报,并在地区活动中播报。格式与内容不限,可讲节气故事,也可背诵相关的散文、古诗词,或结合图片讲述各种民俗活动。以这种形式让大家了解到这个节气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达能力。从多个方面来感受“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通过组织各种大型活动,让教师、幼儿、家长共同观察、探究、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常识和节气蕴含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三)利用节气引导幼儿开展亲近自然游戏活动
游戏是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重要形式,将其融入到“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中将能够增强幼儿感知自然界的趣味性,同时也将为幼儿认识自然打开一个窗口。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体验大自然能够让幼儿对生活中的美育元素“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由此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品德行为。期间可以将一些与节气相关的动手操作游戏融入到幼儿自然教育活动中,使得幼儿的感官和肢体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在“小寒”节气教育中可以组织幼儿通过剪窗花的方式,使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深化对自然界的认知,以此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怀。
二、发掘民谣和民俗深层内涵,增强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
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在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过程中,通过通俗易懂的短语表达出来,大多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实践经验。尤其是一些天气谚语、生产谚语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方便人们生活、生产。比如漳平本地冬至谚语“冬至干,年夜打赤脚”,意思是冬至这天若天气晴朗,过年就有可能下雨,冬至那天若天气下雨,过年就有可能是晴天。为便于幼儿理解,以近三年冬至日天气图为例,结合相应的春节天气图,对这句谚语进行解释。与此同时,让孩子们把今年冬至的天气记录下来,等着过年时再去验证,这种形式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各节气都有一些有趣的民间活动,为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充分地挖掘当地的民俗,引导幼儿去感受。比如小满时节通过观看视频:“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引导幼儿学习小满相关知识,知道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的意思是小麦看起来好像饱满了,其实还只只是半饱状态,并未成熟,所以叫小满。期间引导幼儿对视频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小朋友说“我发现那个麦粒外面有一层外壳,每一个外壳上面还长了一根针。”“那根针是不是和小刺猬的刺一样,为了保护自己。”“外壳好像还没有被撑满呢!真的是半饱呢!”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小满时节的由来。
三、多角度感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实现以美育人目标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我们在春分节气结合永福的樱花节开展“樱红台创园,相思又一年”大型活动。在秋分节气,有的幼儿将种子装入瓶子中,通过晃动进而制作一个“种子音乐瓶”,其次,幼儿教师还需要借机对幼儿进行种子相关歌曲教授,以此实现在唱歌的同时,巧妙利用“种子音乐瓶”进行拍打节奏,由此实现对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而在智慧的碰撞之下,制作出来的节气挂饰内容丰富、样式精美,获得了阵阵的赞叹。如:有狗尾草、稻草为材料制作的“麦田”,代表芒种节气有各种豆类拼摆的“动物”,代表惊蛰节气有用树枝、木片、开心果壳等材料组合的“梅花”,代表大寒节气;有用超轻粘土、树枝组成的“迎春花”,代表立春节气......无不体现着幼儿与家长们的智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将其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将能够使得幼儿在多元化活动感知的过程中深入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美育的目的。尤其缺乏生活经验的幼儿而言,借助“二十四节气”下的自然资源以及节气变化开展教育活动,将能够使其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变化节律中,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进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基于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通过集中教学与分区域活动开展、节气播报以及创设自然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和家长能够融入到“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中,进而为实现传统文化育人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培.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方式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5):152-153.
[2]张鹏娟,杨学良.利用二十四节气构建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实践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2):54-57.
[3]孙娓娓.“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94-96.
