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墨,曾任《中国航务周刊》、《赤子》记者、编辑。在多家杂志上发表近百万字作品。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我尚未去过。但《启示录》所描写的所谓珠光宝气,未能免俗。至于苏杭,遗憾的是没能赶上曾经的旖旎风光,但见电视中的红男绿女游人如织,便没了心情。
我曾梦想,余生化作一只白狐,远离尘世的纷扰,惬意于静谧的青山绿水间,虽然我不是不知道随遇而安的道理。
一卷诗,一壶酒,还有你,那就是我的天堂。
这只是说说罢了,因为天堂不可能长久。我并不存幻想,只想寻一处清雅之地。虽然足迹不广,但也曾到过一些地方,窃以为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北镇。
北镇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东部,医巫闾山东麓,也因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而得名。它东接黑山县,西邻义县,南与盘锦毗邻,北与阜新搭界,形势天成。
北镇的天气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称得上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好地方。夏天的凉风习习,秋季的天高气爽,都是令人喜的,而春天的梨花齐放,北镇更是美不胜收。
初春五月,我同三五友人前往北镇,参加在那儿举办的文化论坛,恰逢赶上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清爽的春雨。
推开北窗,一层层的青山在望。望过去,一面是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另一面是如潮而至的恰似雪的梨花。没有京城的喧闹,有的只是雨中带着泥土味儿的清新,有的只是满山烟雨,一片迷蒙。北镇,仿佛在半醒半睡中。空气里,弥漫着经了雨的梨花的清香。不由地让人记起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思量,东坡实在应该到北镇医巫闾山的山色中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说到这医巫闾山,据文献记载,乃舜封全国十二大名山之一,也是我国“五岳五镇”中最北的镇山之一。《全辽志》记载:“山以医巫闾山为灵秀之最”,被誉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战国时代,屈原就曾对闾山抒发情怀,“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雄峻多姿、山奇水秀的医巫闾山,历史悠久,更被历代帝王视为祈福圣地,视闾山为风水宝地,加封进爵。辽代,曾有六位皇帝先后四十多次来闾山狩猎、祭山、祭祖。闾山埋葬着辽的三代皇帝和几十位皇妃,二十几位大臣,其中就有皇太后萧燕燕、贤臣韩德让等历史上重要的人物,闾山成为辽代帝王的生命之山。
明代帝王名臣也称道闾山可与泰山、华山一并称雄。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先后十几次来闾山祭祀揽胜,留下御制诗文五十余首,特别是乾隆帝四来北镇、三登闾山,填词作赋,名垂青史。
回眸历史,漫步于闾山,我领略最深的还有一个“绿”字。雨中去访灵隐,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满山的树,有的绿得发黑,浓极了;有的绿的发蓝,也亮极了。随意在路边的青石上小坐,便也觉得心旷神怡。
虽说今年的春天较往年来得晚了一些,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北镇的梨花仍然如往年一般,素娥淡妆,眼眸轻转,让人沉迷。
岑参曾以梨花喻雪花,东坡也以雪花比梨花。可见,梨花的洁白、清雅。苏东坡曾写过一首七绝——《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仿佛间,如雪般又轻又薄的梨花顷刻已飘飞满地。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东坡的语言干净,性灵飘动,美景之中含蕴着对“人生苦短”的思索。
约是黄昏时候,雨停住了。一处安静、别致的院落,引得我不由地一探究竟。
整个院落是阴阳相生的。小院儿里细草如茵,院中左侧是高高挺拔的翠竹,右侧则为婀娜多姿的开满了洁白梨花的树。
一刚一柔、一绿一白,美哉!
