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胃粘膜毛细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钛夹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43-02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血管畸形等。胃肠道血管畸形是指正常黏膜及黏膜下畸形静脉与毛细血管发生扩张性病变,病变可位于整个胃肠道,以胃、十二指肠、右半结肠和小肠多见。研究显示,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中,上消化道血管畸形占1.2%~8.0%,发病年龄以20—30岁和60—70岁2个年龄段多见[1.2],胃粘膜毛细血管畸形报道很少见。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因“乏力3+月,黑便1+月”入院,病人3+月前出现乏力、头昏,伴活动后心累,进食后有中上腹疼痛,自诉无呕血黑便。于当地卫生院检查发现“重度贫血”、未检查出原因(具体不详),给予输注红细胞悬液及止血等治疗后乏力好转,未再就诊。1+月前患者出现黑便,感乏力加重,伴纳差、头昏、活动困难,无呕血。患病以来体重下降约5kg。患者入我院后考虑为消化道肿瘤引起的出血可能性大。入院后查血常规提示WBC 5.4×10^9/L,RBC 1.57×10^12/L,HB 37g/L,PLT 188×10^9/L,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白蛋白 34.4g/L;大便隐血阳性;凝血功能、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肿瘤标志物、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嘱患者禁饮食,给予埃索美拉唑抑酸、卡络磺钠、凝血酶等止血、输注红细胞悬液改善贫血症状、营养支持等治疗。输注红细胞悬液4U后病人感乏力好转,复查血常规Hb58g/L,行普通胃镜检查,患者配合差,胃体腔内有较多咖啡样及少量新鲜血迹,影响观察。继续给予输注红细胞悬液,共8U后复查Hb 87g/L,停止输注红细胞悬液2天后复查血常规Hb 82g/L,大便隐血弱阳性。考虑患者仍有活动性出血,但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仍不清楚,再次行无痛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时未发现明显溃疡,肿瘤,血管显露,胃体皱褶处有新鲜血迹,量少,反复检查仍未找到出血部位,进一步充气后发现一处胃体粘膜有少量血液渗出,水冲后见粘膜光滑、完整,未见血管,无糜烂溃疡,但很快有少量血液渗出。行钛夹止血术。术后患者未再解黑便,无乏力头昏,查大便隐血阴性,病人共住院21天,输注红细胞悬液12U,出院时复查血常规Hb 107g/L。2 讨论:
血管畸形内镜下常见表现为:小的点状、 斑片状或蜘蛛状红色病变, 局限发红的病灶内可见扩张血管条纹。但我们这例胃粘膜毛细血管畸形粘膜肉眼观察完全正常,水冲后粘膜光滑,无红斑,红点,但很快有少量鲜血渗出,这种毛细血管畸形至今报道比较少见。虽然粘膜肉眼观察完整,但对止血药物效果差,本例患者不论是抑酸剂还是止血药物均足量,但反复查大便仍为隐血阳性,且血红蛋白有下降,药物治疗效果差,经钛夹治疗后患者出血停止。金属钛夹从1995年问世后,广泛应用于内镜下的胃肠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于消化道出血,将血管或撕裂的黏膜夹住起到机械压迫止血及缝合作用,其止血效果显著。
老年人的消化道出血中,肿瘤占大部分比例,有的病人及家属,因为病人出血量大,药物止血效果差,且考虑肿瘤可能性大、治疗前景差,于是在疾病的早期就放弃了治疗。但是,这例病案就提醒了我们不能放弃任何的机会。如果该患者家属早期放弃了治疗,病人的预防肯定差,但是经过我们积极寻找病因,多次行胃镜检查,并采用钛夹止血,该病例得到治愈,完全不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
针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我们应尽早行胃肠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不能盲目地完全依靠止血药物,对于血管畸形,止血药物效果欠佳。钛夹治疗是创伤性小、疗效确切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考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行胃镜时一定得仔细,该病人第一次行胃镜时由于病人不配合,未找到明确出血点,但第二次行无痛胃镜时,反复在胃体、胃底、胃窦、十二指肠球部中寻找,最终才找到出血部位,进行了彻底治疗。
参考文献:
[1] Diggs NG,Holub JL,Lieberman DA.et al.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blood loss in patients with colonic angiodysplasia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9:415-420.
[2] Ripoll C,Garcia-Tsao G.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and 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Dig Liver Dis,2011,43:345-351.
