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化生产日益广泛,工业产品充斥着现代生活,工业产品的过分规则、完美让人觉得冷漠遥远。而相对“丑”、“拙”的手工陶艺却给人以另一种视觉感受,在创作中“宁拙毋巧”的朴素自然美才是真正艺术所追求的本源。
关键词:丑;拙;大美;自然美
1 引言
潮州是全国最大的日用瓷出口中心,新桥路是潮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品牌云集,车马如龙。然而在某一个小角落却有着别样的安宁,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欲望。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笔者与余琼英女士相识,当时她正在角落摆个小摊,卖点帽子之类的杂货,但是却在一旁专注地捏些什么,仿佛生意与她无关。笔者心中充满疑惑便冒昧询问,原来在捏一些泥巴小人,是佛山公仔么?熟悉后得知,她从未学过美术,不知道佛山公仔,她甚至不知道陶与瓷的区别!只是喜好听潮剧(潮州特有的一种戏曲形式),看着陈旧的潮剧连环画书籍,捏出有情节的戏曲小人和动物。
当走进她那光线偏暗的小屋,满屋的“作品”涌入眼前,有各式的戏曲神话小人,有种种动态的小猪小狗,仿佛整个狭小的空间因为这些小人小动物的存在而变得充满生气(见图1)。在恍惚之中,笔者看到了在昏暗灯光下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用最虔诚的心完成自己最心爱的作品,仿佛听到在最远古时期,先人们在转动辘轳制陶的声音。笔者不禁感慨:学陶瓷多年,竟不及这满屋子的手工捏塑多!不为商业利益所驱使,仅凭喜好而作,一天又一天,整整坚持了十年!最初,曾想将笔者收藏的精致佛山公仔给她观赏,但很快便否决了这一“邪恶”的想法,不想将商业化的元素施加于如此纯粹自由的作品之中,使之失去那让人感动的力量。看着那整齐的一排排人物和动物,多像现代的装置艺术,那些憨厚可掬的动物仿佛让人看到了汉代动物雕塑的影子。
2 手工情怀
潮州无论是日用瓷还是卫浴,每年的产量及出口量都非常惊人。据统计,全国四分之一的卫浴产品都由潮州古巷生产,政府也在竭尽全力地采取各种政策增加出口总额。在这工业味如此重的地方竟出现这样“土味”的东西,有偶然也有必然。它没有产品的规则和精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化生产日益广泛,工业产品充斥现代生活,工业产品的过分规则、完美让人觉得冷漠遥远。在人类长达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服饰、陶器、房屋建造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全部依赖于手而完成,在这过程中也促成手的进化,使之更加灵巧,机器的出现也无法割舍人们心中那份沉重的手工情怀。
3 手工陶艺的“丑”与“拙”
手工陶艺在制作中遗留很多“人”的痕迹:人的指纹、人的情感、人的不完美等,与机器高效率的复制率和精准度完全不同。观看余女士的捏陶,大多数的人物面容处理都极其简单,指甲掐几道眼睛耳朵便显现出来。有些面部的处理是模糊不清的,作品看上去甚至有些丑和笨拙,然而整个造型却有无法言语的灵气,人物中有体态优美的名伶、沉迷于戏曲的听众、文质彬彬的书生、有循循教诲的老者,大千世界便呈现在眼前。
4 艺术创作中的“美”与“丑”
面对如此的手工“作品”,笔者是感动的,也带来很多的困惑: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创作?什么是美?在长期的“正统”美术学习中,对技巧的学习占了很大一部分,似乎忘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艺术源于生活,创作者本身应该对生活有所感动,在作品的创作中能够避免人为造作,而是更多地强调“妙造自然”;以及在作品中保持着自然赋予的天性,具有顺物自然的朴素特征。庄子《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其中的“大美”包括三个含义:其一,壮美,即雄浑磅礴、浩瀚博大的境界;其二,自然美,即淡然无极,寂寞无为的品格;其三,真美,即朴素、本真、天成的形态。技巧未必不好,但是当技巧成了最终目的,成为一种炫耀的时候它便成为虚伪。