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叙述了谱震级的含义及在国内首次利用中国数字式地震仪记录测定谱震级。我们用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用数字记录作离散的付里叶变换,主要是对于宽频带记录(代号为BB或IP)作多道滤波,其数字滤波器的频段与杜达(S.J.Duda)教授在汉堡大学所作的一样,测定谱震级的公式形式也是一样的。本文结合中国的情况对于震级起算函数f(△,h,T)中的吸收项采用a(△,h,T)=a(△,h)/T_(rel)(式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叙述了谱震级的含义及在国内首次利用中国数字式地震仪记录测定谱震级。我们用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用数字记录作离散的付里叶变换,主要是对于宽频带记录(代号为BB或IP)作多道滤波,其数字滤波器的频段与杜达(S.J.Duda)教授在汉堡大学所作的一样,测定谱震级的公式形式也是一样的。本文结合中国的情况对于震级起算函数f(△,h,T)中的吸收项采用a(△,h,T)=a(△,h)/T_(rel)(式中T_(rel)为相关周期,与观测周期T的关系和地震波品质因数Q值的吸收带模型有关),参照文献[3,4]中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蚕豆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强度的改变及其被诱发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光合作用是叶片衰老过程中最敏感的生理反应之一,暗处理1天其强度大约降低50%。它与以电解质外渗量为指标的膜系统完整性有着密切关系(r=0.91)。叶绿素的下降也是其改变不可忽视的原因。暗处理一定时间,β—胡萝卜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增加100%和94.7%。以后这种抵御性反应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讨论了这些生理反应
气生茎中内皮层的缺乏与光照有关。高强度的白光(大于1mW/cm~2)及高强度的红光(0.2mW/cm)可以抑制茎中内皮层的形成,而低强度的白光(小于1mW/~2),低强度的红光(0.03mW/cm~2),远红光(0.01mw/cm~2)及黑暗可以诱导茎中内皮层的产生。但是,茎中内皮层产生与否不受典型的红光/远红光逆转的光敏素调节,它与光强度有更大的依赖性。在低光强及暗中生长的幼苗,茎中内皮层在栓化
本文选用了37个地震资料,得出昌乐地震台附近的平均地壳厚度为:H=37.3km,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6.20km/s,(?)=3.58km/s;反射波的传播速度 V_(p11)=6.39km/s,V_(s11)=3.74km/s;首波速度:V_(pn)=8.04km/s;该地区的平均波速比值:K=1.73,平均虚波速度:(?)=8.45km/s。根据昌乐地震台记录地震尾波衰减特点,估算了
为探索研究震磁前兆与地震预报,在京西地区布局了2×50个测点,使用 G—826与 G—816磁力仪,以2分钟采样率观测地磁总强度,每个季度观测1次。利用1987—1989年京西地区地磁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磁总强度的时空变化,频谱特性及其幅比变化。结果表明,存在地磁变化的小尺度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区域地质构造、地下介质电磁特性、局部应力状态等因素有关;在小区域范围内,地磁总强度频谱形态相当一
目前,基式仪、763地震仪光记录是中国地震台网对外交换资料使用的仪器,广东汕头感光材料工业总公司提供了我们较理想的记录图纸。RC-EOII 示波仪记录纸有以下优点:(1)纸质平挺、光亮洁白,遇有地震增光时清晰,有助于各种震相分析与研究。(2)感光速度快,纸薄反差大,只要有一点光源,都能很好的正常工作。如果将药面上反,也不会造成缺记现象,和以前所使用的感光纸决然不同。
测震台站的中心任务是取得连续可靠的记录图纸和提供符合要求的分析数据。高质量的图纸是作好分析处理的先决基础。诚然,一个台站要使这两项工作同时达到高质量,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只要潜心用意,穷于追求、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对此,经过十余年的具体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可归纳为以下“三严”工作作风和“三对照”的分析方法,实践证明它们是达到资料质量稳
在本栏目的第(4)号短文中,曾就“井下地震波”等问题做了回答。在这里,继续就深井观测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情况,加以介绍。深井技术已广泛用于多种手段的观测。其中包括地震、地应力、地形变(地倾斜)、地裂缝、地下水位和水化等。深井地震观测,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过,是比较成熟的一个方面。其它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很快。就我所知,仅地震局系统已有地震研究所、地壳应力所、分析预报中心、地球物理所和一些省局,分别
地震台站是地震信息的观测采集基地,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及观测设备的现代化,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将被引进到地震台站。例如:无线电台将对某些电子仪器产生干扰,排除无线电台对测震仪器的干扰,是区域无线通讯网建设中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1.无线电台对测震仪器的干扰现象在区域无线通讯网试验、建设工作中,我们发现当短波电台工作时,不论是通话还是数传,都对电子放大地震仪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电磁干扰经过地震仪放大器进
本文用云南滇西地区的历史和现代破坏性地震的烈度分布资料,估算了短周期波的区域性衰减率γ和地区Q_I值,把研究区分为五个小区进行讨论,采用联合测定法给出了滇西五个小区域内的平均Q_I分布。结果表明,滇西地区的平均Q_I值在40—180之间,其中尤以盐源—宁蒗地震区和剑川—大理地震带的平均Q_I值最低。分别为40和60左右。一个重要的现象是低Q_I地区对应破坏性地震发生比较频繁的地区,由地震活动重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