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远端破口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b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远端破口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1月-2012年4月168例行TEVAR的Stam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根据远端破口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4型:Ⅰ型:破口位于支架尾部;Ⅱ型:破口位于胸腹主动脉,距离内脏动脉较近或累及内脏动脉;Ⅲ型:破口位于肾下腹主动脉,破口未累及内脏动脉;Ⅳ型:破口位于髂动脉.据此分型标准,对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发生远端破口的82例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决定手术时机.结果 有82例患者支架远端仍有破口,临床分型为Ⅰ型:12例出现支架尾部破口,均行支架远端破口腔内隔绝术;Ⅱ型:47例破口位于腹主动脉并累计内脏动脉,经随访,其中4例在随访中发现假腔持续扩大或伴有症状,行“杂交”手术,即先行内脏动脉重建(髂动脉-双肾动脉,髂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髂动脉-腹腔干人工血管搭桥术),二期行胸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43例患者随访发现假腔无扩大,目前继续随访.Ⅲ型:13例破口位于肾下腹主动脉,均行腔内隔绝术.Ⅳ型:10例破口位于髂动脉,均行腔内隔绝术.术后围手术期无死亡.8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 ~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8.4)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对于TEVAR术后远端破口,应根据个体情况,结合临床分型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近年来,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长期的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OAC)治疗.抗凝药物主要应用于血栓性疾病及容易形成血栓栓塞的高危险人群中,如房颤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等.在围手术期,患者术后血流缓慢、机体应激高凝状态、以及逆转或突然终止抗凝治疗,可能导致反弹性高凝状
期刊
目的 利用CT血管造影测量胸主动脉分支血管,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提供相关的血管解剖指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进行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739例患者资料,测量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弓上分支的直径和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主动脉弓分为标准型和变异型,其中标准型最常见,占总例数的91.1%,变异型占8.9%.主动脉弓标准型患者的冠状动脉开口处升主动脉直径
酪氨酸激酶(TK)系调控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一组蛋白激酶,是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成分。根据结构及功能的不同分为受体型TK和非受体型TK两大类。TK中发生突变者绝大多数是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某些生理、病理状态下,可随血液流至相应组织,分化为内皮细胞,并进一步形成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对于创伤修复、缺血性疾病
氧化应激是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和死亡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成为有效的干预靶点。下述治疗策略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条件下产生的多种反应性氮氧化合物损伤。这种方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异常的疾病.其发病率范围为1%~14%,且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妊娠期糖尿病与年龄、体重、遗传等因素有关.医学营养治疗在妊娠期糖
终末期分化的足细胞,也称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是一种高度特殊的细胞,起关键性机械及电荷屏障作用,阻止蛋白尿的发生.在肾疾病中足细胞受损,其标志性的临床特征即蛋白尿.然而,
目的 探讨一种采用改良主动脉弓部岛状腔内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3月,选择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C型(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未受累及)的病例19例,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4 ~ 61岁,平均年龄为(49.6±5.7)岁.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6例,二次手术1例.手术弓部处理为保留结构完整的岛状头臂血管全层组织作吻合缘,降主动脉植入Microport支架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