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在《做字示儿孙》五古诗跋文中也提到:“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宁可丑些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宁可即兴而作、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丑”和“拙”远比“巧”和“媚”来得高雅,刻意做作不如保持率真的个性,以丑的姿态出现,大巧若拙,丑便是美。在此,“大美”、“拙”、“丑”语意想通。20世纪出现了一位对西方绘画艺术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在他的创作中,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当我们徘徊于《向日葵》的面前,无不被那抹金色的辉煌散发出的原始生命力所吸引。
庄子在《天地》中有言:“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意思就是色彩过于纷乱,使人眩惑难辨,以致失去正确的色觉。陶艺者在进行陶艺创作的时候,能否崇尚原生态的美,少一些镂空雕刻镀金、华丽繁富的美,多一点平淡稚拙。回想中西方石头艺术的发展道路,中国古代的玉器造型与西方同时期发展的雕塑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西方的雕塑强调三维体积,物体的真实再现,人物的结构、皮肤的肉感、衣纹的处理都到了近乎真实的状态,而中国的石头造型却相当简单,如壁、璜、珪、环等,只有轮廓上突出直线与曲线的变化。当造型单纯到极致的时候,视觉的重心才能转移在石头本身质地色泽的美感上。
5 结论
高科技时代促使人们产生通过手工劳动恢复人的本性,回归自然,满足审美个性化的需求,并从中取得创作的乐趣。在这物质富足、感官欲望填满的时代,无论是陶艺手工创造者还是任何艺术形态的创造者若能够懂得舍弃名利,就可以大胆地追寻“大美”,追求“巧处可及,拙处不可及”的美。透过作品去表现各自活泼的精神生命,让所有的作品都能以自然为法则,准确、朴素且生意跃动,除去一切杂质的创作,才能做到“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参考文献
[1] 刘绍瑾.庄子与中国美学[M].湖南:岳麓书社,2007.
[2] 张斌,傅山.“宁拙毋巧”的书法审美标准探究[J].大理文化,2007,06.
[3] 朱辉球.谈现代手工陶艺[J].中国陶瓷,2004,40(04).
关键词:丑;拙;大美;自然美
1 引言
潮州是全国最大的日用瓷出口中心,新桥路是潮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品牌云集,车马如龙。然而在某一个小角落却有着别样的安宁,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欲望。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笔者与余琼英女士相识,当时她正在角落摆个小摊,卖点帽子之类的杂货,但是却在一旁专注地捏些什么,仿佛生意与她无关。笔者心中充满疑惑便冒昧询问,原来在捏一些泥巴小人,是佛山公仔么?熟悉后得知,她从未学过美术,不知道佛山公仔,她甚至不知道陶与瓷的区别!只是喜好听潮剧(潮州特有的一种戏曲形式),看着陈旧的潮剧连环画书籍,捏出有情节的戏曲小人和动物。
当走进她那光线偏暗的小屋,满屋的“作品”涌入眼前,有各式的戏曲神话小人,有种种动态的小猪小狗,仿佛整个狭小的空间因为这些小人小动物的存在而变得充满生气(见图1)。在恍惚之中,笔者看到了在昏暗灯光下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用最虔诚的心完成自己最心爱的作品,仿佛听到在最远古时期,先人们在转动辘轳制陶的声音。笔者不禁感慨:学陶瓷多年,竟不及这满屋子的手工捏塑多!不为商业利益所驱使,仅凭喜好而作,一天又一天,整整坚持了十年!最初,曾想将笔者收藏的精致佛山公仔给她观赏,但很快便否决了这一“邪恶”的想法,不想将商业化的元素施加于如此纯粹自由的作品之中,使之失去那让人感动的力量。看着那整齐的一排排人物和动物,多像现代的装置艺术,那些憨厚可掬的动物仿佛让人看到了汉代动物雕塑的影子。
2 手工情怀
