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探究能力是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进行科学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如我在《变色花》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看一朵纸花。我在“花瓣”上抹上白醋,在“叶子”上抹上堿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过了一会儿,“花瓣”变成了红色,“叶子”变成了绿色。当学生看到纸花发生变化时,个个感到十分奇怪。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因势利导地给他们指出了奥妙所在,引入课题。由于我设置了悬念,所以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涨,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我在教学《秋、冬季星空》时,先给学生播放星空的视频,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然后,我又简单地介绍了这两个季节星空的变化情况。同时,我还给他们讲了几个重要的星座,让他们了解一些有关星座的知识。通过看视频,听我讲解,学生对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运用多媒体,不仅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升了探究能力。
三、指导观察,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科学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要是教给方法,而关键是从指导观察入手。由于少年儿童受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等限制,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而知识的选择性较差。他们只注意表面现象,而不能仔细地、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实验。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给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这些内容?重点观察什么?
如我利用“摩擦生电”的知识,教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我先在一个小碟子里装上一些干燥的米粒,然后,把塑料小汤勺用毛衣摩擦一会儿,这时,汤勺就产生了电荷,具有了吸引力。我把小汤勺靠近盛有小米粒的碟子上面,这时,小米粒受电荷的吸引,就会自动跳起来,吸附在汤勺上。于是,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刚刚吸上汤勺的小米粒,一眨眼工夫,它们又像四溅的火花,突然向四周散射开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带电的汤勺吸引小米粒的时间是很短的,当小米粒吸附在小汤勺上以后,汤勺上吸附的小米粒都带有与汤勺同样的电荷。由于同性电荷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吸附在汤勺上的小米粒互相排斥,全部散射开了。
如在教学《热空气》一课的导入新课环节中,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会转动的纸蛇”,学生看到原来不会动的纸蛇,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旋转起来,他们感到很奇怪。这时,我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实验装置,找出纸蛇旋转的原因。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观察实验,发现是向上流动的空气使纸蛇旋转起来,同时,他们还发现“风的形成演示箱”里的空气因为受热而上升,以及旁边的空气流过来进行补充。经过讨论,他们还发现了地球上的风其实也是这样形成的。通过实验,不但让学生动手又动脑,而且还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游戏,开拓学生的探究渠道
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启蒙重任。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认识自然事物和运用所学的内容获得知识。而游戏教学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好玩、好动的时期,因此,游戏教学能有效地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
例如,在《登月之旅》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环形山的特征,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制作环形山。我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各种材料,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大作坊,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环形山,然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一种最有创意的制作环形山的方法。在制作环形山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他们一边玩一边制作环形山,于是,对环形山的特点有了实质的感受。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远比我们传统的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将科学教学的严肃化、抽象化的观念逐步转变到教学即游戏的观念上来,让学生在课堂中愉快地学习。
五、注重实验,鼓励学生探求科学知识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因此,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科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引导学生大胆、自主地探求科学知识,这必将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让学生在未来学习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是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主动实验、仔细观察、不断探索的情境中,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如我在《变色花》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看一朵纸花。我在“花瓣”上抹上白醋,在“叶子”上抹上堿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过了一会儿,“花瓣”变成了红色,“叶子”变成了绿色。当学生看到纸花发生变化时,个个感到十分奇怪。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因势利导地给他们指出了奥妙所在,引入课题。由于我设置了悬念,所以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涨,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我在教学《秋、冬季星空》时,先给学生播放星空的视频,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然后,我又简单地介绍了这两个季节星空的变化情况。同时,我还给他们讲了几个重要的星座,让他们了解一些有关星座的知识。通过看视频,听我讲解,学生对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运用多媒体,不仅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提升了探究能力。
三、指导观察,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科学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要是教给方法,而关键是从指导观察入手。由于少年儿童受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等限制,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而知识的选择性较差。他们只注意表面现象,而不能仔细地、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实验。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给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这些内容?重点观察什么?
如我利用“摩擦生电”的知识,教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我先在一个小碟子里装上一些干燥的米粒,然后,把塑料小汤勺用毛衣摩擦一会儿,这时,汤勺就产生了电荷,具有了吸引力。我把小汤勺靠近盛有小米粒的碟子上面,这时,小米粒受电荷的吸引,就会自动跳起来,吸附在汤勺上。于是,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刚刚吸上汤勺的小米粒,一眨眼工夫,它们又像四溅的火花,突然向四周散射开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带电的汤勺吸引小米粒的时间是很短的,当小米粒吸附在小汤勺上以后,汤勺上吸附的小米粒都带有与汤勺同样的电荷。由于同性电荷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吸附在汤勺上的小米粒互相排斥,全部散射开了。
如在教学《热空气》一课的导入新课环节中,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会转动的纸蛇”,学生看到原来不会动的纸蛇,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旋转起来,他们感到很奇怪。这时,我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实验装置,找出纸蛇旋转的原因。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观察实验,发现是向上流动的空气使纸蛇旋转起来,同时,他们还发现“风的形成演示箱”里的空气因为受热而上升,以及旁边的空气流过来进行补充。经过讨论,他们还发现了地球上的风其实也是这样形成的。通过实验,不但让学生动手又动脑,而且还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游戏,开拓学生的探究渠道
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担负着儿童科技创新的启蒙重任。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认识自然事物和运用所学的内容获得知识。而游戏教学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好玩、好动的时期,因此,游戏教学能有效地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
例如,在《登月之旅》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环形山的特征,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制作环形山。我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各种材料,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大作坊,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环形山,然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一种最有创意的制作环形山的方法。在制作环形山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他们一边玩一边制作环形山,于是,对环形山的特点有了实质的感受。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远比我们传统的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将科学教学的严肃化、抽象化的观念逐步转变到教学即游戏的观念上来,让学生在课堂中愉快地学习。
五、注重实验,鼓励学生探求科学知识
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因此,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科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引导学生大胆、自主地探求科学知识,这必将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让学生在未来学习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是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主动实验、仔细观察、不断探索的情境中,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