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钢铝车身的快速试制及其质量控制

来源 :机械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r_c_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钢铝零部件产品的成型工艺与连接工艺特点,以及样车试制短周期低成本的要求,探索了钢铝车身快速试制的流程,很好地保障了新车型的开发验证,支持后续的优化设计.
其他文献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对比,研究了溶液浓度、接触时间、石英砂颗粒粒径对树枝状聚合物DHAP溶液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PAM符合Langmuir等温线吸附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在石英砂表面进行化学吸附,具有稳定的单分子层吸附特征,单位面积的平衡吸附量为1.17~1.62μg/cm2;树枝状聚合物DHAP符合Langmuir等温线吸附、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和Elovich模型,在石英砂上的单位面积吸附量为6.44~8.45μg/cm2。树枝状聚合物DHAP
通过对轴的断口进行宏观检查、微观形貌分析,对轴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轴发生旋转弯曲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为材质中颗粒夹杂物的存在降低了零件的机械疲劳极限强度。轴的倒角处承受较大的高频交变应力,容易在表面颗粒夹杂和加工缺陷处形成微裂纹,同时表面夹杂颗粒容易引发环境应力腐蚀,形成裂纹源,夹杂颗粒的存在也将加速疲劳裂纹的扩展。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欠佳,使得轴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大钩是石油钻机游吊系统中重要的提升设备,在钻井及下套管作业时悬吊下部钻柱或套管柱。大钩钩体内装有一组同轴并联的双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大钩在装配时,内、外弹簧被预压缩,当大钩悬吊下部钻柱质量时,弹簧被进一步压缩,而在进行起钻作业时,这组内、外弹簧能使立根松扣后向上弹起。文中使用LINGO语言,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内、外弹簧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对内、外弹簧在受限空间的设计安装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对二乙苯脱氢制取二乙烯基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反应特性研究。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间、对位二乙苯一步脱氢反应r1和二步脱氢反应r2的标准摩尔焓变(ΔrH■m)、标准摩尔Gibbs自由能(ΔrG■m)及平衡常数(K■P)。结果表明:间、对位二乙苯脱氢热力学性质相近,脱氢反应r1和r2的ΔrH■m一致;相同温度下,脱氢反应r1的ΔrG■m小于脱氢反应r2、K■P大于脱氢反应r2。采用工业GS-11脱氢催化剂,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二乙苯的脱氢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体积空速越低、水比越大、压力越
在无水乙醇溶液中,以邻苯二酚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氨基磺酸为催化剂合成类辣椒碱N-(3,4-二羟基-6-丙烯酰胺甲基苄基)丙烯酰胺,产物结构经IR和1 H NM R表征.考察了原料
复合驱动钻机并车箱在作业时存在无动力输入的传动轴随同有动力输入的传动轴转动的情况,导致与传动轴相连的液力耦合器的转动次数增加,从而减少了液力耦合器的寿命。针对此问题,文中以ZJ40LDB链并车传动型钻机为例,从现有ZJ40LDB型复合驱动钻机并车箱轴总车的连接形式为切入点,通过在现有并车箱轴总成上增设刹车机构和设计气动互锁控制,研制了一种惯性刹车装置,经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针对人工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企业成本高、加工质量低等生产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全自动卷板机。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将卷板机分解为基座组件、行走架组件、旋转主轴组件、压刀组件及侧臂支撑组件,然后对各个子功能组件分别进行系统化的结构设计,最后将各组件集成设计得到了一种新型全自动卷板机。
综述了近年来负载型催化臭氧化催化剂载体的发展情况,并对硅基类、碳基类、金属氧化物类常用载体的优劣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型催化臭氧化催化剂载体的未来发展方向。各类常见金属氧化物、硅胶和活性炭载体在进行一定的改性和提纯处理后,可以改善其本身的一些缺陷,负载活性物质以后均有较好的臭氧催化活性。介孔材料作为载体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三维孔道结构等特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黏土类材料储量丰富、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价格低、无污染,是一种理想的载体原料。
通过对3H-8/450II型高压往复注水泵泵阀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泵阀失效原因是阀孔流速过高。对阀结构进行改进,将阀打开升程限位点改到阀密封面背面,阀杆根部圆弧过渡,以避免应力集中;将缸体阀座腔孔定位改为阀座阀套一体定位,改进后泵故障停运率降低80%。
针对南海西部油田出水气田地层温度高,部分区块高含凝析油的特点,制备了一种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基础引入羧基的起泡剂,进行了室内评价并对泡沫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该起泡剂临界胶束浓度位0.5 g/L,γcmc为32.3 mN/m;在40%凝析油(质量分数)中起泡高度可达246 mm,携液量为16.72 mL/min;140℃老化实验后,起泡性能和携液能力无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