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的哲学思考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ong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行为和管理模式并不是一劳永逸和永恒不变的,只有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本文在任平教授提出的交往实践观的基础上,通过对管理,这一实践活动主要涉及的两大因素而形成的三种关系及人性化管理的哲学思考,认为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交往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管理活动,不仅是当代管理活动的要求,也是未来管理活动的发展趋势,是现代管理活动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交往实践 人性化管理 哲学思考
  
  长期以来,人们在管理中一般总是把它人为地分裂为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管理主体对被管理客体的监督、指挥、控制等。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管理者总是把自己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而被管理者只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也反映了一个阶段的管理现实。但是,随着人类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入,随着哲学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解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不合理性,特别是对管理客体的人的理解容易导致把人仅仅作为工具,作为与物同样的管理对象,这样势必会影响人类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影响管理活动的发展,为此,人们提出了人性化管理观。任何理念背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哲学就是这种智慧结晶的表现,因此,对人性化管理进行哲学思考,从哲学层面来对它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人性化管理的定义、特征
  
  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交往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管理活动,是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把人视为组织管理的主体,关注人的情感、崇尚人的价值,给人以充分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充分激励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满足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一种管理观。
  人性化管理观确立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尊重人,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和本质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觉性、主导性和创造性的作用,使每个人的价值都能得到体现,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从而实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而任何组织结构都是体现这种活动的一种工具。这种“以人为目的”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性化管理的哲学境界。
  
  二、交往实践观——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其早期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对交往、交往实践等作了系统的考察。马克思从世界普遍交往的角度对交往观特别是“物质交往”观进行了论述。“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指认一个系统,包括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和语言交往三个层次,而‘物质交往’即交往实践是多主体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它构成了精神交往与语言交往的基础和底板。交往是使世界普遍联系、科技及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保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实现全球化的动力。交往到处都打破封闭的民族和国家的壁垒,使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造成世界市场、世界民族和先进的工业文明。”
  任平教授通过对交往实践产生的考察,特别是对西方现代哲学中的主体际关系的考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理解,提出了交往实践这个范畴,并对此下了如下定义:“交往实践是诸主体间通过改造相互的中介客体而结成社会关系的物质活动。”这个定义的提出是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见解,依照全球发展的史实,扬弃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实践观的弊端,因此有着逻辑的根据。同时,交往实践具有下列特点:“第一,交往实践是主体间物质交往活动,具有主体性、交往性和客观性统一的特征。第二,具有诸主体性或主体际(间)性。第三,具有”“主体一客体”、“主体一主体”双重关系的统一结构。第四,具有“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相关性模式。第五,具有双向建构、双重整合的特点。第六,具有系统的特点。第七,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唯物主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人类的交往实践活动中,人类一方面通过主体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也就是通过主体共同改造中介客体的活动来实现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既是交往实践活动的动力,又是交往实践活动的结果。通过交往实践活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主体与客体在物质性的交往活动中实现了真正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实现了主体之间的真正的和谐统一。
  