[3] 梁棋,余汉豪,等.胃镜下金属钛夹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中华消化杂志,2012,32:641-6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43-02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血管畸形等。胃肠道血管畸形是指正常黏膜及黏膜下畸形静脉与毛细血管发生扩张性病变,病变可位于整个胃肠道,以胃、十二指肠、右半结肠和小肠多见。研究显示,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中,上消化道血管畸形占1.2%~8.0%,发病年龄以20—30岁和60—70岁2个年龄段多见[1.2],胃粘膜毛细血管畸形报道很少见。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因“乏力3+月,黑便1+月”入院,病人3+月前出现乏力、头昏,伴活动后心累,进食后有中上腹疼痛,自诉无呕血黑便。于当地卫生院检查发现“重度贫血”、未检查出原因(具体不详),给予输注红细胞悬液及止血等治疗后乏力好转,未再就诊。1+月前患者出现黑便,感乏力加重,伴纳差、头昏、活动困难,无呕血。患病以来体重下降约5kg。患者入我院后考虑为消化道肿瘤引起的出血可能性大。入院后查血常规提示WBC 5.4×10^9/L,RBC 1.57×10^12/L,HB 37g/L,PLT 188×10^9/L,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白蛋白 34.4g/L;大便隐血阳性;凝血功能、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肿瘤标志物、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嘱患者禁饮食,给予埃索美拉唑抑酸、卡络磺钠、凝血酶等止血、输注红细胞悬液改善贫血症状、营养支持等治疗。输注红细胞悬液4U后病人感乏力好转,复查血常规Hb58g/L,行普通胃镜检查,患者配合差,胃体腔内有较多咖啡样及少量新鲜血迹,影响观察。继续给予输注红细胞悬液,共8U后复查Hb 87g/L,停止输注红细胞悬液2天后复查血常规Hb 82g/L,大便隐血弱阳性。考虑患者仍有活动性出血,但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仍不清楚,再次行无痛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时未发现明显溃疡,肿瘤,血管显露,胃体皱褶处有新鲜血迹,量少,反复检查仍未找到出血部位,进一步充气后发现一处胃体粘膜有少量血液渗出,水冲后见粘膜光滑、完整,未见血管,无糜烂溃疡,但很快有少量血液渗出。行钛夹止血术。术后患者未再解黑便,无乏力头昏,查大便隐血阴性,病人共住院21天,输注红细胞悬液12U,出院时复查血常规Hb 107g/L。2 讨论:
血管畸形内镜下常见表现为:小的点状、 斑片状或蜘蛛状红色病变, 局限发红的病灶内可见扩张血管条纹。但我们这例胃粘膜毛细血管畸形粘膜肉眼观察完全正常,水冲后粘膜光滑,无红斑,红点,但很快有少量鲜血渗出,这种毛细血管畸形至今报道比较少见。虽然粘膜肉眼观察完整,但对止血药物效果差,本例患者不论是抑酸剂还是止血药物均足量,但反复查大便仍为隐血阳性,且血红蛋白有下降,药物治疗效果差,经钛夹治疗后患者出血停止。金属钛夹从1995年问世后,广泛应用于内镜下的胃肠疾病的治疗[3],尤其对于消化道出血,将血管或撕裂的黏膜夹住起到机械压迫止血及缝合作用,其止血效果显著。
老年人的消化道出血中,肿瘤占大部分比例,有的病人及家属,因为病人出血量大,药物止血效果差,且考虑肿瘤可能性大、治疗前景差,于是在疾病的早期就放弃了治疗。但是,这例病案就提醒了我们不能放弃任何的机会。如果该患者家属早期放弃了治疗,病人的预防肯定差,但是经过我们积极寻找病因,多次行胃镜检查,并采用钛夹止血,该病例得到治愈,完全不影响今后的生活质量。
针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我们应尽早行胃肠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不能盲目地完全依靠止血药物,对于血管畸形,止血药物效果欠佳。钛夹治疗是创伤性小、疗效确切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考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行胃镜时一定得仔细,该病人第一次行胃镜时由于病人不配合,未找到明确出血点,但第二次行无痛胃镜时,反复在胃体、胃底、胃窦、十二指肠球部中寻找,最终才找到出血部位,进行了彻底治疗。
参考文献:
[1] Diggs NG,Holub JL,Lieberman DA.et al.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blood loss in patients with colonic angiodysplasia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9:415-420.
[2] Ripoll C,Garcia-Tsao G.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and 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Dig Liver Dis,2011,43:345-351.
[3] 梁棋,余汉豪,等.胃镜下金属钛夹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中华消化杂志,2012,32:64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