据说这婀娜多姿的梨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想必在这青山四绕的北镇闾山福地,也是极具灵性的一株吧。细看这梨树,依着青墙绿瓦。枝干在院落中伸展,如虬弯攀;梨花繁多细碎,颜色洁白,一尘不染,清香四溢。恰如黄庭坚在诗句中所赞,“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月上西楼,清辉微洒,那淡淡的白,一笼轻灵的幽梦。一位梨花女子,一袭洁白衣裙,美目盼兮。角门吱呀打开,一位手执书卷的白衣书生,怡然而进,未等转瞬,便醉在这满院风情之中。
清风佛面,我忽然从梦境中醒来。只是,这微雨初歇,少了月笼轻愁的意境。
两天以后,踏上返京的列车,回眸那渐行渐远的北镇,清雅闾山,我不由得一丝伤感……
记得希腊画家亚博尔曾把自己的画放在街上,自己躲在画后,听取意见。有一个鞋匠说人物的鞋子画得不对,他马上改了。这鞋匠又批评别的部分,他忍不住从画后跑出来说,你还是只谈鞋子好了。因为对北镇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可能是鞋匠的议论,想北镇不会怪我唐突吧?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我尚未去过。但《启示录》所描写的所谓珠光宝气,未能免俗。至于苏杭,遗憾的是没能赶上曾经的旖旎风光,但见电视中的红男绿女游人如织,便没了心情。
我曾梦想,余生化作一只白狐,远离尘世的纷扰,惬意于静谧的青山绿水间,虽然我不是不知道随遇而安的道理。
一卷诗,一壶酒,还有你,那就是我的天堂。
这只是说说罢了,因为天堂不可能长久。我并不存幻想,只想寻一处清雅之地。虽然足迹不广,但也曾到过一些地方,窃以为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北镇。
北镇位于辽宁省锦州市东部,医巫闾山东麓,也因医巫闾山为北方镇山而得名。它东接黑山县,西邻义县,南与盘锦毗邻,北与阜新搭界,形势天成。
北镇的天气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称得上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好地方。夏天的凉风习习,秋季的天高气爽,都是令人喜的,而春天的梨花齐放,北镇更是美不胜收。
初春五月,我同三五友人前往北镇,参加在那儿举办的文化论坛,恰逢赶上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清爽的春雨。
推开北窗,一层层的青山在望。望过去,一面是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另一面是如潮而至的恰似雪的梨花。没有京城的喧闹,有的只是雨中带着泥土味儿的清新,有的只是满山烟雨,一片迷蒙。北镇,仿佛在半醒半睡中。空气里,弥漫着经了雨的梨花的清香。不由地让人记起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思量,东坡实在应该到北镇医巫闾山的山色中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说到这医巫闾山,据文献记载,乃舜封全国十二大名山之一,也是我国“五岳五镇”中最北的镇山之一。《全辽志》记载:“山以医巫闾山为灵秀之最”,被誉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战国时代,屈原就曾对闾山抒发情怀,“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雄峻多姿、山奇水秀的医巫闾山,历史悠久,更被历代帝王视为祈福圣地,视闾山为风水宝地,加封进爵。辽代,曾有六位皇帝先后四十多次来闾山狩猎、祭山、祭祖。闾山埋葬着辽的三代皇帝和几十位皇妃,二十几位大臣,其中就有皇太后萧燕燕、贤臣韩德让等历史上重要的人物,闾山成为辽代帝王的生命之山。
明代帝王名臣也称道闾山可与泰山、华山一并称雄。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先后十几次来闾山祭祀揽胜,留下御制诗文五十余首,特别是乾隆帝四来北镇、三登闾山,填词作赋,名垂青史。
回眸历史,漫步于闾山,我领略最深的还有一个“绿”字。雨中去访灵隐,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满山的树,有的绿得发黑,浓极了;有的绿的发蓝,也亮极了。随意在路边的青石上小坐,便也觉得心旷神怡。
虽说今年的春天较往年来得晚了一些,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北镇的梨花仍然如往年一般,素娥淡妆,眼眸轻转,让人沉迷。
岑参曾以梨花喻雪花,东坡也以雪花比梨花。可见,梨花的洁白、清雅。苏东坡曾写过一首七绝——《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仿佛间,如雪般又轻又薄的梨花顷刻已飘飞满地。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暮春繁华过眼即空,但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东坡的语言干净,性灵飘动,美景之中含蕴着对“人生苦短”的思索。
约是黄昏时候,雨停住了。一处安静、别致的院落,引得我不由地一探究竟。
整个院落是阴阳相生的。小院儿里细草如茵,院中左侧是高高挺拔的翠竹,右侧则为婀娜多姿的开满了洁白梨花的树。
一刚一柔、一绿一白,美哉!
据说这婀娜多姿的梨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想必在这青山四绕的北镇闾山福地,也是极具灵性的一株吧。细看这梨树,依着青墙绿瓦。枝干在院落中伸展,如虬弯攀;梨花繁多细碎,颜色洁白,一尘不染,清香四溢。恰如黄庭坚在诗句中所赞,“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月上西楼,清辉微洒,那淡淡的白,一笼轻灵的幽梦。一位梨花女子,一袭洁白衣裙,美目盼兮。角门吱呀打开,一位手执书卷的白衣书生,怡然而进,未等转瞬,便醉在这满院风情之中。
清风佛面,我忽然从梦境中醒来。只是,这微雨初歇,少了月笼轻愁的意境。
两天以后,踏上返京的列车,回眸那渐行渐远的北镇,清雅闾山,我不由得一丝伤感……
记得希腊画家亚博尔曾把自己的画放在街上,自己躲在画后,听取意见。有一个鞋匠说人物的鞋子画得不对,他马上改了。这鞋匠又批评别的部分,他忍不住从画后跑出来说,你还是只谈鞋子好了。因为对北镇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可能是鞋匠的议论,想北镇不会怪我唐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