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交通类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k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交通类职业院校作为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院校的历史使命。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职业院校对各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把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时代  交通类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248-02
  工匠精神是对于工作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的态度,是对产品完美的不断追求与坚持。工匠精神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三大特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些老师的工作,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对各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把工作落到实处。
  1  工匠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规划
  不同行业与专业的工匠精神有共同的内涵实质与价值追求,但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具体要求。交通类职业院校作为交通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工种高技能人才的输出者,也要对应具体专业对工匠精神进行细化解读,人才培养标准要具体明晰。要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一起商讨建立并明确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契合的课程体系和职业素养方向,同时建立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素养的人才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动态监测,实时纠正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工匠精神培育落实到课堂教学
  2.1 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教育有效融合
  思政课是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思政课教育应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引领,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发展的精神食粮。思政课应以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发扬为使命,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的品质和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2.2 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效融合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行业企业技术升级换代的稳步推进,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不断涌现,交通类职业院校只有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学习到高、精、尖的专业知识与最新的专业技能,才能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练中得到职业熏陶,不断养成工匠精神。
  以交通土建类专业课程为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迅速,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软件、新工法的应用对交通土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新要求更需要新一代交通人具备工匠精神,在发展创新中寻求突破,才能不断迭代,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专业课教学要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深入解读让工匠精神进入学生的内心,内化为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
  3  创新创业教育带动学生工匠精神的提升
  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工匠精神不断传承发展的历史,很多能工巧匠带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倡导的坚持不懈、执着追求、不言放弃,力争成功的工作品质,也是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工匠需要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创业者和成功企业家身上都需要具备坚定执着的创业理念或者拥有这种永不言弃的工匠精神。
  3.1 双创教育要主动传承工匠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理念,以创新创业目标为導向,塑造有创新精神,学生有不断寻求机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工匠精神塑造的工程。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种工匠素质的培育,其核心内涵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意识,尤其强化职业素养的养成及知识的转化和技能的应用能力,从而解决创业和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3.2 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锻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交通类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对应的是社会的实体经济,企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技术工人和现代工程师。交通类职业院校通过建立创客空间,由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校内外师资带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导向,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中磨练性情,在实践中体会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由师傅带学生传授技艺,以品质为导向,追求高质量的产品;以解决技术问题为目标,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生只有深入现场,顶岗作业,参与项目实践,攻坚克难,才能知道问题所在,逐步积累经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增长技艺,提高修养,真正得到锻炼和成长,才能成为企业所青睐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双高的放心人才。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多途径、宽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让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
  4  技能大赛强化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技能大赛促进了人才的全方位培养,近年来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目的是要培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技能进行磨练与提高,强化了学生坚忍不拔、团结合作、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让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升。
  5  校园文化营造工匠精神培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体现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职业院校要抓好这块阵地,把工匠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展示、推送并引导学生参与到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培育要从形式、内容到效果逐一细化,让学生在工匠精神的熏陶下,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断增长向大国工匠学习的热情,不断积累适应创新发展的工作本领,不断磨练在艰苦工作环境中奋斗的坚强意志。工匠精神既是培养一种在技艺上的高要求,也是培养有情怀、有境界的新一代国家交通建设者的应有态度,这和我们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学校最终培养的首先是一个出色的人,而后才是人才。优质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是巨大的,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先进的校园文化,是推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动力源泉。
  5.1 特色文化标识打造校园
  校园文化通过具象的载体得到体现,是推动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交通行业特色鲜明,交通职业院校的文化塑造和文化表达素材丰富,学校通过凝炼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创作校歌、校赋,建造校史馆、展览馆、博物馆,建设文化墙、文化亭、文化走廊,让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5.2 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文化的凝练和精粹,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交通类职业院校对合作企业的文化进行识别,变成符合对应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指南,对于订单班、学徒班的学生在工作后更好地融入企业有很好的指引作用。职业院校办学的最大特色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通过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只有热爱将要从事的工作,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理念,才能为将来成为大国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2] 赵慧.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7(17):36-40.
  [3] 郭峰民.工匠精神[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广西余甘子叶挥发油的成分。方法采用维普(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EI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进行分析,质谱图用NIST98谱库检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预习不仅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是课堂探究向纵深推进的有效保证。怎样才能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并使之成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近两年买方市场的出现,由于经营秩序不规范,法制不健全,虚高标价、虚假削价、标价与售价不一以及无标乱标、信口喊价、狂折醉卖、低价
<正>云梦县地处江汉平原,地下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有着盐化、塑料薄膜、蔬菜、鱼面等生产的独特优势.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争取突破,是振兴云梦经济的必由之
目的改进黄连消渴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分别以盐酸小檗碱和多糖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单因素比较法,设计优选了黄连消渴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黄
目的研究甜茶素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甜茶素治疗组(200,100,50mg/kg)、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100
<正>一、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立足点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求构建现代企业文化.而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具体来讲:(一)继承优秀
目的制备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考察其在模拟胃肠道pH值连续变化的体外环境中的释药行为。方法采用包衣锅滚制法,水为粘合剂,以蔗糖型空白丸芯制备含药微丸,分别用一种胃溶型包衣
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于2002年12月批复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同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南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则明确提出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贫困。由此可见国家对精准扶贫的重视与坚决引领贫困人口脱贫的决心和信心。在这样的扶贫大背景下,如何将贫困地区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输血”转向自身“造血”,如何将“大水漫灌”式的盲目资助转向“精准滴灌”式的重点扶持,如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