  三、对人性化管理的哲学思考
  
  管理,这一实践活动,主要涉及到两大因素而形成三种关系。两种因素是指人和物,不论对人的管理还是对物的管理,只要是管理,就必然要涉及到这两者。这样就必须了解物性和人性。我们认为,对于物性来说,它主要是指物质属性,这种物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属性并不是自明的,它必须要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而显现出来,从根本上来说,物性也是实践活动的对象化,也是实践的产物。
  管理中的三种关系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了物-物、人-物、人-人三种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种关系似乎是纯粹的物质的关系,但是,我们知道,纯粹的物质之间是无法发生任何关系的,任何一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都是在人类实践活动这一基本条件下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可以这样说,物-物关系的背后,实际上还是人-人的关系。因此,这种物质管理,也是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至于人-物、人-人的关系,更是体现了人类实践这一根本来源和动力。人与物的关系,要比物与物的关系更加接近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如果说物与物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这种产物还是较为隐蔽,是藏在背后的,那么,人与物的关系就要明显得多了。正是在这种关系中,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对象才得以产生。也就是说,在人类对物质管理活动中,管理客体才不断地生成,也正是在这种管理活动中,人们对管理客体的管理过程中体现了人类自身的某种关系,也产生了新的人性。因此,在这种关系中,客观的物作为管理客体,更作为人们建立自己交往关系的一个中介。第三种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在管理中一般总是把它人为的分裂为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是管理主体对被管理客体的监督、指挥、控制等。在这种理解方式中,管理双方形成的关系是单一的,即使管理者能够主动听取被管理者的意见,也是这种单向性的特殊表现,在管理模式中,管理者总是把自己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而被管理者只能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种传统的管理思想在近代开始就一直作为统治管理界的正确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也反映了一个阶段的管理现实,但是,随着人类 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入,随着哲学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解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不合理性,特别是对管理客体的人的理解容易导致把人仅仅作为工具,作为与物同样的管理对象,这样势必会影响人类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影响管理活动的发展。
  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在交往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管理活动,主体间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形成交往关系,把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他们之间共同改造管理中介即管理客体,即管理组织或管理物质,从而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一种全新的平等、对话、沟通的关系,使得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处于一种和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调动并激发了人类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了人的潜能,从而有利于管理这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这是现代管理需要达到的全新的一种管理关系,可以说是管理思想史的一次革命。这样的结果,组织中的员工真正是作为组织的主人而工作,有利于完成组织的任务。
  在人性化管理中,管理者不再是单一的管理主体,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是作为管理主体而存在,这样就必然出现了管理中的多极主体。这种管理主体的多极化体现了后现代管理思想,人们再也不是简单的管理者的“他者”出现,而是作为自我的同一,这里的主体际向度十分明显,而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平等的对话、沟通关系,而不再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单一的主一客向度,正如哈贝马斯关于“交往行动”或“交往实践”这一范畴的定义时说:交往行动首先是指使参与者能毫无保留地在交往后意见一致的基础上,使个人行动计划合作化活动的一切内在活动。这一范畴就是多极主体在交往中的合作化活动就是指主体向度。人性化管理活动就是多极主体之间通过一定的活动,主要是指主体之间的交互活动而达到改造管理中介,只有把管理活动作为这样的理解,才能真正确立人类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而不是作为消极的管理客体而存在。
  随着管理主体多极化和相互之间的交互性,使得管理组织不再是充满等级的体系,而是呈现出一个扁平的结构,传统的等级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管理组织中的个体发挥了自己的主体能动性,主体之间进行了平等的交往活动,使得管理组织的作用弱化。
  总之,人性化管理就是建立在交往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管理活动,在这种管理体系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因此每个人的价值都能得到体现,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真正做到尊重人,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任何组织结构都是体现这种活动的一种工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达到自身目的,又实现了自然的和谐。它不仅体现了当代管理活动的要求,也是未来管理活动的发展趋势,是现代管理活动的本质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讨论了保险人和保险代理人之间的激励机制设计的问题。本文分别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下,建立了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的保险契约的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的特征,得出一些对实际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委托代理 指数分布 保险代理人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国内各高校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并联入Internet,校园网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各种人为或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安全问题对校园网正常使用的影响越来越大。据统计,在2007-2008年内,某高校共发生网络中断20余次,网页上出现非法、反动言论10余次;因网络原因导致校园网内电子邮件不能使用近70小时;校务系统因停电、设备
摘要: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工业环境污染和由生态资源耗竭引起的工业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和工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在这种客观背景下如何使工业绿色化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就绿色工业的概念、绿色工业发展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对绿色工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绿色工业 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    1,问题的提出    绿色工业因环境问题而提出。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给自
摘要:高等学校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和科技力量,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主力军。在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大环境下,高校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和政策,促进了知识产权工作的长足发展,不但知识产权数量突飞猛进,而且知识产权权力构成更加多样化。本文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理清了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  关键词:高校 知识产权 现状 分析    高校拥有先天的知识、人才和技术优势,是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摘要:“大学生村官”制度诞生以来,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界定大学生村官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循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运用文献查阅与访谈等方法分别描述揭示了当前大学生村官培训与开发中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完成了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探讨建立大学生村官培训与开发机制的尝试。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摘要:创新的各种方法中最为有效的是观察顾客利用产品及服务试图完成什么工作,并从中发现创新机会。因此通过制定顾客创新工作计划,公司可以有效地进行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文章分析了顾客工作计划的作用和特点,提出了顾客工作的三个原则,详细阐述了顾客工作计划的8个步骤,在每一个步骤都潜藏着创新的机会和可能。因此,公司应把握创新机会,以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关键词:顾客工作 创新工作计划 创新机会 
摘要:企业通常在面对新产品开发时感到束手无策,本文通过对Chorus团队研究的探讨,提出了新产品开发的更为合理、更为高效率的方法,从而为企业在面对新产品开发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产品开发 早期组织 效率    企业通常会把新产品的开发看作是一项庞大的过程,但是它却可以被理性地分解成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个是早期的注重于评估新产品的前景并消除其不利因素的实情搜索阶段,另一个是后期的注重于为已
摘要:分析了构筑山东半岛城市群CBD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半岛城市群CBD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CBD簇的区位优化对策和若干发展建议,以期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建设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山东半岛城市群 CBD 区位优化 聚集 辐射  中图分类号:TU982    1 山东半岛城市群CBD簇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06年12月,山东省建设厅和北
摘要:《国富论》构建了以“经济人”范畴为中心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强调私人利益、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弱化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责。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必要重新解读,正确处理市场、个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市场结构的优化组合,保障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国富论》核心思想对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启示是:市场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最有效的运行机制,尊重私人利益、发挥微观主体的能动作用,明
摘要: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的科学定位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的内涵包括: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和办学水平和特色的定位。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应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层次阶段相适应。  关键词:地方高校 高等教育定位 区域经济发展    1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与突出地方高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