关键词:以美育人;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幼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借助生活中的节气元素将能够引导幼儿更好地感知美育的重要性,进而进而使其能够在一日活动中发现美、创造美。“二十四节气”是指导我国劳动人民种植劳作的重要规律导向,同时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作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在每一个节气背后都凝聚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将其融入到幼儿美育活动中,会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以下将对其具体实施路径进行探究:
一、发掘自然生活元素,多渠道渗透“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一)集中教学活动与分区域活动的结合
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更有利于幼兒对各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比如春分节气,通过综合活动“春分”让幼儿了解有关春分的各种民俗活动,再开设以科学领域为主的,引导幼儿用树枝、野花、做盆景,将竹叶做成风铃等,用土豆、红薯动做成小动物,进而更好地提升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又如秋分节气活动开展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日常生活中的藤蔓以及秸秆通过缠绕的方式变成草绳、稻草人;并且通过野花以及其他不同颜色的植物点缀,使其成为 “小皇冠”、“项链”;用芦苇杆编制蝈蝈笼子;用高粱秆、玉米秆编成楼房、小汽车、枪等。再比如谷雨时节,孩子们对“谷雨”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在和爸爸妈妈一起亲子调查后,他们收集到许多关于谷雨的气候特征、民间习俗、农事活动等信息。
(二)开展“二十四节气”节气播报活动
按照节气,指导幼儿和家长采集制作节气剪报,并在地区活动中播报。格式与内容不限,可讲节气故事,也可背诵相关的散文、古诗词,或结合图片讲述各种民俗活动。以这种形式让大家了解到这个节气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达能力。从多个方面来感受“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通过组织各种大型活动,让教师、幼儿、家长共同观察、探究、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常识和节气蕴含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三)利用节气引导幼儿开展亲近自然游戏活动
游戏是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重要形式,将其融入到“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中将能够增强幼儿感知自然界的趣味性,同时也将为幼儿认识自然打开一个窗口。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体验大自然能够让幼儿对生活中的美育元素“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由此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品德行为。期间可以将一些与节气相关的动手操作游戏融入到幼儿自然教育活动中,使得幼儿的感官和肢体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在“小寒”节气教育中可以组织幼儿通过剪窗花的方式,使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深化对自然界的认知,以此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怀。
二、发掘民谣和民俗深层内涵,增强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
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在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过程中,通过通俗易懂的短语表达出来,大多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实践经验。尤其是一些天气谚语、生产谚语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方便人们生活、生产。比如漳平本地冬至谚语“冬至干,年夜打赤脚”,意思是冬至这天若天气晴朗,过年就有可能下雨,冬至那天若天气下雨,过年就有可能是晴天。为便于幼儿理解,以近三年冬至日天气图为例,结合相应的春节天气图,对这句谚语进行解释。与此同时,让孩子们把今年冬至的天气记录下来,等着过年时再去验证,这种形式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各节气都有一些有趣的民间活动,为了让幼儿充分地感受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充分地挖掘当地的民俗,引导幼儿去感受。比如小满时节通过观看视频:“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引导幼儿学习小满相关知识,知道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的意思是小麦看起来好像饱满了,其实还只只是半饱状态,并未成熟,所以叫小满。期间引导幼儿对视频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小朋友说“我发现那个麦粒外面有一层外壳,每一个外壳上面还长了一根针。”“那根针是不是和小刺猬的刺一样,为了保护自己。”“外壳好像还没有被撑满呢!真的是半饱呢!”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小满时节的由来。
三、多角度感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实现以美育人目标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我们在春分节气结合永福的樱花节开展“樱红台创园,相思又一年”大型活动。在秋分节气,有的幼儿将种子装入瓶子中,通过晃动进而制作一个“种子音乐瓶”,其次,幼儿教师还需要借机对幼儿进行种子相关歌曲教授,以此实现在唱歌的同时,巧妙利用“种子音乐瓶”进行拍打节奏,由此实现对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而在智慧的碰撞之下,制作出来的节气挂饰内容丰富、样式精美,获得了阵阵的赞叹。如:有狗尾草、稻草为材料制作的“麦田”,代表芒种节气有各种豆类拼摆的“动物”,代表惊蛰节气有用树枝、木片、开心果壳等材料组合的“梅花”,代表大寒节气;有用超轻粘土、树枝组成的“迎春花”,代表立春节气......无不体现着幼儿与家长们的智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将其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将能够使得幼儿在多元化活动感知的过程中深入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美育的目的。尤其缺乏生活经验的幼儿而言,借助“二十四节气”下的自然资源以及节气变化开展教育活动,将能够使其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变化节律中,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进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基于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通过集中教学与分区域活动开展、节气播报以及创设自然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和家长能够融入到“二十四节气”教育活动中,进而为实现传统文化育人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培.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与方式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5):152-153.
[2]张鹏娟,杨学良.利用二十四节气构建幼儿亲自然教育活动实践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2):54-57.
[3]孙娓娓.“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