潮州无论是日用瓷还是卫浴,每年的产量及出口量都非常惊人。据统计,全国四分之一的卫浴产品都由潮州古巷生产,政府也在竭尽全力地采取各种政策增加出口总额。在这工业味如此重的地方竟出现这样“土味”的东西,有偶然也有必然。它没有产品的规则和精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化生产日益广泛,工业产品充斥现代生活,工业产品的过分规则、完美让人觉得冷漠遥远。在人类长达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服饰、陶器、房屋建造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全部依赖于手而完成,在这过程中也促成手的进化,使之更加灵巧,机器的出现也无法割舍人们心中那份沉重的手工情怀。
3 手工陶艺的“丑”与“拙”
手工陶艺在制作中遗留很多“人”的痕迹:人的指纹、人的情感、人的不完美等,与机器高效率的复制率和精准度完全不同。观看余女士的捏陶,大多数的人物面容处理都极其简单,指甲掐几道眼睛耳朵便显现出来。有些面部的处理是模糊不清的,作品看上去甚至有些丑和笨拙,然而整个造型却有无法言语的灵气,人物中有体态优美的名伶、沉迷于戏曲的听众、文质彬彬的书生、有循循教诲的老者,大千世界便呈现在眼前。
4 艺术创作中的“美”与“丑”
面对如此的手工“作品”,笔者是感动的,也带来很多的困惑: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创作?什么是美?在长期的“正统”美术学习中,对技巧的学习占了很大一部分,似乎忘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艺术源于生活,创作者本身应该对生活有所感动,在作品的创作中能够避免人为造作,而是更多地强调“妙造自然”;以及在作品中保持着自然赋予的天性,具有顺物自然的朴素特征。庄子《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其中的“大美”包括三个含义:其一,壮美,即雄浑磅礴、浩瀚博大的境界;其二,自然美,即淡然无极,寂寞无为的品格;其三,真美,即朴素、本真、天成的形态。技巧未必不好,但是当技巧成了最终目的,成为一种炫耀的时候它便成为虚伪。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在《做字示儿孙》五古诗跋文中也提到:“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宁可丑些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宁可即兴而作、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丑”和“拙”远比“巧”和“媚”来得高雅,刻意做作不如保持率真的个性,以丑的姿态出现,大巧若拙,丑便是美。在此,“大美”、“拙”、“丑”语意想通。20世纪出现了一位对西方绘画艺术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在他的创作中,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当我们徘徊于《向日葵》的面前,无不被那抹金色的辉煌散发出的原始生命力所吸引。
庄子在《天地》中有言:“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意思就是色彩过于纷乱,使人眩惑难辨,以致失去正确的色觉。陶艺者在进行陶艺创作的时候,能否崇尚原生态的美,少一些镂空雕刻镀金、华丽繁富的美,多一点平淡稚拙。回想中西方石头艺术的发展道路,中国古代的玉器造型与西方同时期发展的雕塑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西方的雕塑强调三维体积,物体的真实再现,人物的结构、皮肤的肉感、衣纹的处理都到了近乎真实的状态,而中国的石头造型却相当简单,如壁、璜、珪、环等,只有轮廓上突出直线与曲线的变化。当造型单纯到极致的时候,视觉的重心才能转移在石头本身质地色泽的美感上。
5 结论
高科技时代促使人们产生通过手工劳动恢复人的本性,回归自然,满足审美个性化的需求,并从中取得创作的乐趣。在这物质富足、感官欲望填满的时代,无论是陶艺手工创造者还是任何艺术形态的创造者若能够懂得舍弃名利,就可以大胆地追寻“大美”,追求“巧处可及,拙处不可及”的美。透过作品去表现各自活泼的精神生命,让所有的作品都能以自然为法则,准确、朴素且生意跃动,除去一切杂质的创作,才能做到“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参考文献
[1] 刘绍瑾.庄子与中国美学[M].湖南:岳麓书社,2007.
[2] 张斌,傅山.“宁拙毋巧”的书法审美标准探究[J].大理文化,2007,06.
[3] 朱辉球.谈现代手工陶艺[J].中国陶瓷,2004,40(04).